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宝铭;黄柳梅;石明芳
目的:寻找新的卵巢癌发病相关microRNA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优化后的卵巢癌风险microRNA参照列表.方法:通过在生物网络中度量microRNA靶基因与卵巢癌基因间的功能相似性设计并实现优化卵巢癌风险microRNA计算学方法.采用留一法交叉证实检测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该方法对人类1527个microRNA进行优化排序.结果:留一法交叉证实所得ROC曲线下面积0.92,该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排序后,一些已知的卵巢癌相关microRNA如let-7、miR-34/200排在了优化结果的前20位.与新一代测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排序前20位microRNA中的大部分都在正常和卵巢癌组织中呈差异表达.结论:应用计算学方法可筛选出卵巢癌相关microRNA,并提供优化后的风险microRNA列表.miR-449a等7个未被报道与卵巢癌有关的miRNA有望成为新的卵巢癌相关的风险因子.
作者:郭秋艳;张广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造影后经导管注入甲氨蝶呤(MTX),并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对子宫动脉行完全性栓塞.对其中16例患者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至正常值(<50mIU/ml),1例宫角妊娠,因术后血HCG上升行手术治疗.子宫输卵管造影16例,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4例.结论: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保留卵巢及输卵管的生理及解剖功能.
作者:卫爱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明确早期治疗的重要作用.方法:将93例婴幼儿喘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发作期给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M受体阻断剂等;治疗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12周对喘息的临床控制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喘息完全控制22例(40.0%),部分控制28例(50.9%),未控制5例(9.1%),临床控制50例(90.9%);治疗12周后完全控制45例(81.8%),部分控制9例(16.4%),未控制1例(1.8%),临床控制54例(98.2%).对照组治疗12周后喘息完全控制5例(13.2%),部分控制12例(31.6%),未控制21例(55.3%),临床控制17例(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7,P<0.05).结论:早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与提高婴幼儿喘息的控制水平、改善预后十分重要,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是治疗婴幼儿喘息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姣;邹映雪;马翠安;杨瑄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查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①84例患者中治愈44例占52.38%,改善33例占39.29%,无效7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77/84);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②治疗后患者平均盆底肌肉肌电值为(56.8±16.7)μV,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平均UI次数为(0.9±1.1)次/d,24h尿垫试验平均为(3.7±0.6)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燕辉;古彩茹;杨卫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多年来,孕妇孕期体重监测一直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孕期营养不均衡,运动减少,体内脂肪积聚,热量摄入和消耗失去平衡,使孕妇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者明显增加,致使孕期体重大幅增长[1].孕妇的体重指数与母婴围生期结局有一定关系,现综述其研究进展.1孕妇体重指数的参考标准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孕妇体重指数(BMI)正常值及孕期体重增加的标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1997年WHO将BMI≥25定为超重[2],2005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BMI≥23为超重,我国则将BMI≥24视为超重.产前BMI≥28作为产前肥胖标准[3].
作者:曹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用于非胰岛素治疗的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的非胰岛素治疗的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9例,其中欣普贝生组48例,对照组(催产素组)31例,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促宫颈成熟率为93.75%,对照组为48.39%,实验组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分娩期血糖变化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胰岛素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足月妊娠应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与催产素相比成功率高、产程短,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穗华;芦雅苹;张燕玲;梁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自贡市0~7岁儿童咽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咽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咽拭子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伊红美兰或麦康凯培养基.结果:共检测标本690例,检出病原菌610株,阳性检出率88.4%.其中卡他莫拉菌442株(72.5%),大肠埃希氏菌70株(11.5%),甲型链球菌10株(1.6%),肺炎链球菌12株(2.0%),类白喉棒状杆菌20株(3.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6%),普通变形杆菌12株(2.0%),念珠菌12株(2.0%),四联球菌5株(0.8%),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0.7%),假单胞菌2株(0.3%),流感嗜血杆菌2株(0.3%),产气肠杆菌3株(0.5%).结论:该院患儿咽部感染的病原菌是以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氏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念珠菌多见.
作者:王润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正常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诊断明确的癫痫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托吡酯单药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骨钙蛋白(0C)和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DPD/Cr).结果:①托吡酯组治疗3个月后,托吡酯组的血清OC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托吡酯组治疗3个月后,托吡酯组的DPD/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对癫痫儿童骨代谢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均有影响,长期服用此药治疗的癫痫患儿需要同时服用钙剂和Vit D.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吉林市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体重指标的关系,为有效合理地干预其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吉林市区480名6~12岁儿童,按其相关体检项目的测量结果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组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儿童肥胖与某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建立儿童正常生活方式对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C)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TS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29例TSC患儿,随访时间为4个月~5年.有癫痫发作者占93.10%,主要表现为婴儿痉挛13例,强直性发作5例,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部分运动性发作2例,失神发作2例;智力障碍者19例,占65.52%,其中轻度10例,中重度9例;癫痫发作仍存在的患儿,其中重度智力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合并孤独症行为者亦增多.患儿头颅CT、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异常.结论:TSC神经系统损伤以癫痫发作和智力损伤为主,加强对TSC患儿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能是TSC患儿智能改善及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作者:庞学问;廖锋;黎君翔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确诊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另一组直接采用扩宫电切手术.两组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记录两组在手术1周之后的恢复情况,跟踪记录此后1年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天后出血情况及发炎症状均有改善,但宫腔镜电切手术组3天的止血率与消炎率均高于单一性电切组,且在1周后复检中息肉残留情况明显优于单一性电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宫腔镜电切组明显优于单一性电切组(P<0.05).观察组所有的平均消炎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可以更加彻底的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治愈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效果优于单纯性的电切术.
作者:金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湖北省部分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十堰、汉川三市农村的1524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524例孕产妇所构成的样本中,孕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病率为14.63%.高危因素排前3位的依次为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肝病.分娩地点、分娩年龄、孕产妇性格和是否进行过产检等4个变量与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余各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三级保健网,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及质量,加强高危筛查,促进住院分娩是促进农村孕产妇保健、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易念华;张艳;方为民;王景娥;周德;吴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中山市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广东省中山市5个镇(区)29所幼儿园、13所小学和7所中学的5731例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诊断问卷及相关因素问卷.结果:广东省中山市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总体患病率为6.98%,其中4~10岁组为7.61%、11~16岁组为6.12%.4~10岁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便秘家族史、每日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及饮水量少、喜甜食、幼时因排便不良受到惩罚或训斥;11~16岁组儿童及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便秘家族史,每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及饮水量少,喜饮广东凉茶,运动量小,憋便、不去排便,家庭不和,其OR值均>1.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防治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作者:吕峻峰;熊勇;刘玉玲;龙晓玲;谢广清;张泉山;杨丽;刘婷婷;付四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在深圳市儿童血铅≥60μg/L样本组和低铅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揭示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中毒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在6个月~6岁儿童中筛选出75例样本组(血铅≥60μg/L均值((X)=82.24μg/L)和80例对照组(血铅均值(X)=19.90μg/L)的样本,用PCR方法对VDR基因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进行扩增,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MALDI-TOF-MS)鉴定其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寻找其与儿童血铅值的关系.结果:VDR基因rs731236中的基因型TT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544410中的GG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7975232多态性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rs731236中的TT和rs1544410中的GG基因型可能增加儿童铅中毒的危险性;作为铅中毒的易感基因筛查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瑞英;王宏;周璐;雷雨;王虹;龙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发生率也在增加.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进行性丢失、骨组织微结构退变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前者又分为两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其中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常见,发病率高达50%.严重影响绝经妇女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现就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一论述.
作者:季华;李强;翟祥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地社区更年期女性86例,按照随机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女性给予大豆异黄酮治疗,对照组女性给予安慰剂治疗,6个月后评价所有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改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的浓度变化以及胫骨骨密度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女性更年期症状各项指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更年期症状总评分治疗后为(5.36±1.2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8.31±3.45)分(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后虽低于治疗前,但只有情绪易激和潮热汗出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症状总评分治疗后为(13.53±4.38)分,低于治疗前的(18.67±3.25)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女性治疗后血清钙浓度(2.52±0.21)mmol/L,高于治疗前(2.31±0.17)mmol/L(P<0.05);对照组女性治疗后血清钙浓度为(2.38±0.18)mmol/L,高于治疗前(2.30±0.12)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磷浓度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③观察组女性治疗后桡骨远端和胫骨中段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女性治疗后桡骨远端和胫骨中段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具有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翟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儿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37例DM合并AITD儿童,其中1型糖尿病(T1DM)患者2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例,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同时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分析DM与AITD的并发情况.结果:T1DM合并AITD的患者中,桥本氏病占59.3%,Graves病占40.7%;T2DM合并AITD的患者中,桥本氏病占60.0%,Graves病占40.0%;T1DM组任一甲状腺抗体(包括TPO-Ab、TG-Ab和TR-Ab)阳性检出率为44.4%,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GAD-Ab阳性的T1DM组患者任一甲状腺抗体阳性检测率为52.6%,明显高于GAD-Ab阴性的T1DM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糖尿病对于AITD的分型无明显影响,与T2DM和健康人群比较,T1DM患者更容易并发AITD,其中GAD-Ab阳性的患者并发AITD的比例要高于GAD-Ab阴性的患者.
作者:杨曙晖;赵奕怀;沈闲茹;谢培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复筛率和认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方法,使用丹麦产Madsen Accuscreen型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测试.以2007年5月~2008年12月分娩的431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以2009年1月~2010年3月分娩的4275例新生儿为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听力筛查初筛率、复筛率及认知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初筛率为81.8%,复筛率为63.6%,认知率为84.3%;观察组初筛率为96.8%,复筛率为95.2%,认知率为97.5%.观察组初筛率、复筛率和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玉芬;张菲;夏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曲古菌素A(TS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TSA与ATRA联合或者单独作用于SiHa细胞,采用CellTiter96(R)Aqueou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AAD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rnexinV/7AAD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53、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TSA联合ATRA对SiHa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7AAD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出现核碎裂等典型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显著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中P53和活化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TSA联合ATRA在体外对SiHa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P53和活化性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作者:周虎;冯定庆;桂云;宣恒华;丁玉兰;赵卫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调查武汉市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状况.方法:采用骨密度(BMD)测定的方法对随机抽选的500名>42岁中老年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在500名受检者中,骨量正常者222名,占受检人数的44.40%;骨量减少者188名,占受检人数的37.76%;骨质疏松者90名,占受检人数的16.00%.60~69岁女性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40~4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骨质疏松与年龄和BMI呈负相关.结论:科学检测、早期预防是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
作者:许小曼;李凤贵;李兮力;熊正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