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4年25期文献
  • 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非脱垂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2年9月该院259例全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TAH组110例、TVH组74例,LTH组35例、LAVH组40例,对照分析四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率、住院费用.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LTH组>LAVH组>TAH组>TVH组,分别为:(310 ±39.58) ml、(138 ±13.95) ml、(107 ± 12.03) ml、(60±6.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LTH组>LAVH组>TAH组>TVH组,分别为:(137±13.46) min、(89±14.81) min、(74±4.43) min、(73 ±4.7)min,LTH组与LAVH组、TVH组、T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H组手术时间与TVH组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组>LAVH组>LTH组> TVH组,分别为:(45±5.43)h、(26±1.17)h、(23±1.74)h、(13±1.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TAH组长,与LAVH组、LTH组、T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AVH组与L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术后镇痛率比较,TAH组>LTH组>LAVH组>T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6.340,P=0.000 0);四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TVH组低,与LAVH组、LTH组、T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H与LA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子宫全切除术各具有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医师在选择术式时应做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便取得佳临床治疗效果,LTH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汉英;张利;张惠煊;曾映琼;何丽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足月胎膜早破与临床时间干预的关系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佳临床干预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4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时间不同分为4组,破膜后0~12h自然临产者(A组,82例);破膜12~ 24 h自然临产者(B组,65例);破膜12 ~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C组,56例);破膜>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D组,43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临床干预时间的关系.结果:246例产妇,A组+B组剖宫产共38例,剖宫产率25.9%,明显低于C组的剖宫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79,P<0.05).D组剖宫产率高,达69.8%,明显高于C组及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7、27.921,P均<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0、0.056、0.006,P均>0.05).C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B组及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2、5.645、7.421,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24 h内自然临产者,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低,结局良好,不必过早干预.破膜24 h未临产而再行引产者,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薛瑞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产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产后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产科2006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难治性产后出血的50例产妇,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27例,B-Lynch缝合术2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止血效果、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Zheng组止血有效率96%,B-Lynch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Zheng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Lynch组有1例发生子宫粘连.结论: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而且对子宫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美莹;郑剑兰;付景丽;马钦玲;张小琼;余水兰;汪文雁;侯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12和IL-4的表达情况,来初步探讨由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由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体免疫系统中的功能.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两组孕妇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h1 /Th2型细胞因子失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着Th1/Th2比例的失衡,改变二者的比例关系,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郝殿晋;李洪臣;李亚卓;王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传统手术在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术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在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治疗56例患者的手术经过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69 min (50 ~82 min),中位出血量175 ml (150 ~200 ml),术后排气时间为20 ~29 h (24.12±4.19 h).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者具有腹部无切口,对腹腔内脏器官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疗效确切,符合微创治疗技术等优点.

    作者:黄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2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2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29 ~ 69岁),16例(69.6%)患者未绝经,13例(56.5%)首发症状为颅内高压增高,17例(73.9%)合并有内脏转移,18例(78.3%)脑转移病灶为多发,ER或PR阴性13例(56.5%),Ki-67高表达(>30%)21例(91.3%);脑转移中位生存时间3个月(1~19个月),3例患者未治,接受放疗及全身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 ~19个月),其中接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5~19个月),接受化疗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12个月).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多发生于未绝经患者,多发常见,多伴有内脏转移.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可改善生存,联合靶向治疗疗效可能更优.

    作者:吕铮;高键;王磊;张开治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孕妇不同时期服用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是否服用叶酸、服用时机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372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孕期未口服叶酸的131例为观察组,早孕8周内开始口服叶酸的133例为第1对照组,孕前3个月至妊娠3个月坚持口服叶酸的108例为第2对照组.对每组孕妇产前均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记录每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数.结果:第1、2对照组孕妇产前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与第2对照组产前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及第2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早期适量服用叶酸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益处.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感染因素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感染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125例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分离假丝酵母菌予以药敏分析.结果: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前次阴道炎治疗顺从性、性伴侣个数、性生活频率、阴道灌洗和非月经期使用护垫;15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1 17株(74.05%),热带假丝酵母菌30株(18.99%),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3.8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1.9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1.26%);RVVC菌株对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高,而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选择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防治RVVC.

    作者:张群锋;黄余良;刘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方法:对2009 ~ 2011年自愿参加免费筛查宫颈癌的32 347例农村妇女,在阴道镜直视下,其中513例进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癌28例,患病率为86.56/10万(28/32 347),宫颈癌前病变(CIN) 162例,患病率为500.82/10万(162/32 347),其中CINⅢ40例,患病率为123.66/10万(40/32 347),CINⅡ13例,患病率为40.19/10万(13/32 347),CIN Ⅰ 109例,患病率为336.97/10万(109/32 347).结论:加强保健意识,主动参与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白鸣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剖宫产术后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的作用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探索产妇饮食干预改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120例经谷氨酰胺加强的饮食干预产妇为干预组,1:1匹配未经谷氨酰胺加强的普通饮食干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进食后胃肠耐受程度及干预后10日取外周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指标水平.结果:两组胃肠道耐受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IgA、CD4、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肠内应用谷氨酰胺可以改善免疫状态,提高产妇免疫水平,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冯彩英;徐冬梅;刘赟;刘长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后及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联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及母婴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拉贝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h平均收缩压为(144.92±6.83) mmHg,对照组为(50.03 ±7.15)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小时收缩压[(135.09±4.53) mmHg]和舒张压[(84.12±1.94) mmHg]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后1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24小时蛋白尿为(1.79±0.16)g,对照组为(2.03±0.17)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分娩前胎儿缺氧5例(4.67%)、肝肾能损害4例(3.73%)和胎盘早剥2例(1.87%),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评分为(9.26±0.19)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5例(14.02%),早产儿16例(18.18%),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评分为(9.20 ±0.16)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孕妇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和母婴结局.

    作者:盛玲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高危型HPV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HPV、UU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随机抽取1 200例,分HPV阳性组480例和HPV阴性组720例,回顾分析高危型HPV、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分级、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UU阳性者HPV感染的发生率与UU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均较高(P<0.01),HPV阴性者宫颈糜烂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HPV阳性者比较HPV和UU混合感染者CIN的发生率以及宫颈糜烂程度、CI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U感染增加了HPV感染的概率,HPV感染增加了宫颈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UU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UU对HPV感染导致的CIN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何宇;殷娜;薛虹;邱丽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对1302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病例进行HPV-DN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2例TCT提示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进行HPV检测和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诊断比较,TCT提示为HSIL及浸润性癌的病例符合率分别为61.4% (70/114)及66.7% (14/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在炎症、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中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50.43% (234/464)、61.45%(287/467)、70.85% (248/350)、71.42% (15/21),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程度升高呈趋势性增加,其中70.15% HPV阳性患者病理学诊断为CIN Ⅰ及以上病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宫颈病变率相对升高,CINⅡ~ CINⅢ在41 ~50岁组中高为42.58%,在31 ~40岁及>50岁组发生率分别为28.37%、23.67%;浸润癌在41 ~50岁组发生率高为3.23%.HPV检测与TCT诊断结果相比较,HPV阳性检出率在ASCUS、LSIL、HISL及浸润性癌组分别为47.87%、71.94%、76.31%、90.48%;HPV阳性检出率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CINⅠ、CIN Ⅱ-CINⅢ级、浸润性癌病变组分别为44.40%、61.46%、70.86%、71.42%;HPV的阳性检出率随TBS分级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DNA检测联合TCT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提高子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对子宫颈病变进展及风险做出有效评估.

    作者:张敏;陈雪;冯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97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35周为早产儿组,146例,>35周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51例.结果: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入院时龄11.8h,晚于早产儿组(2.7 h),P<0.01;择期剖宫产出生率72.5%,高于早产儿组的36.3%;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比例(76.5%)高于早产儿组(61.0%),P<0.05;开始应用呼吸机的时间(16.2 h)迟于早产儿组(8.3 h),P<0.01;总的治愈率(96.1%)大于早产儿组(82.2%),P<0.01;并发气胸的比例(11.8%)略高于早产儿组(6.2%),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PPHN较早产儿组多,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较早产儿组少.结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高危因素主要为择期剖宫产,入院时间较晚,临床症状较严重,需要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例较多,易并发PPHN,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宏香;张智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窒息新生儿64例,其中重度窒息22例(重度组),轻度窒息42例(轻度组),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重度组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139.66±11.62)U/L、(958.37 ±50.44) U/L、(958.37 ±50.44) U/L、(138.06±9.82)U/L和(526.18±46.36) U/L,高于轻度组[(76.47±8.51) U/L、(410.28 ± 17.26) U/L、(410.28±17.26) U/L、(63.71±5.09)U/L和(354.80±32.15) U/L],且重度组和轻度组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治疗1周后,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65.12±5.39)U/L、(116.12±9.48)U/L、(107.84±9.83) U/L、(131.28±10.46) U/L和(201.30±17.84)U/L,均低于治疗前[(101.38±9.64)U/L、(814.52±36.19) U/L、(490.51±30.36) U/L、(815.62±56.19)U/L和(493.64±29.32) 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均升高,并可根据其升高的程度,作为辅助判定窒息程度及心肌损害的客观参考指标,并可评估患儿预后状况,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包克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智护训练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智护训练在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124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智护训练,对照组62例不采用,比较观察两组婴幼儿1、3、6个月测量身长、体重、头围以及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两组1个月的身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婴儿的身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婴儿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I、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护训练实用性强,能够明显提高婴儿的体格和运动、智力能力的发育,推动婴儿的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芳;李海飞;李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IMA和CK-MB在川崎病伴冠状动脉损伤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川崎病(KD)伴冠状动脉损伤患儿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63例KD患儿按有无冠脉损伤分为有损伤组(34例)、无损伤组(29例)、25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患儿组予以丙球治疗,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儿血清中的IMA和CK-MB浓度,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患儿组血清IMA和CK-M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脉损伤组血清IMA和CK-MB浓度显著高于无损伤组(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IMA和CK-MB浓度明显下降(P<0.05).KD患儿血清IMA和CK-MB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IMA和CK-MB可能与KD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患儿冠状动脉是否受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翼飞;刘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评定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和71.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分别为(72.83±10.77)%和(63.28±10.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实测值/预计值)为(69.24±9.93)%,明显高于对照组[(59.86±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林建国;陈杏桃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小儿急性肾炎患者血清中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炎患儿血清中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7例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并与67例正常儿童血清中的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后TNF-α、IGF-Ⅱ、GM-CSF、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TNF-α水平与IGF-Ⅱ、GM-CSF、VEGF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与小儿急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慧;刘建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分为乌司他汀联合常规治疗组(UTN组)和常规治疗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IL-8、IL-10、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差异.结果: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hs-CRP、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Lym、CD3+、CD4+和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汀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血清hs-CRP、TNF-α、IL-6、IL-8,提高IL-10和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徐俊;张思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阿奇霉素在儿童军团菌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军团菌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儿科201 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儿童军团菌肺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及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及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铁蛋白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IL-8、血清铁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6,P=0.313).结论:儿童军团菌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较使用红霉素的临床效果更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作者:王红;王国政;黄丽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氧化亚氮吸入与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8月~ 2013年5月在妇产科待产孕妇8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受试者根据镇痛方式随机分为氧化亚氮吸入镇痛产妇40例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产妇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不同时间点产妇的生命体征改变.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比例、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行阴道顺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不同的时间点镇痛前、镇痛10min以及镇痛30 min时SBP、DBP、HR以及Sp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的分娩过程影响均很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不仅效果更加显著,产妇行阴道顺产的比例也相对更高.

    作者:王浩;李淑艳;王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与生理盐水处理胎盘粘连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脐静脉注射混有20 U缩宫素的生理盐水60 ml处理胎盘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加60 ml生理盐水促使粘连胎盘娩出,为观察组;手取胎盘为对照组.结果: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16.89±1.3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7.58±2.44) min],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204.5 ±37.2)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58.1±64.9)ml],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率观察组(89.13%)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与生理盐水处理胎盘粘连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处理胎盘粘连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作者:吕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缩宫素联合不同时间应用卡孕栓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使用缩宫素并联合不同时间舌下含服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对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以27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儿娩出前、后宫缩剂的不同使用方法随机分为四组: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单纯缩宫素组,60例);胎儿娩出前2 min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卡孕栓甲组,76例);胎儿娩出后即刻予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卡孕栓乙组,6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剖宫产术毕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卡孕栓丙组,65例).比较四组术后2h、24 h出血量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四组患者术后2h出血量比较:单纯缩宫素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卡孕栓甲组分别与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单纯缩宫素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卡孕栓甲组分别与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缩宫素组副反应发生5例(8.33%),卡孕栓组副反应发生22例(1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副反应在5 min之内均自行消退.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孕栓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且胎儿娩出前2 min舌下含服卡孕栓疗效更佳.

    作者:陈燕;石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46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行剖宫产术16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直接做剖宫产术3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出血2例、对照组出血10例,观察组子宫切除1例、对照组1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的剖宫产术产妇术中、术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确保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雅娟;张素萍;郭颖;邱忠君;白耀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医院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的单胎孕妇921例,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行电话随访.结果:921例孕妇无创基因检测结果高风险19例,包括21-三体9例,18-三体8例,13-三体2例.对19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率为100.0%,阴性预测率为100.0%; 18-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99.9%,阳性预测率为87.5%,阴性预测率为100.0%.结论:无创基因检测不仅无唐氏综合征年龄、孕周的限制,也无介入性产前诊断流产等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产前诊断新技术.

    作者:梅琳琳;刘文枝;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江苏省育龄妇女钙摄入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育龄妇女的钙摄入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范围内不同类别地区抽取县(区)作为调查点,运用食物频率法获取育龄妇女的食物摄入信息,运用统计软件计算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2 928人,平均年龄(36.5±8.6)岁,江苏省育龄妇女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488.5 mg,农村育龄妇女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494.6 mg,高于城市育龄妇女(450.9 mg).江苏省育龄妇女钙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仅为7.7%,农村育龄妇女钙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为8.9%,高于城市育龄妇女(6.0%).结论:江苏省育龄妇女钙摄入不足,加强重点人群青少年和临近更年期妇女有效补钙的营养宣教十分迫切.

    作者:诸芸;高敏国;朱谦让;戴月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1273例老年性阴道炎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调查城乡40岁以上妇女对老年性阴道炎的认知水平以及发病情况,为开展老年性阴道炎的预防保健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辖区城乡40岁以上妇女1273人,按户口划分为两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内容包括受教育程度、对老年性阴道炎的认知情况、近3年患病情况和接受正规治疗情况、是否接受老年性阴道炎的预防保健教育活动.结果:城、乡妇女熟悉率15.07%、1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妇女3年平均发病率28.69%高于城镇妇女发病率16.91%.结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合理控制医疗卫生费用、培养农村医疗保健专业队伍、开展预防保健教育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等减少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提高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91名产妇产后访视时间和次数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产妇对产后访视时间和次数的需求.方法:选择2012年5~6月到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五病区住院分娩的91名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名产妇(12.09%)不需要产后访视.需要产后访视的80名产妇中,44名产妇(55.00%)需要社区妇幼保健所医生访视,27名产妇(33.75%)需要分娩医院护士访视,7名产妇(8.75%)都需要,2名产妇(2.50%)未做要求.除了11名产妇不需要访视外,其余产妇都提出了产妇和/或婴儿方面访视需要解决的问题.4名产妇(5.00%)希望出院后3天内进行产后访视,40名产妇(50.00%)希望产后1周进行产后访视,27名产妇(33.75%)希望产后2周进行产后访视,1名产妇(1.25%)希望产后1个月进行产后访视,8名产妇(10.00%)希望按需进行产后访视.56例需要访视3次及以上的产妇中,4名产妇(7.14%)希望出院后3天内访视3次及以上,25名产妇(44.64%)希望产后1周访视3次及以上,19名产妇(33.93%)希望产后2周访视3次及以上,8名产妇(14.29%)希望按需访视.结论:应更新产后访视系统,缩短首次产后访视时间和/或增加产后随访次数,以产妇需求为导向,提供信息时代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

    作者:王婕;胡桂风;丁学玲;吕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唐山地区震后乳腺癌发病特点观察

    目的: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唐山地震后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众多特有的发病因素,其发病特点有所变化.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来自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妇儿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新收治的8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上述医院收治的非恶性肿瘤、非内分泌系统、非生殖系统疾病的800例患者,并保证两组间的日常暴露一致.所有实验对象均经历过唐山地震,并一直在该地区居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病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既往房屋倒塌情况、家庭成员在地震中死亡情况、地震后农药的污染情况在两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唐山地区地震后当地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有所变化,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对其他震后地区有借鉴意义.

    作者:李宗涛;顾笑梅;张晶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的托幼机构进行调查,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住发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该辖区20个社区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机构为病例组.按幼儿园性质进行1:1配对选择同一社区内未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机构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影响因素.结果:保育员消毒正确性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呈正相关,OR(95% CI)为21.668(1.548 ~303.285).结论:保育员消毒正确性为该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为制定新的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消毒隔离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控制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作者:徐红梅;朱渭萍;王远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100例术前2h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行可视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普通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吸宫不全、子宫穿孔、月经恢复时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吸宫不全,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无月经推迟,对照组有4例推迟1个月.结论: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应用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吸宫不全、穿孔及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减少损伤子宫内膜、减少远期并发症,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行高危妊娠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安全保障.

    作者:武蕾;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404个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04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200个.对比丽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质量、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中晚期流产占流产比例、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结果:新鲜胚胎组和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单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1;冷冻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5;冷冻胚胎组的早产率显著低于新鲜胚胎组,P<0.05.结论:冷冻胚胎移植和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可有效增加成功妊娠率,但尚需开展更大样本的研究来增加论证强度.

    作者:柳胜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桂枝茯苓胶囊对不同类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不同类型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女性(有生育史)20例,实验组为不孕症患者133例(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3次/d,3粒/次):慢性盆腔炎41例,子宫肌瘤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8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妇女血清中IL-2、TNF-α、IFN-¨IL-4、IL-10、IL-21的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同时追踪停药6个月内的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服药前血清中IL-2、TNF-α、IFN-γ、IL-21的蛋白含量及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IL-10则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服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类型不孕症患者停药6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慢性盆腔炎43.90%、子宫肌瘤40.54%、子宫内膜异位症37.04%和多囊卵巢综合征32.14%.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通过下调血清中IL-2、TNF-α、IFN-γ、IL-21的蛋白含量及AhCGAb、AsAb、AOAb、EMAb的阳性率在不孕症治疗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白雪;郝妍;郑春杨;尹江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中医标本同治法配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标本同治法配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医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标本同治法联合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把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排卵时期、妊娠情况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作为检测指定的标准.结果:实验组患者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排卵情况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标本同治法联合克罗米芬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比仅使用克罗米芬治疗的效果好,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作者:王纪云;杨惠如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万汶用于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胸腹腔积液预防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万汶进行预防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184例,共18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口服强的松组(A组:61个周期)、静脉滴注万汶组(B组:62个周期)、强的松与万汶合用组(C组:61个周期);对3组高危患者重度OHSS及相关指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对3组中出现的重度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右旋糖酐联合白蛋白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1)、万汶保守治疗组(治疗组2)、早期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治疗组3);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生化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成功妊娠28例,B组成功妊娠24例,C组成功妊娠29例;B组患者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C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治疗措施后,整个周期中28例患者出现重度OHSS患者合并胸腹腔积液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3个治疗组在出院时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均达到出院水平,3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在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上治疗组1要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采用强的松与万汶合用对OHSS发生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万汶,同时对于重度OHSS患者的治疗应尽早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

    作者:舒晓巍;王莉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 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10例临床资料.结果: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多发生于双胎妊娠,临床多以发热及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以粟粒性结节改变为主,病情凶险.4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其余6例均在发病后2~4周内发生自然流产.结论:IVF-ET后妊娠合并结核的预后差,对抗炎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应警惕结核复发,尽早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IVF-ET术前隐性结核要提高认识,对孕期复发结核的高危人群减少移植胚胎数,尽量避免双胎妊娠.

    作者:马晓玲;殷丽学;王小飞;张莉莉;张学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孕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人群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00名,应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问卷和肖计划修订的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平均分高接近0.8,自责因子的平均分低<0.4,求助因子、幻想因子和退避因子的平均分均在0.5左右.患者的性别、居住地、不孕原因和采取的治疗方案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配偶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不孕时间和是否有子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和原因不详所致的不孕患者倾向于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农村患者倾向于采取自责的应对方式,不孕原因为配偶原因的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由双方原因导致的不孕患者多采取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人工授精(IUI)治疗的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幻想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成刚;邱忠君;唐惠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遵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遵义地区2011年9月1日~ 2013年9月30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520例,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的MP感染情况.结果:MP感染总阳性率为30.47%,其中男性患儿为24.85%、女性患儿为3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1~3岁组、3~6岁组和6~13岁组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33%、26.32%、30.41%和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74%、26.46%、30.69%和3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地区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感染率高;婴儿感染率较低,学龄儿童感染率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研究初步揭示了遵义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文莲;汤正珍;陈寿珊;黄波;张德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细胞肺p53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宫内炎性预敏和生后高氧暴露对肺细胞肿瘤抑制蛋白(p53)和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1 waf/ci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早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高氧组、LPS+高氧组、LPS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生后第1、7和14天随机取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p53及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53 mRNA表达LPS组在生后1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LPS组在生后第1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可能通过p53及p21waf/cip1途径抑制肺组织细胞增殖,使肺泡化进程受阻,进而可能导致新型BPD的发生.

    作者:王伟;蔡丽霞;崔志瑞;罗向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p53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p53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DH1、p53和CyclinE蛋白在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LDH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随组织病理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53蛋白的表达随组织病理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53和CyclinE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二者之间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中呈负相关性(r=0.727,P<0.05).结论:ALDH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p53和CyclinE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及预后提供新靶点.

    作者:于慧玲;李冬梅;吴罡;屠军;云芬;徐晓艳;孙勤暖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为常见,据报道[1]50 ~ 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它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重要治疗方式,同时也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的唯一方式.现就盆腔脏器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赵峰;陈丽娟;王艳艳;师淑静;王渠源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诺舒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健康影响严重,其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主要是口服避孕药或激素,但具有局限性和部分禁忌证,且效果不满意.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全切术或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全切术虽可达到根治性目的,但手术创伤大,病人接受性差.子宫内膜去除术因其在DUB治疗中安全、微创、高效而得到广泛使用,诺舒(Nova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属于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技术,具备操作简单、内膜破坏深度稳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同.随着NovaSure的推广使用,治疗人数的增多,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出现,现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田畦;肖松舒;薛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孕妇3 798例,均行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随访观察胎儿的出生或引产结果,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为94.28%、特异度为99.95%、准确度为99.89%.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002,P=0.808).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是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准确度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