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陈宏香;张智敏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足月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97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35周为早产儿组,146例,>35周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51例.结果: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入院时龄11.8h,晚于早产儿组(2.7 h),P<0.01;择期剖宫产出生率72.5%,高于早产儿组的36.3%;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比例(76.5%)高于早产儿组(61.0%),P<0.05;开始应用呼吸机的时间(16.2 h)迟于早产儿组(8.3 h),P<0.01;总的治愈率(96.1%)大于早产儿组(82.2%),P<0.01;并发气胸的比例(11.8%)略高于早产儿组(6.2%),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PPHN较早产儿组多,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较早产儿组少.结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高危因素主要为择期剖宫产,入院时间较晚,临床症状较严重,需要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例较多,易并发PPHN,应引起重视.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100例术前2h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行可视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普通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吸宫不全、子宫穿孔、月经恢复时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吸宫不全,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无月经推迟,对照组有4例推迟1个月.结论: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应用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吸宫不全、穿孔及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减少损伤子宫内膜、减少远期并发症,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行高危妊娠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安全保障.

    作者:武蕾;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46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行剖宫产术16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直接做剖宫产术3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出血2例、对照组出血10例,观察组子宫切除1例、对照组1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的剖宫产术产妇术中、术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确保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雅娟;张素萍;郭颖;邱忠君;白耀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产后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产科2006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难治性产后出血的50例产妇,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27例,B-Lynch缝合术2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止血效果、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Zheng组止血有效率96%,B-Lynch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Zheng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Lynch组有1例发生子宫粘连.结论: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而且对子宫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美莹;郑剑兰;付景丽;马钦玲;张小琼;余水兰;汪文雁;侯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评定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和71.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分别为(72.83±10.77)%和(63.28±10.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实测值/预计值)为(69.24±9.93)%,明显高于对照组[(59.86±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林建国;陈杏桃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传统手术在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术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在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治疗56例患者的手术经过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69 min (50 ~82 min),中位出血量175 ml (150 ~200 ml),术后排气时间为20 ~29 h (24.12±4.19 h).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者具有腹部无切口,对腹腔内脏器官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疗效确切,符合微创治疗技术等优点.

    作者:黄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分为乌司他汀联合常规治疗组(UTN组)和常规治疗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IL-8、IL-10、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差异.结果: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hs-CRP、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Lym、CD3+、CD4+和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汀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血清hs-CRP、TNF-α、IL-6、IL-8,提高IL-10和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徐俊;张思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中医标本同治法配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标本同治法配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医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标本同治法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把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排卵时期、妊娠情况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作为检测指定的标准.结果:实验组患者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排卵情况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标本同治法联合克罗米芬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比仅使用克罗米芬治疗的效果好,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作者:王纪云;杨惠如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诺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健康影响严重,其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主要是口服避孕药或激素,但具有局限性和部分禁忌证,且效果不满意.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全切术或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全切术虽可达到根治性目的,但手术创伤大,病人接受性差.子宫内膜去除术因其在DUB治疗中安全、微创、高效而得到广泛使用,诺舒(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属于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技术,具备操作简单、内膜破坏深度稳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同.随着NovaSure的推广使用,治疗人数的增多,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现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田畦;肖松舒;薛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方法:对2009 ~ 2011年自愿参加免费筛查宫颈癌的32 347例农村妇女,在阴道镜直视下,其中513例进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癌28例,患病率为86.56/10万(28/32 347),宫颈癌前病变(CIN) 162例,患病率为500.82/10万(162/32 347),其中CINⅢ40例,患病率为123.66/10万(40/32 347),CINⅡ13例,患病率为40.19/10万(13/32 347),CIN Ⅰ 109例,患病率为336.97/10万(109/32 347).结论:加强保健意识,主动参与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白鸣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智护训练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智护训练在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124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智护训练,对照组62例不采用,比较观察两组婴幼儿1、3、6个月测量身长、体重、头围以及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两组1个月的身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婴儿的身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婴儿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I、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护训练实用性强,能够明显提高婴儿的体格和运动、智力能力的发育,推动婴儿的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芳;李海飞;李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孕妇3 798例,均行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随访观察胎儿的出生或引产结果,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为94.28%、特异度为99.95%、准确度为99.89%.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002,P=0.808).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是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准确度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12和IL-4的表达情况,来初步探讨由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由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体免疫系统中的功能.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两组孕妇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h1 /Th2型细胞因子失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着Th1/Th2比例的失衡,改变二者的比例关系,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郝殿晋;李洪臣;李亚卓;王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唐山地区震后乳腺癌发病特点观察

    目的: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唐山地震后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众多特有的发病因素,其发病特点有所变化.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来自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妇儿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新收治的8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上述医院收治的非恶性肿瘤、非内分泌系统、非生殖系统疾病的800例患者,并保证两组间的日常暴露一致.所有实验对象均经历过唐山地震,并一直在该地区居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病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既往房屋倒塌情况、家庭成员在地震中死亡情况、地震后农药的污染情况在两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唐山地区地震后当地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有所变化,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对其他震后地区有借鉴意义.

    作者:李宗涛;顾笑梅;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孕妇不同时期服用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是否服用叶酸、服用时机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372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孕期未口服叶酸的131例为观察组,早孕8周内开始口服叶酸的133例为第1对照组,孕前3个月至妊娠3个月坚持口服叶酸的108例为第2对照组.对每组孕妇产前均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记录每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数.结果:第1、2对照组孕妇产前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与第2对照组产前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及第2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早期适量服用叶酸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益处.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与生理盐水处理胎盘粘连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脐静脉注射混有20 U缩宫素的生理盐水60 ml处理胎盘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加60 ml生理盐水促使粘连胎盘娩出,为观察组;手取胎盘为对照组.结果: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16.89±1.3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7.58±2.44) min],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204.5 ±37.2)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58.1±64.9)ml],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率观察组(89.13%)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与生理盐水处理胎盘粘连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处理胎盘粘连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作者:吕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剖宫产术后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的作用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探索产妇饮食干预改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120例经谷氨酰胺加强的饮食干预产妇为干预组,1:1匹配未经谷氨酰胺加强的普通饮食干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进食后胃肠耐受程度及干预后10日取外周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指标水平.结果:两组胃肠道耐受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IgA、CD4、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可以改善免疫状态,提高产妇免疫水平,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冯彩英;徐冬梅;刘赟;刘长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氧化亚氮吸入与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8月~ 2013年5月在妇产科待产孕妇8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受试者根据镇痛方式随机分为氧化亚氮吸入镇痛产妇40例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产妇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不同时间点产妇的生命体征改变.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比例、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行阴道顺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不同的时间点镇痛前、镇痛10min以及镇痛30 min时SBP、DBP、HR以及Sp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的分娩过程影响均很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不仅效果更加显著,产妇行阴道顺产的比例也相对更高.

    作者:王浩;李淑艳;王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细胞肺p53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宫内炎性预敏和生后高氧暴露对肺细胞肿瘤抑制蛋白(p53)和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1 waf/ci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早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高氧组、LPS+高氧组、LPS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生后第1、7和14天随机取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p53及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53 mRNA表达LPS组在生后1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LPS组在生后第1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可能通过p53及p21waf/cip1途径抑制肺组织细胞增殖,使肺泡化进程受阻,进而可能导致新型BPD的发生.

    作者:王伟;蔡丽霞;崔志瑞;罗向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 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10例临床资料.结果: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多发生于双胎妊娠,临床多以发热及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以粟粒性结节改变为主,病情凶险.4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其余6例均在发病后2~4周内发生自然流产.结论:IVF-ET后妊娠合并结核的预后差,对抗炎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应警惕结核复发,尽早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IVF-ET术前隐性结核要提高认识,对孕期复发结核的高危人群减少移植胚胎数,尽量避免双胎妊娠.

    作者:马晓玲;殷丽学;王小飞;张莉莉;张学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万汶用于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胸腹腔积液预防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万汶进行预防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184例,共18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口服强的松组(A组:61个周期)、静脉滴注万汶组(B组:62个周期)、强的松与万汶合用组(C组:61个周期);对3组高危患者重度OHSS及相关指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对3组中出现的重度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右旋糖酐联合白蛋白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1)、万汶保守治疗组(治疗组2)、早期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治疗组3);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生化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成功妊娠28例,B组成功妊娠24例,C组成功妊娠29例;B组患者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C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治疗措施后,整个周期中28例患者出现重度OHSS患者合并胸腹腔积液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3个治疗组在出院时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均达到出院水平,3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在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上治疗组1要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采用强的松与万汶合用对OHSS发生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万汶,同时对于重度OHSS患者的治疗应尽早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

    作者:舒晓巍;王莉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