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型HPV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

何宇;殷娜;薛虹;邱丽雅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解脲支原体,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糜烂
摘要: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HPV、UU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随机抽取1 200例,分HPV阳性组480例和HPV阴性组720例,回顾分析高危型HPV、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分级、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UU阳性者HPV感染的发生率与UU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均较高(P<0.01),HPV阴性者宫颈糜烂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HPV阳性者比较HPV和UU混合感染者CIN的发生率以及宫颈糜烂程度、CI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U感染增加了HPV感染的概率,HPV感染增加了宫颈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UU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UU对HPV感染导致的CIN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窒息新生儿64例,其中重度窒息22例(重度组),轻度窒息42例(轻度组),同期正常新生儿5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重度组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139.66±11.62)U/L、(958.37 ±50.44) U/L、(958.37 ±50.44) U/L、(138.06±9.82)U/L和(526.18±46.36) U/L,高于轻度组[(76.47±8.51) U/L、(410.28 ± 17.26) U/L、(410.28±17.26) U/L、(63.71±5.09)U/L和(354.80±32.15) U/L],且重度组和轻度组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治疗1周后,AST、CK、HBDH、CK-MB和LDH分别为(65.12±5.39)U/L、(116.12±9.48)U/L、(107.84±9.83) U/L、(131.28±10.46) U/L和(201.30±17.84)U/L,均低于治疗前[(101.38±9.64)U/L、(814.52±36.19) U/L、(490.51±30.36) U/L、(815.62±56.19)U/L和(493.64±29.32) 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均升高,并可根据其升高的程度,作为辅助判定窒息程度及心肌损害的客观参考指标,并可评估患儿预后状况,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包克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小儿急性肾炎患者血清中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炎患儿血清中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7例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并与67例正常儿童血清中的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后TNF-α、IGF-Ⅱ、GM-CSF、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TNF-α水平与IGF-Ⅱ、GM-CSF、VEGF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NF-α、IGF-Ⅱ、GM-CSF和VEGF水平与小儿急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慧;刘建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孕妇不同时期服用叶酸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是否服用叶酸、服用时机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372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孕期未口服叶酸的131例为观察组,早孕8周内开始口服叶酸的133例为第1对照组,孕前3个月至妊娠3个月坚持口服叶酸的108例为第2对照组.对每组孕妇产前均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记录每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例数.结果:第1、2对照组孕妇产前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与第2对照组产前叶酸、维生素B12、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对照组及第2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早期适量服用叶酸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益处.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孕妇3 798例,均行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随访观察胎儿的出生或引产结果,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为94.28%、特异度为99.95%、准确度为99.89%.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结果与胎儿出生或引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002,P=0.808).结论: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是早孕期胎儿肢体畸形筛查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准确度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镇痛方法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和比较氧化亚氮吸入与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8月~ 2013年5月在妇产科待产孕妇8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受试者根据镇痛方式随机分为氧化亚氮吸入镇痛产妇40例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产妇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不同时间点产妇的生命体征改变.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比例、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行阴道顺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不同的时间点镇痛前、镇痛10min以及镇痛30 min时SBP、DBP、HR以及Sp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的分娩过程影响均很小,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不仅效果更加显著,产妇行阴道顺产的比例也相对更高.

    作者:王浩;李淑艳;王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IMA和CK-MB在川崎病伴冠状动脉损伤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川崎病(KD)伴冠状动脉损伤患儿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63例KD患儿按有无冠脉损伤分为有损伤组(34例)、无损伤组(29例)、25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患儿组予以丙球治疗,测定治疗前后3组患儿血清中的IMA和CK-MB浓度,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患儿组血清IMA和CK-M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脉损伤组血清IMA和CK-MB浓度显著高于无损伤组(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IMA和CK-MB浓度明显下降(P<0.05).KD患儿血清IMA和CK-MB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IMA和CK-MB可能与KD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患儿冠状动脉是否受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翼飞;刘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非脱垂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2年9月该院259例全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TAH组110例、TVH组74例,LTH组35例、LAVH组40例,对照分析四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率、住院费用.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LTH组>LAVH组>TAH组>TVH组,分别为:(310 ±39.58) ml、(138 ±13.95) ml、(107 ± 12.03) ml、(60±6.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LTH组>LAVH组>TAH组>TVH组,分别为:(137±13.46) min、(89±14.81) min、(74±4.43) min、(73 ±4.7)min,LTH组与LAVH组、TVH组、T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H组手术时间与TVH组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组>LAVH组>LTH组> TVH组,分别为:(45±5.43)h、(26±1.17)h、(23±1.74)h、(13±1.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TAH组长,与LAVH组、LTH组、T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AVH组与L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术后镇痛率比较,TAH组>LTH组>LAVH组>T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6.340,P=0.000 0);四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TVH组低,与LAVH组、LTH组、T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H与LA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子宫全切除术各具有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医师在选择术式时应做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便取得佳临床治疗效果,LTH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汉英;张利;张惠煊;曾映琼;何丽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细胞肺p53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宫内炎性预敏和生后高氧暴露对肺细胞肿瘤抑制蛋白(p53)和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1 waf/cip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早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高氧组、LPS+高氧组、LPS组和正常对照组,于生后第1、7和14天随机取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p53及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53 mRNA表达LPS组在生后1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p21 waf/cip1 mRNA的表达LPS组在生后第1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LPS+高氧组在生后第14天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宫内炎性预敏及生后高氧暴露可能通过p53及p21waf/cip1途径抑制肺组织细胞增殖,使肺泡化进程受阻,进而可能导致新型BPD的发生.

    作者:王伟;蔡丽霞;崔志瑞;罗向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炎性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12和IL-4的表达情况,来初步探讨由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由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体免疫系统中的功能.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两组孕妇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NF-α、IL-12、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呈负相关关系(P<0.01);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IL-4、TNF-α与IL-4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12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h1 /Th2型细胞因子失衡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着Th1/Th2比例的失衡,改变二者的比例关系,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郝殿晋;李洪臣;李亚卓;王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遵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遵义地区2011年9月1日~ 2013年9月30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 520例,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的MP感染情况.结果:MP感染总阳性率为30.47%,其中男性患儿为24.85%、女性患儿为3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1~3岁组、3~6岁组和6~13岁组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33%、26.32%、30.41%和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74%、26.46%、30.69%和3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地区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感染率高;婴儿感染率较低,学龄儿童感染率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研究初步揭示了遵义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文莲;汤正珍;陈寿珊;黄波;张德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404个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04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200个.对比丽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质量、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中晚期流产占流产比例、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结果:新鲜胚胎组和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分娩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冻胚胎组的平均单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1;冷冻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每移植周期)、宫内妊娠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和累积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组,P<0.05;冷冻胚胎组的早产率显著低于新鲜胚胎组,P<0.05.结论:冷冻胚胎移植和新鲜胚胎移植相比可有效增加成功妊娠率,但尚需开展更大样本的研究来增加论证强度.

    作者:柳胜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缩宫素联合不同时间应用卡孕栓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使用缩宫素并联合不同时间舌下含服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对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以27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儿娩出前、后宫缩剂的不同使用方法随机分为四组: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单纯缩宫素组,60例);胎儿娩出前2 min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卡孕栓甲组,76例);胎儿娩出后即刻予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卡孕栓乙组,6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剖宫产术毕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卡孕栓丙组,65例).比较四组术后2h、24 h出血量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四组患者术后2h出血量比较:单纯缩宫素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卡孕栓甲组分别与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单纯缩宫素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卡孕栓甲组分别与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5);卡孕栓乙、卡孕栓丙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缩宫素组副反应发生5例(8.33%),卡孕栓组副反应发生22例(1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副反应在5 min之内均自行消退.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孕栓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且胎儿娩出前2 min舌下含服卡孕栓疗效更佳.

    作者:陈燕;石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扎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评定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和71.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分别为(72.83±10.77)%和(63.28±10.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实测值/预计值)为(69.24±9.93)%,明显高于对照组[(59.86±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与扎鲁司特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林建国;陈杏桃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医院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的单胎孕妇921例,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行电话随访.结果:921例孕妇无创基因检测结果高风险19例,包括21-三体9例,18-三体8例,13-三体2例.对19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率为100.0%,阴性预测率为100.0%; 18-三体的灵敏度100.0%,特异度99.9%,阳性预测率为87.5%,阴性预测率为100.0%.结论:无创基因检测不仅无唐氏综合征年龄、孕周的限制,也无介入性产前诊断流产等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产前诊断新技术.

    作者:梅琳琳;刘文枝;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较为薄弱,引起盆腔器官位置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女性性功能障碍.其中以盆腔脏器脱垂为常见,据报道[1]50 ~ 79岁年龄段中老年妇女约40%有不同程度的脱垂.盆腔脏器脱垂又可分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此病多发生在经产老年女性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它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重要治疗方式,同时也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的唯一方式.现就盆腔脏器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赵峰;陈丽娟;王艳艳;师淑静;王渠源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孕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人群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00名,应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问卷和肖计划修订的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平均分高接近0.8,自责因子的平均分低<0.4,求助因子、幻想因子和退避因子的平均分均在0.5左右.患者的性别、居住地、不孕原因和采取的治疗方案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配偶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不孕时间和是否有子女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和原因不详所致的不孕患者倾向于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农村患者倾向于采取自责的应对方式,不孕原因为配偶原因的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由双方原因导致的不孕患者多采取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人工授精(IUI)治疗的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幻想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成刚;邱忠君;唐惠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足月胎膜早破与临床时间干预的关系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佳临床干预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4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时间不同分为4组,破膜后0~12h自然临产者(A组,82例);破膜12~ 24 h自然临产者(B组,65例);破膜12 ~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C组,56例);破膜>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D组,43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临床干预时间的关系.结果:246例产妇,A组+B组剖宫产共38例,剖宫产率25.9%,明显低于C组的剖宫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79,P<0.05).D组剖宫产率高,达69.8%,明显高于C组及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7、27.921,P均<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0、0.056、0.006,P均>0.05).C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B组及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2、5.645、7.421,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24 h内自然临产者,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低,结局良好,不必过早干预.破膜24 h未临产而再行引产者,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薛瑞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分为乌司他汀联合常规治疗组(UTN组)和常规治疗组(CO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IL-8、IL-10、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差异.结果: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hs-CRP、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N组和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治疗前Lym、CD3+、CD4+和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TN组儿童治疗后的Lym、CD3+和CD4+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淋巴细胞显著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汀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儿童血清hs-CRP、TNF-α、IL-6、IL-8,提高IL-10和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徐俊;张思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智护训练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智护训练在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124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智护训练,对照组62例不采用,比较观察两组婴幼儿1、3、6个月测量身长、体重、头围以及6个月后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两组1个月的身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婴儿的身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婴儿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I、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护训练实用性强,能够明显提高婴儿的体格和运动、智力能力的发育,推动婴儿的健康成长,值得全社会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芳;李海飞;李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高危型HPV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HPV、UU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随机抽取1 200例,分HPV阳性组480例和HPV阴性组720例,回顾分析高危型HPV、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分级、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UU阳性者HPV感染的发生率与UU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均较高(P<0.01),HPV阴性者宫颈糜烂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HPV阳性者比较HPV和UU混合感染者CIN的发生率以及宫颈糜烂程度、CI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U感染增加了HPV感染的概率,HPV感染增加了宫颈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UU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UU对HPV感染导致的CIN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何宇;殷娜;薛虹;邱丽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