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脊柱创伤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

张福明;刘德政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患者, 诊断方法, 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53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全部患者于住院后立即安排CT、X线平片、MRI等一般检测,按照实际情况实施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的严格检测,其中16例为颈椎创伤,18例胸椎,7例腰椎,5例腰和胸椎,7例骶椎,经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健康出院。结论:一般检测能有效地诊断急性脊柱创伤疾病,进而能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临床观察

    目的:本项研究试图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返回抑制(IOR),以及恐惧面孔是否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OR。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与健康对照者10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应慢于正常人,正确率低于正常人,一旦出现返回抑制效应,其反应减慢的程度均大于正常人;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结论:①不同条件下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短。②对健康对照组而言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比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无此规律。③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④恐惧面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OR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被试数量有限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方式过于简单化有关。

    作者:王洋;杨连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早期康复操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通常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祝智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辅助胰岛素降糖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辅助胰岛素降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在观察组中给予患者二甲双胍以及短、中效预混胰岛素治疗;而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短、中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后胰岛素用量的比较。结果: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注射胰岛素之后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作者:温丹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血生胶囊对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探讨

    目的:进行益血生胶囊对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使用氯氮平以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12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加用鲨肝醇片,每次服用2片,每天服用3次;观察组的患者加用益血生胶囊,每次服用4片,每天服用3次。每隔15天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1次与第6次的白细胞化验中正常的患者分别为23例与39例,对照组的患者分别为15例与32例,将两组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中,益血生胶囊有着较好的预防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梁识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护理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主要基于股骨干骨折的康复运动护理进行分析,选取120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等条件,在确保安全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意义的康复护理活动,护理组进行股骨干骨折的康复运动护理。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其差异具有明显的显著性(P<0.05),在护理效果和护理时间方面。结论:采取康复运动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意义的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李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情况

    目的:对在手术室护理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在护理后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交由患者填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对护理质量与护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以及医疗环境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对在手术室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刘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腔前鼻孔层压法填塞对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前鼻孔层压法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将51例经鼻内镜证实为鼻腔深部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前鼻孔层压法填塞;B组: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根据填塞方法有效率、填塞次数、住院时间行组间T检验。结果:A组(30例):前鼻孔层压法填塞1~2次;填塞无效后1例行后鼻孔填塞1次,有效率96.7%(29/30),输血者1例,平均住院5~7d。B组(21例):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1~3次,无效后8例行后鼻孔填塞1次,治愈21例,有效率61.9%(13/21),输血者3例,平均住院6~9d。结论:前鼻孔层压法填塞组与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组,将住院天数及填塞次数行组间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填塞有效性行分类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鼻孔层压法填塞法其在有效率、减少填塞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前鼻孔传统囊袋式填塞。

    作者:李莹;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未置胃管的对照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逐渐为大家所接收,其核心是将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经行优化,减轻手术治疗对患者引起的应激反应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处理构成要素具有相互独立性,其有效性尚未明确。本研究在加速康复外科概念下对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前未置胃管与常规术前放置胃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作者:周红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血压升高引起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干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1]。近年来,我们应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世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08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结果: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5例患者术后肺复张理想,对感染患者进行抗炎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手术进行过程中,14例患者壁层胸膜多处粗糙面渗血,36例患者胸腔顶部壁层小片状粗糙面或者胸膜黏连带发生出血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病情改善。患者住院时间持续8~20天,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没有1例患者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能够取得显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或者减少复发率,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更换敷料不同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更换敷料不同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接99例接受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新生儿患者,按照更换敷料的时间将患者划分为3组,甲组为每3天更换1次敷料,乙组为每5天更换1次敷料,丙组为每7天更换1次敷料,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33例,穿刺口感染4例(12.1%),乙组33例,穿刺口感染3例(9.1%),丙组33例,穿刺口感染5例(15.2%),3组穿刺口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局部穿刺口感染,经病原学检测其中10例为阳性(83.3%),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3例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甲组患儿中出现3例表皮撕脱,乙组丙组更换敷料组无表皮撕脱。结论:给予新生儿PICC导管每7天更换1次敷料,可有效减少感染出现,同时应于敷料松动、潮湿情况下及时更换。

    作者:殷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提出校正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集的128份正常血液标本分为未溶血血清标本和人工制成溶血血清标本,分别测定2组TP、AST、、K+、CK、ALB等生化学指标及Hb浓度。结果:观察组在TP、AST、CK、K+、LDH、TG、TCHO等项目测定值均高于未溶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血清Hb浓度的升高, K+LDH和CK等生化指标项目也会随之升高,可以看出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3个指标溶血变化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溶血会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且与血清Hb浓度有关联。利用血清Hb浓度参与校正生化项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02例电针加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研究电针加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电针加推拿牵引方法治疗,给予对照组电针加牵引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82.3%)。结论:运用电针加推拿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严兵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痛人流的临床治疗和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无痛人流的临床治疗和效果分析。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普通人流手术,而观察组行无痛人流手术,观察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和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8.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67%;观察组人流综合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可有效缓解终止早孕妊娠,镇痛效果显著,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胫骨骨折临床综合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胫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治疗中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并对其给予适当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后,有74例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1例患者固定失败,1例患者出现了深部感染,4例患者出现了浅表感染。结论:在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可以使得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骨折处的愈合,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护理方法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高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8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围生期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低出生体重儿在围生期不同的病因,减少或避免低体重儿的出现。方法:对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58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围生期分析。结果:引起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是早产,而引起早产的原因主要是下生殖道感染引起的胎膜早破,其次是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结论:广泛宣传孕前、早期服用叶酸的好处,合理营养,尽量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如<18岁或>35岁);防治生殖道感染,如有内科疾病进行相关的咨询和处理;避免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作者:王小红;唐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80例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氧疗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护理等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休克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休克病情均比对照组病情改善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策,可减少其并发症和病心率,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王淑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癌的重要价值

    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对患者肿瘤做出更迅速、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检出患者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以及判断肿瘤活性方面,超声造影所获得的增强结果准确率高,并且超声造影剂所使用剂量小,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及过敏现象;肾癌在早期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在肿瘤侵入肾盂肾盏后才可出现血尿等症状,故肾癌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肾囊肿、多囊肾,临床确诊时多为晚期,因此提高肾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十分重要。普通超声检查对肾癌进行鉴别和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超声照影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对肾癌病变的定位和诊断水平,提高了肾癌的检出率。肾脏超声造影可以常规显示肾动脉,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不足;对移植肾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困难者也极有帮助。

    作者:徐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探寻更好的护理方式,提高对脊柱外科围术期病患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脊柱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为40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脊柱外科围术期8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可以得出,采用围术期的护理的40例病患,术后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病患。结论:为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提升病患对医院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提升,采用脊柱外科围术期护理方式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首选。

    作者:范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87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治疗组45例患者,同时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4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1.43%。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安丰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