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0例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郑丽娟;赵彦荣;王海丽;秦文平

关键词:妇产科, 急腹症, 腹腔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60例妇产科急腹症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收治疗的60例妇科急腹症病人,且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均借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均运用腹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产科急腹症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满意度极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清肺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清肺汤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利巴韦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肺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作为药物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发热、咳喘及肺啰音的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5±1.7 d、3.6±1.4 d、4.5±2.3d,总有效率为85.5%,与对照组患者3.6±1.6 d、4.7±2.4 d、6.8±1.1d,总有效率为72.6%相比较,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清肺汤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利巴韦林治疗,此法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卫明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0例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60例妇产科急腹症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收治疗的60例妇科急腹症病人,且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均借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均运用腹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产科急腹症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满意度极高.

    作者:郑丽娟;赵彦荣;王海丽;秦文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喘、喘憋、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咳嗽、喘憋、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随访中哮喘发生率为20.0%,对照组48.84%,治疗组哮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好,而且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快速而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镇肝熄风汤加减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减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连服14天,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水平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镇肝熄风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能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伟;李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糖尿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儿童及青少年的患病率较低.糖尿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95%以上),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高.一些西方国家老年糖尿病(>65岁)的患病率在20%左右,我国老年糖尿病(>60岁)的患病率也在明显地增高,北京地区从1982年的6.8%上升至1995年的10%.

    作者:吴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白内障患者98例(10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6个月.结果 术后1天视力≥0.5者68只眼(64.8%);角膜内皮计数减少率为8.9%;术中破后囊4只眼(3.8%),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内皮皱褶、角膜水肿15只眼(14.2%).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及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和腺苷脱氨酶(ADA)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并筛选出反应肝脏贮备功能较好的指标.方法 选取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分为A、B、C组,另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PAB、CHE、ADA与常规生化指标,其中部分晚期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 PAB、CHE在A、B、C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部分病例治疗前后PAB、CHE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ADA、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AB、CHE是反应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及其变化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璋;丁正祥;刘俏敏;梅超明;区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病变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后应用常规心电图并配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4年间患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67例,对其进行冠脉动脉造影和患者静息心电图的诊断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静息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相一致的患者达108例(64.67%),静息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相一致的患者达59例(35.33%),一组5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阳性率为74.5%,二组51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阳性率为59.2%,三组5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阳性率为39%.结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应仅仅使用静息心电图来为患者诊断是否患有冠心病,而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指标来具体判断.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2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闭合整复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了解骨折愈合及其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后8周均达愈合,所有患者随访无骨折再移位,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简便,时间短,对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稳定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应用甘露醇治疗多种疾病的体会

    甘露醇为一高渗性脱水利尿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诊疗活动中每天都在使用.如果运用适当往往收到良好疗效,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患者造成危害,甚至发生医疗事故.本文就本人在临床使用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

    作者:文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蒙脱石散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患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K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治疗3~5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粪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新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小鼠急性肝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D-GalN联合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24h存活率,ALT,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HE染色),R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l表达水平.结果 D-GalN 600 mg/kg联合LPS 10 μg/kg腹腔注射成功构建了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存活率为20%;ALT,AST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面积肝组织坏死;肝组织中TNF-α、TGF-βl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TGF-βl的表达有关.

    作者:司徒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防治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而不是胆囊产生的,胆汁能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为了更健康的生活,做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在日后的生活饮食方面需要加以注意和调理.近些年来,行胆囊切除手术后发生消化不良的患者发病率日益增加,引起了临床上治疗与预防的高度重视.本文应对当前疾病需求,探讨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如何更有效的防治消化不良的发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即将行胆囊切除或已经切除胆囊的患者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提高胆囊切除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1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综合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58例患儿采用药物联合光照疗法治疗,治愈56例;3例患儿采用药物联合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治疗,治愈3例.总治愈率达到96.7%.结论 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患儿的原发病;同时,护士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而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覃兰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与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炎采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效果较好,而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差,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比较理想,今报告如下.

    作者:夏平;王俊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间苯三酚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羊水过少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期妊娠羊水过少病例的引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间苯三酚终止中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的效果及优点.结果 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间苯三酚对10例中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患者引产,全部获得成功,总产程时间短,未发生宫缩过强、过频,无宫颈裂伤、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间苯三酚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羊水过少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李玲;曾凡慧;郭冠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全身热疗系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SRI-T全身热疗系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3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用SRI-T全身热疗系统进行全身加温治疗,比较了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疼痛缓解和病灶变化程度.结果 卡氏评分提高6例(19.4%);疼痛缓解2例(33.3%);病灶部分缓解11例(35.5%),稳定16例(51.6%),病变进展4例(12.9%);毒副反应多见的是皮肤灼伤(6.5%),未见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 SRI-T全身热疗系统可以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加热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及总结经验,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

    作者:邓明辉;吕莉;魏伟珩;叶燕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拇指籽骨翻转脱位造成掌指关节绞锁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与探讨拇指籽骨翻转脱位造成掌指关节绞锁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6例掌指关节绞锁的患者进行闭合手法复位,4例复位成功,另2例闭合手法复位失败,所以进行了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6例患者均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时间5个月,治疗后5例患者局部功能稳定,疼痛消失,1例患者出现轻度活动受限,持重物时轻微疼痛.结论 拇指籽骨的翻转和脱位是造成掌指关节绞锁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任春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康复治疗对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并评价康复治疗对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机械牵引与推拿手法治疗,1次/d;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与活血止痛胶囊进行治疗;两组一个疗程为5d.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颈椎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大,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范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机械牵引与推拿手法康复治疗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疾病的疗效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静;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