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梅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联合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eHF)替代治疗牛奶蛋白过敏(CMPA)引起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非人乳喂养的CMPA婴儿随机分为妈咪爱联合eHF替代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应用eHF替代治疗组(eHF治疗组)各16例,共治疗4周,治疗1、2周及4周时各随访1次.使用SCORAD评分方法分别对其湿疹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联合治疗组SCORAD评分显著低于eH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妈咪爱和替代配方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特应性皮炎的佳方案之一.
作者:刘瑛;王馨;吴婕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考察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城乡差异及其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上的表现.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基本情况调查表对400名城乡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①农村女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分以及支持力、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城市女学生;而整体来看农村男学生心理弹性与城市男学生无明显差异;②初一农村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家庭支持、个人力、情绪控制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而初二农村学生在家庭支持、目标专注维度上以及初三农村学生在人际协助维度上的得分却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城乡差异在女生及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胡炳政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在诊断输卵管不孕中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与宫腹腔镜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诊断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38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26例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因其他因素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时行输卵管检查.结果:镜下通液与HSG结果比较,通畅组符合率为80.6%;通而不畅组单侧符合率为27.3%,双侧符合率为15.6%(P>0.5);不通组单侧符合率为33.3%,双侧符合率为87.5%(P<0.01);积水组单侧符合率为76.9%,双侧符合率为100.0%,4个组间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例腹腔镜下16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不通、积水者复通成功率为67.1%.结论:HSG对于输卵管疾病及其周围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度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桂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产妇和非产妇应用PCEA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产妇对照组(自然分娩)961例,产妇组(剖宫产)1155例,非产妇组(妇科手术)935例,记录其一般情况、特殊病史、麻醉相关指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例数、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情况等.结果:产妇对照组、产妇组和非产妇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1%、13.3%和9.8%,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行PCEA有异感组与无异感组以及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PCEA增加剖宫产产妇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腰麻和PCEA采用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剖宫产产妇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不增加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崔睿;徐世元;王亮;王宝君;胡微;齐晓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参与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风险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两个区的4所初级中学初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分别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在控制个体知识、态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干预模式对生殖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中生在生殖健康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初中生向教师和热线电话求助的比例较对照组高,而向同性朋友求助的比例较对照组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了被调查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的情况下,干预组较对照组更愿意向老师和以热线电话的方式求助,更倾向于采取避孕措施.结论:“医教结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对改变初中生生殖健康行为具有一定效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萍;花静;秦敏;金辉;许厚琴;杜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6%~7%的妇女在生育年龄表现为PCOS[1].该综合征是年轻女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PCOS常合并生殖、代谢、心血管、肿瘤、炎症和睡眠异常的情况,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作者:张多加;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中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68例EMS住院患者做为观察组,选取68例健康人群做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血清CA125以及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血清CA125以及EMAB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联合EMAB敏感性为61.76%,特异性为100.00%.结论:综上所述,血清CA125、EMAB能够做为EMS的辅助诊断,两者联合能够提高其诊断率,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平湖市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十二五”工作做准备.方法:对平湖市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湖市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5例,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为5.26%,非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为9.86%,明显高于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十一五”期间平湖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稳定,略有下降.本地户口儿童主要死因是先天异常和意外事故,非本地户口儿童死因主要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意外事故.结论:“十二五”期间,平湖市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工作,减少非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同时加强宣传,减少意外事故,还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先天异常和肿瘤发生率.
作者:杨志龙;姚咏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74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5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5±15.4) ml明显少于开腹组(152.1±2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对术者的要求更高,临床采用哪种术式还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医院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伊咏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同时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疗程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及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联合用药不但能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及病程,还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复发频率,且不良反应较低,是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孙晓琪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内占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病变的患者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阻力指数(RI)分组以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113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期或分泌期内膜有14例(12.39%);子宫内膜息肉71例(62.83%),子宫内膜息肉状增生7例(6.19%);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4.42%);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合性增生13例(11.50%);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1例(0.88%);子宫内膜癌5例(4.42%);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0.88%).②对所选113例患者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RI分别进行分组并以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恶性病变的发现率,得到以下结果:年龄≥50岁(6/46例,13.04%)组与年龄<50岁组(1/67例,1.4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及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的临床表现组(5/40例,12.50%)与无症状组(2/73例,2.7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FI RI<0.50组(5/16例,31.25%)与RI≥0.50及血流信号为静脉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组(2/97例,2.0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宫内占位病变的患者具有以下因素之一者应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病理组织送活体组织检查(活检):①年龄≥50岁;②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月经改变的临床表现;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提示RI<0.50.
作者:曹晓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92对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5例,异常率为5.99%,其中易位16例,占45.71%;倒位5例,占14.29%;多态变异13例,占37.14%;嵌合体1例,占2.86%.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流产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桂喜;李华锋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根据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筛查了解妊娠前半期(妊娠的前20周)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为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提供资料.方法:按标准入选妊娠4~ 20周妇女1 230人,按妊娠时间间隔4周共分10个组,其中妊娠4~7周(G4) 261人,8~11周(G8) 177人,12 ~15周(G12) 293人,16 ~19周(G16) 499人.T1期为?G13,T2期为G13-G27,T3期为≥G28.留取空腹静脉非抗凝血分离血清、空腹晨尿.血清用于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检测法(MEIA)(AXSYM,Abbott,USA).空腹晨尿用于测定尿碘水平.尿碘测定采用过氧乙酸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显色法.结果:根据妊娠特异性血清TSH、FT4正常参考范围(简称R1)和根据美国甲状腺学会(ATA) 2011年颁布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的标准(简称R2)计算的患病率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分别为:G4 0.38%、1.53%;2%、40%;2%、0;G8 0.56%、1.7%;1.7%、24.3%; 1.13%、0;G12 0.34%、1.71%; 2.05%、21.5%;2.39%、1.71%; G16 0.2%、4.61%;2.2%、15.83%;2.81%、7.21%.结论:不同时期三种疾病状态下按R2标准计算出的患病率明显大于按R1标准计算出的患病率.正确评价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状态有赖于妊娠特异性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范围,建立孕周特异性甲状腺功能评价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邹冬冬;温艳丽;赵楠;冷宗祥;刘颖;洪梅;沈玮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女性对于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讲座等,对照组不进行教育,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拟问卷调研生殖道HPV感染及宫颈癌认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HPV平均分值与认知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及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认知分值和认知率均有所上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认知度,减少HPV感染危害,提高复查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广清;吴秀霞;常海欧;温美珍;赖小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醋酸加碘染色(VI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四平市妇婴医院进行VIA筛查的育龄妇女118例,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宫颈部分上皮剥脱组,均以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析VIA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宫颈光滑移行带清晰可见,VIA的拟诊结果准确率可达100%;柱状上皮外移、形状规则,醋酸涂宫颈后2 min内醋白上皮消失患者拟诊准确率达100%,部分患者拟诊癌前病变比病理结果略高;宫颈部分上皮剥脱患者拟诊准确率为90%.结论:VIA在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中拟诊准确率高,尤其阴性预测值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王玉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GnRH-α联合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3~5天给予醋酸曲普瑞林皮下注射,对照组在治疗第8周时口服戊酸雌二醇,观察组在第8周时口服替勃龙片,对两组患者的FSH、LH、BGP、E2、腰椎骨密度和停药后月经复潮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FSH、LH和E2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BGP水平显著升高(t=3.145,2.569,3.419,3.109,P<0.05);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518,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的月经复潮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α反向添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较戊酸雌二醇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姜隽楹;陈丽;陈丹;刘晓青;李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例和同期出生正常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的蛋白及mRNA变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患儿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前HIE患儿血清中TNF-α和CD8+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FN-γ、CD3+、CD4+、CD4 +/CD8+、IgM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后HIE患儿血清中TNF-α和CD8+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FN-γ、CD3+、CD4+、CD4 +/CD8+、IgM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常规治疗后HIE患儿血清中TNF-α和CD8+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CD3+、CD4+、CD4 +/CD8+、IgM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IgG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治疗能通过明显降低HIE患儿血清中TNF-α、CD8+含量和提高IL-2、IFN-γ、CD3+、CD4+、CD4+/CD8+、IgM含量而提高新生儿免疫力,为HIE患儿减轻免疫功能紊乱及继发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艳;赵玉环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调查二级甲等医院2005年和20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原因,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因素.方法:调取2005年和2010年4 235例次产科住院分娩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分年度统计剖宫产率,对剖宫产原因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2010年二级甲等医院剖宫产率为51.20%,比2005年的46.08%上升了5.12%;与2005年比较,2010年剖宫产原因构成比前5位是:瘢痕子宫、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胎位异常、巨大胎儿和胎膜早破,构成比上升明显的有:瘢痕子宫、巨大胎儿、多胎妊娠、脐带异常、产程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剖宫产原因依次是:妊娠合并其他疾病、胎盘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位异常、巨大胎儿、过期妊娠、瘢痕子宫、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和头盆不称.结论:二级甲等医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占41.19%;瘢痕子宫剖宫产构成比明显上升,2010年达16.45%;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选择剖宫产指征过于放宽.
作者:郑金意;郑元回;林素云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体重增长情况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关系.方法:2010~ 2011年期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96例及正常组孕妇580例.登记其基础资料,记录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并于24~ 28周间做三天的膳食调查以了解孕妇孕期营养状况.结果:①GDM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但年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GDM组孕妇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2668.6±647.1)kcal/d,(74.5±19.9) g/d,(411.4±132.2) g/d,均高于正常组孕妇的(2098.5±435.7) kcal/d,(274.8±81.9) g/d,(70.8±21.8) g/d (P<0.05);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百分比为(40.5±2.4)%,高于正常组的(32.4±1.5)%,而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百分比分别为(26.6±1.7)%及(32.9±2.4)%,均低于正常组的(30.2±2.7)%及(37.4±1.8)%(P<0.01).同时膳食中铁、锌、硒摄入量达到RNI水平以上的比例也低于正常组孕妇(P<0.05).钙及维生素B1摄入水平在两组中均处于较低水平.③在25 ~ 29岁,30~ 34岁,>35岁年龄段,GDM孕妇孕28周前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t1=9.774,P1 <0.01; t2=11.017,P2 <0.01;t3 =5.381,P3 <0.01);且体重增长与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成正比.结论:孕期钙及维生素B1摄入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能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低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及孕28周前体重增长过多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蔡李倩;范岩峰;许榕仙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影响甲氨蝶呤(MTX)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EP)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25例接受MTX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的EP患者资料,分析影响MTX单剂量肌注治疗EP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血清β-HCG<1 000 IU/L组患者成功率95.35%,1 000~2 000 IU/L组患者成功率85.71%,均高于>2 000 IU/L组患者成功率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经时间< 50天患者成功率95.33%显著高于≥50天患者68.97%,包块<3 cm患者成功率96.43%显著高于≥3 cm患者76.74%,轻度腹痛患者成功率96.04%显著高于重度腹痛50.00%,无肛门坠胀感患者成功率97.14%显著高于有肛门坠胀感患者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MTX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EP效果的因素包括停经时间、包块大小、腹痛程度、肛门坠胀感等,综合分析影响EP相关因素,能够有效提高MTX治疗EP成功率.
作者:陈云书;王淑侠;张翠芹;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