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观察

谢彦奇

关键词:机械通气, 肺出血, 新生儿
摘要: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肺出血新生儿分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震荡通气(HFOV)呼吸机模式治疗,CMV组(n=1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HFOV组(n=1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4、8、24、48 h的血气和肺氧合功能监测指标以及病情转归.结果: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总病死率39.1%.HFOV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上机后1、4、8、24h的HFOV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和肺氧合功能的改善均快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OV组平均肺出血停止时间、上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HFOV能更快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更好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孕前干预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96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孕前干预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妊娠后立即给予黄体酮或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患者给药至妊娠12周或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月份;小剂量组患者在计划孕前3个月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维生素E胶丸治疗,当患者D2聚体水平降至正常后,停阿司匹林可妊娠,继续口服维生素E胶丸;大剂量组患者阿司匹林给予量为150~200 mg/d,其余治疗同小剂量组患者;3组患者妊娠后均随访3~6月.观察治疗前及怀孕1月后患者血浆TXA2、PGI2水平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怀孕1月后血浆TXA2、PGI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40.63%,小剂量组有效率为75.00%,大剂量组有效率为78.13%,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75、9.32,P<0.0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9,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孕前干预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杨钦灵;陈丽华;米建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该文对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 ~ 2011年收治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1例作为治疗组,回顾性调查2007~2008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7例作为对照组.

    作者:王盘妹;王金秀;莫革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妇产科尖锐湿疣患者98例,其中应用九芝堂生产的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49例,对照组(49例)采用物理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共有9例患者赘生物脱落,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脱落率为7.5%,治疗8周后,共89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斯奇康对治疗尖锐湿疣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梅;马东骥;张烁;张印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放置节育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放置宫内节育器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降低生殖道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放置节育环术的妇女322名,根据术后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妇科检查及一系列有关生殖道感染的实验室筛查.结果:两组在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以及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和附件炎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置IUD后抗生素的使用与否与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因此建议放置IUD后,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作者:姚明霞;徐红;黄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运城市2005~2009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分析

    目的:回顾2005~2009年运城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进一步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重点.方法:对运城市2005~2009年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5~2009年运城市住院分娩的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8.5%,产时检测率为51.9%;共发现29例HIV阳性孕产妇,其中流动人口10例,占34.5%,产前检出率为58.62%.HIV感染孕产妇分娩22例婴儿,人工喂养率达100%,服用母婴阻断药物18例,死亡3例,失访4例.随访的15例中,11例满12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1例阳性,11例满18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无1例阳性,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2005~2009年运城市HIV母婴阻断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预防HIV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提高孕期HIV抗体检测率,避免产后HIV检测.加强母婴阻断后的新生儿/婴儿随访工作.

    作者:周仙翠;柴春青;杨玉兰;孙秀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阴道炎患者9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吉尔碘冲洗、聚维酮碘阴道置药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83.3%,略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满意,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牛素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婴儿铁缺乏症的预防研究进展

    铁减少和缺铁性贫血合称为铁缺乏症,是全球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有铁缺乏症,并且每年约有100万的人死于缺铁性贫血.儿童由于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铁量大,使其成为铁缺乏症的高发人群.我国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为40.3%,其中婴儿铁减少( iron depletion,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分别高达44.7%、20.5%[1].由此可见,铁缺乏在婴儿中较为常见,容易诱发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使儿童抗感染能力减弱,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口腔炎、舌炎等组织器官的异常,甚至可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此外,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铁是能量代谢以及神经递质、髓鞘形成所必需的物质,铁缺乏会导致儿童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从而影响其行为、认知及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因此,婴儿为铁缺乏症的重点防治对象.笔者将婴儿铁缺乏症的预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月娇;刘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的益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的益处.方法:选择因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120例,按年龄3周为一层次、体重0.5 kg为一层次、胎龄3周为一层次分为治疗组(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和观察组(未给予优甲乐治疗)60例.观察治愈后6个月两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并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价.结果:治疗组早产儿经优甲乐治疗甲状腺素水平升至正常6个月后身高、体重、头围生长落后发生率分别为6.7%、10.0%、8.3%均比观察组15.0%、16.7%、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MDI、PDI> 90的分别为85.0%、81.7%均比观察组65.0%、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优甲乐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其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益处.

    作者:肖珮;徐晓娟;余占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D-二聚体/FDP比值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FDP比值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preDIC)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对NICU收治的96例危重新生儿中符合preDIC临床诊断标准的48例(preDIC组)和DIC的48例(DIC组)及5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DD、FDP及DD/FDP的水平,以及应用小剂量肝素后preDIC组和DIC组血清中DD、FDP、DD/FDP的水平变化.结果:preDIC组和DIC组中DD、FDP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和D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中DD/FDP比值较DIC组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剂量肝素后,preDIC组与DIC组中DD、FD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DIC组中DD/FDP明显下降,肝素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IC前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已发生明显改变,且凝血功能明显要高于其纤溶功能,故监测DD/FDP比值有助于DIC前期的诊断;在应用小剂量肝素后比值明显下降,有助于早期阻止DIC的发生.

    作者:宋丽;张艳丽;栾斌;王秀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篦梳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篦梳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抽取100例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使用篦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抽吸乳汁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h乳房肿胀、乳房疼痛及乳汁排出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显效率分别为84%、16%;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篦梳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建荣;张富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术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给予20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B组给予400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对照组术前无药物置入.比较3组宫口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A组及B组宫口扩张总有效率分别为58.3%、95.0%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依次降低(P<0.05);A组和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有利于宫口充分扩张、缩短手术时间,400 μg米索前列醇效果更为理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陈慧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540例婴幼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分析

    目的:调查长兴地区0~5岁婴幼儿骨健康状况.方法:使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试剂盒对2009~2010年来长兴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2 540例0~5岁婴幼儿进行检测.结果:在2 540例0~5岁婴幼儿中,BAP活性正常的1 215例,占总人数的47.83%;BAP活性处于预防水平的1 196例,占总人数的47.09%;BAP活性处于治疗水平的129例,占总人数的5.08%.结论:长兴地区约50.00%的婴幼儿骨骼处于亚健康状态,易患佝偻病,需及早预防.

    作者:盛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HPV-DNA分型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HPV - DNA分型检测在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 us)患者分层处理中的作用.方法:260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 - US的患者进行HPV - DNA分型检测,同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260例患者中慢性炎症168例(64.62%),其中高危HPV阳性率为38.10% (64/168);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90例(34.62%),其中高危HPV阳性率为81.11% (73/90);早期浸润癌2例(0.7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例,感染率100%.慢性炎症和CIN患者两者比较高危HPV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型及以上HPV感染阳性率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中高危HPV感染排在前5位的亚型分别是HPV - 16、58、52、33、31.结论:HPV - DNA分型检测在ASC - US患者分层处理中有意义,对高危HPV亚型l6、58、52、33、31感染的ASC - US患者需及时干预,加强随访.

    作者:黄永芳;崔芳;赵文霞;徐珊;严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4099例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遂昌县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的发病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两癌”的治疗成本,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对2009年自愿参加“两癌”免费筛查的24 099例农村妇女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099例妇女中,宫颈细胞学异常578例,经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18例,患病率为74.69/10万(18/2409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10例,患病率为456.45/10万(110/24099);乳腺癌2例,患病率为8.3/10万(2/24 099).宫颈癌多见于40~64岁妇女,乳腺癌多见于50~55岁妇女.结婚和生育年龄较早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不强、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妇女是“两癌”的高发人群,也是重点干预对象.结论:农村妇女“两癌”发病率高,应加大农村防癌普查力度,希望政府能继续执行惠民政策,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徐菊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78例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78例PCOS患者采用达英-35治疗3个疗程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在循环血中的游离浓度的变化以及双侧卵巢体积和卵泡数量的变化.结果:经过达英-35治疗后的PCOS患者体内循环血中游离FSH、LH、T浓度明显降低(P<0.05),双侧卵巢体积减小(P<0.05),卵泡数量减少(P<0.05).结论:目前临床治疗PCOS采用达英-35能取得较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三七三醇皂苷对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三七三醇皂苷对胆红素中毒性脑病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以及对活性氧族物质(ROS)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豚鼠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模型,组成模型组,分别建立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豚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三七三醇皂苷干预,对胆红素中毒性脑病豚鼠脑组织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对脑组织RO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可见豚鼠腹腔给予胆红素后8h,脑组织的脑神经元及线粒体肿胀,而对照组脑组织脑线粒体不肿胀,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示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三七三醇皂苷治疗组豚鼠脑组织中ROS含量明显减少(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七三醇皂苷对于胆红素中毒性脑病豚鼠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与脑组织中SOD活性升高、ROS含量降低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检测不孕症妇女宫颈分泌物、盆腔液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不孕症妇女体内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在不孕症门诊收治的不孕症妇女90例,另收集120例正常妇女临床文献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盆腔液中解脲支原体和沙眼农原体情况,比较两组妇女UU与CT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感染率差异.结果:90例不孕症妇女宫颈分泌物UU感染检出率为28.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P<0.05);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7% (23/61)、9.8% (6/61),比原发不孕组显著增高,且继发性不孕妇女盆腔液UU检出率也较原发不孕组明显增高.结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定期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合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759例0~2岁儿童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0~2岁儿童贫血情况和病因,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辖区759例进行系统管理的0~2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运用迈瑞BC - 2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社区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49%,0岁组患病率为20.46%,1岁组患病率为13.68%,2岁组患病率为5.26%,各个年龄组别间贫血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37%.结论:贫血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尤以6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为重;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合理是造成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贫血的预防应及早开始.

    作者:莫绮华;余贺杲;张丹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胎盘植入诊断策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不同诊治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前诊断、手术时机及术中是否完全清除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患者24 h出血量、是否入住重症室、是否使用子宫切除术、泌尿系损伤及是否再次手术的情况.结果:产前提示组无泌尿系损伤情况,未提示组8例(2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症手术组重症监护6例(27.27%),择期手术组为1(3.45%),急症手术组术后行重症监护治疗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P<0.05);急症手术组泌尿系损伤7例(31.82%),择期手术组为1例(3.45%),急症手术组泌尿系损伤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P<0.05);术中清除胎盘的患者术后产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完全清除胎盘的患者(P<0.05).结论:产前正确诊断,计划性终止妊娠,综合分析考虑决定根治性手术还是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治疗可降低胎盘植入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阿丽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郑州市市区儿童佝偻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市市区3月~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郑州市3月~3岁儿童1 080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并根据简易诊断标准进行佝偻病诊断,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结果:3月~3岁佝偻病发病221例,发病率为20.46%,其中3月~2岁550人,发病132人;2~3岁530人,发病89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2岁组与2~3岁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佝偻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郑州市区儿童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佝偻病健康教育、预防知识等的宣传.

    作者:朱晓华;方拴锋;焦敏;樊长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