张翠平
目的:建立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监管儿科医生的用药行为,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完善相关流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意识。结论:儿童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对于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桐玉;范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5月自愿采纳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焦虑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促使术后机体恢复。
作者:贾元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密切联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着重介绍,显现出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比较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与国外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差异,探究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作者:费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具有安全、可有效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艳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钱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脑卒患者易患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防御肺部感染的措施。方法:对脑卒患者肺部感染的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条件包括住院时间、卒中类型、年龄等与死亡率相关联的各方面。并以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发现肺部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脑卒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年龄之间也具有显著地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提高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住院时间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有关。同时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会大大提高患者死亡率。
作者:艾华;锋华;毛金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鼻咽癌患者直接实施放射治疗,未使用任何增敏剂;研究组鼻咽癌患者在实施放射治疗的同时应用增敏剂甘氨双唑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射剂使用量、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放射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高达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67.65%;研究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5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61.76%,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疗效,降低放射剂使用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临床治疗安全性,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和认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32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为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PaCO2、PH)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RR、HR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较对照组低。这一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为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提供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武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高发于儿童的特殊的发热类疾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夏秋季节呈现高发趋势,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临床以口腔后部的成簇小水疱为特征,伴随症状多见为发热、咽痛、四肢酸痛、拒食。病程1周左右。
作者:王娇娜;刘吉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确诊为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患儿7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共72例均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但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可以有效安全、明显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贺宏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SE)发生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病历资料完备的341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比PSE患者与脑卒中未发生癫痫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341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癫痫38例,发生率为11.14%。脑卒中后2周内继发癫痫(早发性)22例(57.89%),2周后继发癫痫(迟发性)16例(42.11%)。脑卒中位于皮层23例(60.52%),皮层下15例(39.47%)。其中脑中叶25例,基底节10例,丘脑3例。PSE组患者的显效比例低于对照组,无变化及恶化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PSE组的NF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抢救治疗中,对于继发癫痫患者应当尽早进行有效的抗癫痫治疗,避免癫痫对于脑卒中的不利影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国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双侧输尿管中段结石致患者无尿3天1例患者,男,17岁。6天前右侧腰部疼痛,放射至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经村卫生室以肠胃炎处理,后疼痛缓解。到第3天左侧腰部疼痛,放射至左下腹腰部疼痛,放射至左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经村卫生室以肠胃炎处理,后疼痛缓解。因患者家中贫寒,又离城较远,故一直未到医院治疗,3天来患者一直无尿,所以才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稍差,面色苍白,全身无浮肿。双肾区叩击痛明显,双侧下腹部压痛明显。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Cr840,B超表现:双侧肾呈漏斗样分离,双肾上盏,中盏探及多个大小1.2~0.4强光团,后伴声影,双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右侧内径1.4cm,于显示段长12.3cm探及大小1.2cm ×1.0cm的强光团,后伴声影。左侧内径1.0cm于显示段长10.2cm探及大小0.9cm ×0.7cm的强光团,后伴声影。膀胱内无尿,探查不清。因患者经济困难,故未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自动要求在我院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23天后好转出院。
作者:徐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的平台。自古以来,针灸就一起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而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各地临床已将治疗触角伸向了更广泛的领域,但多数医院的针灸科的主流仍局限于“疼痛”和“瘫痪”两大类,即“痹证”和“痿症”。就本人从事针灸工作20多年以来,在本院的工作中也面临同样的现实。再者就是治疗时机的错过,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在门诊工作中,许多病人都是在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也就是失败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走进针灸科,无形中,好多疾病的佳治疗时机已经错过,使得针灸的很多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康复就是让患者恢复原来的生活,这也是治疗的终目的,而针灸及时介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样在针灸时,如果能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治疗的效果。许多身体残障和精神残障的疾病,针灸治疗都有很大的价值。显示了针灸在人类健康事业中一个方面军的作用,未来的针灸临床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地介入到康复医学中来。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在临床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结合我院实施输尿管镜下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手术成功,尿道排尿情况好转,尿线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术后3例患者仅坚持了1个月尿道扩张,7例坚持了2个月尿道扩张,19例坚持了6个月尿道扩张,5例患者坚持了1年尿道扩张。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儿童患者可顺利通过F12筋膜扩张器,成人则可轻松通过F18尿道探子。结论:输尿管镜下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尿道狭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治疗仍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展手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范瀚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级县市中医院亦逐步壮大,客观上要求护理工作更加完善与规范,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但由于基层中医院种种局限性,制约了护理工作的开展。如何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加强管理,更好的实现中医护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是每一个护理工作管理者的主要任务。笔者从日常工作体会,总结社区中医护理工作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有40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7.8%。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出现感染的情况,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金风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的多方位研究提示:穴位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生理状态下以“沉寂”为主,活动微弱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在病理状态下则具有和生理状态完全不同的特征,穴区反映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大大加强,其面积的大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特征称为穴位的敏化[1-2],这种“敏化”是穴位反映疾病的具体体现,也是指导临床选穴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核心。其关键在于与病理相关,与机体的疾病过程相关,即敏化态的穴位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穴位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是其本质属性之一。
作者:王芳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院前不给予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院前给予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及有效转运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诊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风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白内障是全球可预防性失明的首要原因,应用飞秒激光系统开展白内障手术,可实现“无刀”手术,是眼科临床史上的一次革新,飞秒激光是对手工白内障手术的更先进的补充,它可自动完成白内障手术中某些困难的步骤,改善手术的准确性、可预测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用短脉冲的飞秒激光,将白内障手术中部分手动的操作步骤使用精确的激光完成,制作完美的撕囊,减少了超声乳化能量的应用,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所见老年患者心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针对性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实施护理,达到尽早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秦喜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