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琴;龙红东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症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1].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多为良性肿瘤[2].由于大量儿茶酚胺的释放,患者容易引起持续或阵发性的高血压、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剧烈头痛、烦躁、心悸、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休克.本科收治2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入院时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已痊愈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柴彦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数字档案技术在手术室器械相关知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数字档案技术,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的器械电子档案,用于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器械相关知识的学习.结果 新技术使用后,手术室护士的器械知识、器械操作能力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档案技术在手术室器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器械知识的掌握,加强器械安全使用,提高器械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粟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总结了2例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处理情况,主要包括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信息、相关操作、暴露部位及类型、暴露源的血源性疾病的监测情况和暴露后的处理等.认为消毒供应室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应加强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标准预防,健全职业暴露的管理、报告及追踪体系,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张文娜;张彩虹;郝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岗位管理制度在护士长的成长及护理质量提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医院实行护士长岗位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考核标准,对比分析护士长岗位管理3年以来各项护理质量和护士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开展护士长岗位管理后,基础护理落实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消毒隔离灭菌合格率、分级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8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表率作用,业务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强,应用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可以使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王学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根据使用对比剂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小于100 ml)180例,中剂量组(100 ~ 200 ml)200例,高剂量组(大于200 ml)120例,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剂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 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ysC.结果 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剂应用后48 h,Cys C仅在对比剂应用后24 h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ys 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剂应用72 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 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ml)和高剂量(>200 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作者: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应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通过电极与心肌相连,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以模拟心脏的冲动发生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1].
作者:侯红梅;郑丹;陈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实验组的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使用射线防护剂联合冷敷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4年11月本院146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放疗期间使用射线防护剂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观察组在使用射线防护剂的基础上联合冷敷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2组给予同样的皮肤护理,比较观察2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Ⅰ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Ⅱ级以上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Ⅱ级以上的放射性皮炎出现时间观察组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线防护剂联合冷敷能减轻和延缓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
作者:陆燕君;杨波;殷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8月本科69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活动前351例为对照组,开展活动后340例为观察组,自发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等,比较实施品管国活动前后的新生儿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由21.7‰下降至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仅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沟通协作能力.
作者:肖浪;李文;汤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纸塑包装袋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常规器械物品采用双层平纹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常用的根据器械物品的大小和性能不同,选择规格不同的纸塑包装袋和灭菌方法;对照组术前所有器械物品均采用双层平纹棉布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组分别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600例腔镜手术的临床实践证明,观察组术前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好率98.1%和护理质量满意度96.2%较对照组的88.3%和84.8%显著提高(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纸塑包装袋的运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室管理风险,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郑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对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以某综合医院2011年1个月不同科室住院患者为干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护患沟通对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影响.结果 调查患者544人,干预后焦虑、抑郁平均得分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减轻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陈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术过程中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和防护策略.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手术室医务人员各种锐器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寻找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防护策略.结果 锐器伤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损伤原因、损伤物品和损伤时间等.主要对策包括制定操作规范、锐器的收集处理,及加强培训教育.结论 医务人员手术过程中的锐器损伤原因各异,针对相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使医务人员避免各种意外,更好地保护自己.
作者:曹海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呼吸功能锻炼在减少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 ~ 2013年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实验组采用规范化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观察2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配合程度,拔气管插管当天、术后第2天肺部x片检查情况,患者的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吸痰次数,并发症例数等.结果 实验组呼吸功能锻炼的配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拔管当天、术后第2天X片结果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更有利于保证锻炼的有效性,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小惠;黄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综合检查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将使用护理综合检查登记本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统计2组点数所需时间及漏签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点数上花费的时间及漏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本科自行设计的护理综合检查登记本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各类物品、药品齐备,仪器处于应急状态,提高了病区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许薇;张小燕;黄艺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总结了对17例行经皮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定位下肾肿瘤冷冻治疗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前心理疏导,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健康宣教.认为加强术前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建立患者的信心,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术后出血、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及患者手术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金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 2015年1月的80例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3个月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董秋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主题选定,确立以“提高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率”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法则,针对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制定及对策实施,之后进行了标准化评估,对显著效果进行了推广.结果 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率由活动前96%提高至活动后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转运率.
作者:李盛桃;彭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排痰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5.58%)、排痰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能使患者排痰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肺部感染率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减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彦芬;郑丽华;李江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总结了高度近视患者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体会.主要为对49例(81 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手术前后实施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高度近视患者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配合全面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静;卢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识别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对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防跌倒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1年内(52周)跌倒发生率为11.7%,致伤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36.7%、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开展预见性防跌倒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姚红英;高琼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