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石中华
目的:观察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100例术前2h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行可视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普通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吸宫不全、子宫穿孔、月经恢复时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吸宫不全,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无月经推迟,对照组有4例推迟1个月.结论:全数字超声引导可视人工流产系统在瘢痕子宫高危人工流产术应用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吸宫不全、穿孔及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减少损伤子宫内膜、减少远期并发症,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行高危妊娠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安全保障.
作者:武蕾;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方法:对2009 ~ 2011年自愿参加免费筛查宫颈癌的32 347例农村妇女,在阴道镜直视下,其中513例进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癌28例,患病率为86.56/10万(28/32 347),宫颈癌前病变(CIN) 162例,患病率为500.82/10万(162/32 347),其中CINⅢ40例,患病率为123.66/10万(40/32 347),CINⅡ13例,患病率为40.19/10万(13/32 347),CIN Ⅰ 109例,患病率为336.97/10万(109/32 347).结论:加强保健意识,主动参与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白鸣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 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的10例临床资料.结果:IVF-ET后妊娠并发结核多发生于双胎妊娠,临床多以发热及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以粟粒性结节改变为主,病情凶险.4例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其余6例均在发病后2~4周内发生自然流产.结论:IVF-ET后妊娠合并结核的预后差,对抗炎治疗无效的发热患者应警惕结核复发,尽早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IVF-ET术前隐性结核要提高认识,对孕期复发结核的高危人群减少移植胚胎数,尽量避免双胎妊娠.
作者:马晓玲;殷丽学;王小飞;张莉莉;张学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窒息新生儿64例,其中重度窒息22例(重度组),轻度窒息42例(轻度组),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重度组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139.66±11.62)U/L、(958.37 ±50.44) U/L、(958.37 ±50.44) U/L、(138.06±9.82)U/L和(526.18±46.36) U/L,高于轻度组[(76.47±8.51) U/L、(410.28 ± 17.26) U/L、(410.28±17.26) U/L、(63.71±5.09)U/L和(354.80±32.15) U/L],且重度组和轻度组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治疗1周后,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65.12±5.39)U/L、(116.12±9.48)U/L、(107.84±9.83) U/L、(131.28±10.46) U/L和(201.30±17.84)U/L,均低于治疗前[(101.38±9.64)U/L、(814.52±36.19) U/L、(490.51±30.36) U/L、(815.62±56.19)U/L和(493.64±29.32) 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均升高,并可根据其升高的程度,作为辅助判定窒息程度及心肌损害的客观参考指标,并可评估患儿预后状况,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包克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感染因素及药敏结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125例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分离假丝酵母菌予以药敏分析.结果: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前次阴道炎治疗顺从性、性伴侣个数、性生活频率、阴道灌洗和非月经期使用护垫;15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1 17株(74.05%),热带假丝酵母菌30株(18.99%),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3.8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1.90%)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1.26%);RVVC菌株对两性霉素和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高,而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RVVC患者的感染因素,选择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防治RVVC.
作者:张群锋;黄余良;刘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p53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LDH1、p53和CyclinE蛋白在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LDH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ALDH1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随组织病理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53蛋白的表达随组织病理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53和CyclinE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二者之间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中呈负相关性(r=0.727,P<0.05).结论:ALDH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p53和CyclinE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及预后提供新靶点.
作者:于慧玲;李冬梅;吴罡;屠军;云芬;徐晓艳;孙勤暖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医院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的单胎孕妇921例,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行电话随访.结果:921例孕妇无创基因检测结果高风险19例,包括21-三体9例,18-三体8例,13-三体2例.对19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率为100.0%,阴性预测率为100.0%; 18-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99.9%,阳性预测率为87.5%,阴性预测率为100.0%.结论:无创基因检测不仅无唐氏综合征年龄、孕周的限制,也无介入性产前诊断流产等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产前诊断新技术.
作者:梅琳琳;刘文枝;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97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为两组,≤35周为早产儿组,146例,>35周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51例.结果: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组入院时龄11.8h,晚于早产儿组(2.7 h),P<0.01;择期剖宫产出生率72.5%,高于早产儿组的36.3%;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比例(76.5%)高于早产儿组(61.0%),P<0.05;开始应用呼吸机的时间(16.2 h)迟于早产儿组(8.3 h),P<0.01;总的治愈率(96.1%)大于早产儿组(82.2%),P<0.01;并发气胸的比例(11.8%)略高于早产儿组(6.2%),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PPHN较早产儿组多,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较早产儿组少.结论: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高危因素主要为择期剖宫产,入院时间较晚,临床症状较严重,需要应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例较多,易并发PPHN,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宏香;张智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联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及母婴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拉贝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h平均收缩压为(144.92±6.83) mmHg,对照组为(50.03 ±7.15)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小时收缩压[(135.09±4.53) mmHg]和舒张压[(84.12±1.94) mmHg]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后1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24小时蛋白尿为(1.79±0.16)g,对照组为(2.03±0.17)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分娩前胎儿缺氧5例(4.67%)、肝肾能损害4例(3.73%)和胎盘早剥2例(1.87%),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评分为(9.26±0.19)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5例(14.02%),早产儿16例(18.18%),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评分为(9.20 ±0.16)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可有效降低孕妇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和母婴结局.
作者:盛玲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炎患儿血清中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7例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并与67例正常儿童血清中的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后TNF-α、IGF-Ⅱ、GM-CSF、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TNF-α水平与IGF-Ⅱ、GM-CSF、VEGF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与小儿急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慧;刘建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为常见,据报道[1]50 ~ 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它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重要治疗方式,同时也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的唯一方式.现就盆腔脏器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赵峰;陈丽娟;王艳艳;师淑静;王渠源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的托幼机构进行调查,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住发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该辖区20个社区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机构为病例组.按幼儿园性质进行1:1配对选择同一社区内未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托幼机构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影响因素.结果:保育员消毒正确性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呈正相关,OR(95% CI)为21.668(1.548 ~303.285).结论:保育员消毒正确性为该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为制定新的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消毒隔离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控制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作者:徐红梅;朱渭萍;王远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2例TCT提示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进行HPV检测和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诊断比较,TCT提示为HSIL及浸润性癌的病例符合率分别为61.4% (70/114)及66.7% (14/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在炎症、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中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50.43% (234/464)、61.45%(287/467)、70.85% (248/350)、71.42% (15/21),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程度升高呈趋势性增加,其中70.15% HPV阳性患者病理学诊断为CIN Ⅰ及以上病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宫颈病变率相对升高,CINⅡ~ CINⅢ在41 ~50岁组中高为42.58%,在31 ~40岁及>50岁组发生率分别为28.37%、23.67%;浸润癌在41 ~50岁组发生率高为3.23%.HPV检测与TCT诊断结果相比较,HPV阳性检出率在ASCUS、LSIL、HISL及浸润性癌组分别为47.87%、71.94%、76.31%、90.48%;HPV阳性检出率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CINⅠ、CIN Ⅱ-CINⅢ级、浸润性癌病变组分别为44.40%、61.46%、70.86%、71.42%;HPV的阳性检出率随TBS分级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DNA检测联合TCT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提高子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对子宫颈病变进展及风险做出有效评估.
作者:张敏;陈雪;冯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脐静脉注射混有20 U缩宫素的生理盐水60 ml处理胎盘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加60 ml生理盐水促使粘连胎盘娩出,为观察组;手取胎盘为对照组.结果: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16.89±1.3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7.58±2.44) min],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204.5 ±37.2)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58.1±64.9)ml],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率观察组(89.13%)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与生理盐水处理胎盘粘连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处理胎盘粘连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作者:吕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孕妇3 798例,均行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随访观察胎儿的出生或引产结果,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为94.28%、特异度为99.95%、准确度为99.89%.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002,P=0.808).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是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准确度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HPV、UU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随机抽取1 200例,分HPV阳性组480例和HPV阴性组720例,回顾分析高危型HPV、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分级、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UU阳性者HPV感染的发生率与UU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均较高(P<0.01),HPV阴性者宫颈糜烂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HPV阳性者比较HPV和UU混合感染者CIN的发生率以及宫颈糜烂程度、CI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U感染增加了HPV感染的概率,HPV感染增加了宫颈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UU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UU对HPV感染导致的CIN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何宇;殷娜;薛虹;邱丽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佳临床干预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4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时间不同分为4组,破膜后0~12h自然临产者(A组,82例);破膜12~ 24 h自然临产者(B组,65例);破膜12 ~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C组,56例);破膜>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D组,43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临床干预时间的关系.结果:246例产妇,A组+B组剖宫产共38例,剖宫产率25.9%,明显低于C组的剖宫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79,P<0.05).D组剖宫产率高,达69.8%,明显高于C组及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7、27.921,P均<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0、0.056、0.006,P均>0.05).C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B组及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2、5.645、7.421,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24 h内自然临产者,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低,结局良好,不必过早干预.破膜24 h未临产而再行引产者,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薛瑞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产后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产科2006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救治难治性产后出血的50例产妇,按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27例,B-Lynch缝合术2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止血效果、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Zheng组止血有效率96%,B-Lynch组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Zheng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Lynch组有1例发生子宫粘连.结论: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而且对子宫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美莹;郑剑兰;付景丽;马钦玲;张小琼;余水兰;汪文雁;侯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404个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04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200个.对比丽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质量、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中晚期流产占流产比例、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结果:新鲜胚胎组和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单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1;冷冻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5;冷冻胚胎组的早产率显著低于新鲜胚胎组,P<0.05.结论:冷冻胚胎移植和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可有效增加成功妊娠率,但尚需开展更大样本的研究来增加论证强度.
作者:柳胜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采用万汶进行预防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184例,共184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口服强的松组(A组:61个周期)、静脉滴注万汶组(B组:62个周期)、强的松与万汶合用组(C组:61个周期);对3组高危患者重度OHSS及相关指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对3组中出现的重度OHSS并发胸腹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右旋糖酐联合白蛋白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1)、万汶保守治疗组(治疗组2)、早期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治疗组3);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生化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成功妊娠28例,B组成功妊娠24例,C组成功妊娠29例;B组患者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C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总周期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OHSS发生率、妊娠周期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治疗措施后,整个周期中28例患者出现重度OHSS患者合并胸腹腔积液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3个治疗组在出院时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均达到出院水平,3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钾、钠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在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上治疗组1要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采用强的松与万汶合用对OHSS发生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用万汶,同时对于重度OHSS患者的治疗应尽早进行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
作者:舒晓巍;王莉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