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卫爱民

关键词:异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血管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造影后经导管注入甲氨蝶呤(MTX),并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对子宫动脉行完全性栓塞.对其中16例患者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至正常值(<50mIU/ml),1例宫角妊娠,因术后血HCG上升行手术治疗.子宫输卵管造影16例,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4例.结论: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保留卵巢及输卵管的生理及解剖功能.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造影剂推注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SJ-1宫腔输卵管注液仪注射法与手工推注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就诊且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300例不孕症患者按造影剂推注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试验组150例,采用SJ-1宫腔输卵管注液仪推注造影剂,设置注射速度为5ml/min,20min后观察造影剂在盆腔的弥散情况.对照组150例,采用人工推注造影剂.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子宫及输卵管造影结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4.7%和8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SJ-1宫腔输卵管注液仪推注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查方法.

    作者:马小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卡式法(MGT)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TAT)在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123份采用MGT法与TAT法进行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即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GT法与TAT法两法直抗试验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8%和21.1%,游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6.3%,释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9%和53.7%.两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法凝集强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GT法强于TAT法.结论: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中,MGT法有快速、简便、敏感性和重复性强、结果判定直观并易保存等特点,优于TAT法.

    作者:符宝铭;黄柳梅;石明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与子宫内膜病变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诊刮术在PCOS合并不孕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PCOS合并不孕患者(观察组)68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43例,分析两组诊刮术病理结果及内分泌代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55例:其中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症5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症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5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8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对照组43例中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7例.②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及血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合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癌变率高,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雄激素与高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因素,应重视诊刮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彩蓉;王秋香;邱佩嫦;金燕;覃碧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2月间于该院妇产科就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于该院行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学检查,并经宫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记录并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显示情况,并与宫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生30例,子宫内膜息肉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子宫内膜癌2例,萎缩性内膜4例,共63例,显示比例为91.3%.经腹部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生25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1例,萎缩性内膜0例,共46例,显示比例为66.7%.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显示显著优于常规腹部超声学检查,应该作为已婚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玉珍;王芳;王玲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广东省中山市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广东省中山市5个镇(区)29所幼儿园、13所小学和7所中学的5731例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诊断问卷及相关因素问卷.结果:广东省中山市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总体患病率为6.98%,其中4~10岁组为7.61%、11~16岁组为6.12%.4~10岁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便秘家族史、每日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及饮水量少、喜甜食、幼时因排便不良受到惩罚或训斥;11~16岁组儿童及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有便秘家族史,每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及饮水量少,喜饮广东凉茶,运动量小,憋便、不去排便,家庭不和,其OR值均>1.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防治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作者:吕峻峰;熊勇;刘玉玲;龙晓玲;谢广清;张泉山;杨丽;刘婷婷;付四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关系的 Meta 分析

    目的:探讨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RevMan5.1软件,对国内2000~2011年关于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再评估发表偏倚和敏感性.结果:纳入文献12篇,累计病例l292例,对照组1301例.孕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先兆流产,0R=3.75,95%CI:2.40~5.88;孕期病毒性感冒,OR=3.77,95CI:2.64~5.38;孕期服药史,OR=3.70,95%CI:2.73~5.00;孕期精神压抑,OR=2.76,95%CI:1.59~4.79;妊娠剧吐,OR=3.08,95%CI:1.08~8.80;遗传史,OR=4.73,95%CI:2.31~9.66.结论:孤独症的发生可能与先兆流产、孕期病毒性感冒、孕期服药史、孕期精神压抑、妊娠剧吐、遗传史有关.

    作者:林艳;万国斌;袁世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筛选卵巢癌风险 microRNA

    目的:寻找新的卵巢癌发病相关microRNA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优化后的卵巢癌风险microRNA参照列表.方法:通过在生物网络中度量microRNA靶基因与卵巢癌基因间的功能相似性设计并实现优化卵巢癌风险microRNA计算学方法.采用留一法交叉证实检测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该方法对人类1527个microRNA进行优化排序.结果:留一法交叉证实所得ROC曲线下面积0.92,该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排序后,一些已知的卵巢癌相关microRNA如let-7、miR-34/200排在了优化结果的前20位.与新一代测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排序前20位microRNA中的大部分都在正常和卵巢癌组织中呈差异表达.结论:应用计算学方法可筛选出卵巢癌相关microRNA,并提供优化后的风险microRNA列表.miR-449a等7个未被报道与卵巢癌有关的miRNA有望成为新的卵巢癌相关的风险因子.

    作者:郭秋艳;张广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辅助治疗1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诺雷德与丹莪妇康煎膏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诺雷德(A组)及丹莪妇康煎膏(B组)和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而未用药(C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及受孕率.结果:A、B、C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9.5%、75.0%、51.1%,复发率分别为11.4%、29.5%、34.9%;未孕者术后1年妊娠率分别为81.8%、69.2%、30.8%.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诺雷德和丹莪妇康煎膏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和受孕率,诺雷德能更显著地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莉;朱新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简称GINA方案)在基层医院的执行情况.方法:抽样检查2006年9月~2007年9月在该科哮喘专科门诊登记或以哮喘住院的患儿192例,通过问诊及查阅患儿在当地医院就诊病历,调查患儿既往在基层医院的诊治情况,并通过哮喘调查问卷分别调查市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院医生哮喘的诊治情况.结果:基层医院在儿童哮喘防治中尚存在着较多问题,哮喘的诊断不清;哮喘的治疗不当;部分医生及患儿家属对吸入激素有顾虑以及吸入装置使用不正确等.结论:执行GINA方案,进一步控制我国儿童哮喘,要重视基层医院临床医生诊治水平的提高.

    作者:成焕吉;乔红梅;刘丽;赵凯姝;鲁继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和B超监护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42例分析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治疗42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42例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在术后2天进行B超下清宫术.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均未行其他治疗而治愈,血β-HCG下降明显,无内外出血倾向,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5%,其中有2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经过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肖帆;刘凌芝;胡晓玲;李红英;万玉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SP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患者因瘢痕妊娠清宫术发生阴道出血而采用急诊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余13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所有发生阴道出血患者于介入术后均停止出血;且介入术后序贯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于清宫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并发症.1月后复查,所有患者β-HCG均完全降至正常.结论:UACE术可用于CSP患者清宫术中大出血的紧急治疗;而UACE术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地治疗CSP的新策略.

    作者:潘峰;熊斌;梁惠民;郑传胜;冯敢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在深圳市儿童血铅≥60μg/L样本组和低铅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揭示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铅中毒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在6个月~6岁儿童中筛选出75例样本组(血铅≥60μg/L均值((X)=82.24μg/L)和80例对照组(血铅均值(X)=19.90μg/L)的样本,用PCR方法对VDR基因rs731236、rs1544410及rs7975232进行扩增,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MALDI-TOF-MS)鉴定其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寻找其与儿童血铅值的关系.结果:VDR基因rs731236中的基因型TT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544410中的GG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7975232多态性在样本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rs731236中的TT和rs1544410中的GG基因型可能增加儿童铅中毒的危险性;作为铅中毒的易感基因筛查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瑞英;王宏;周璐;雷雨;王虹;龙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3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6例和对照组216例.对观察组的患儿家属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治疗、护理等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护理等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规范地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复发.

    作者:杨素容;姚春花;邓明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湖北省部分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湖北省部分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十堰、汉川三市农村的1524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524例孕产妇所构成的样本中,孕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病率为14.63%.高危因素排前3位的依次为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肝病.分娩地点、分娩年龄、孕产妇性格和是否进行过产检等4个变量与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余各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三级保健网,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及质量,加强高危筛查,促进住院分娩是促进农村孕产妇保健、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易念华;张艳;方为民;王景娥;周德;吴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双腔导尿管用于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在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26例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患者,采用双腔导尿管置于子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8~12h后拔出双腔导尿管(必要时放置12~24h)观察出血情况.结果:26例患者球囊压迫时间平均为(13.55±2.10)h,压迫期间平均出血量为(26.40±10.56)ml,β-HCG平均2785U/L,取出球囊后无活动性阴道流血.所有患者术后45~75天恢复月经,B超复查宫腔无异常.结论:双腔导尿管用于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操作简便,止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道寿丽;王丹;郭川东;肖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武汉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武汉市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状况.方法:采用骨密度(BMD)测定的方法对随机抽选的500名>42岁中老年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在500名受检者中,骨量正常者222名,占受检人数的44.40%;骨量减少者188名,占受检人数的37.76%;骨质疏松者90名,占受检人数的16.00%.60~69岁女性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40~4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骨质疏松与年龄和BMI呈负相关.结论:科学检测、早期预防是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

    作者:许小曼;李凤贵;李兮力;熊正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造影后经导管注入甲氨蝶呤(MTX),并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对子宫动脉行完全性栓塞.对其中16例患者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至正常值(<50mIU/ml),1例宫角妊娠,因术后血HCG上升行手术治疗.子宫输卵管造影16例,显示患侧输卵管通畅14例.结论:经子宫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保留卵巢及输卵管的生理及解剖功能.

    作者:卫爱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输卵管妊娠双侧输卵管动脉阻力指数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双侧输卵管动脉阻力指数(RI)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P患者41例,术前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TV-CDPI)检查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和卵巢动脉输卵管支,测量其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TP患者中,38例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及卵巢动脉输卵管支均可显示,且患侧的RI值均低于健侧,但双侧卵巢动脉输卵管支RI的差值(ΔRI2)大于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RI的差值(ΔRI1)(P<0.05).因检测到两侧输卵管动脉RI值有差异,3例在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的患者在随后的进一步扫查中发现RI值低的一侧输卵管较对侧输卵管相应部位增粗,后经手术证实为TP所在部位.结论:TP患者患侧输卵管动脉RI较健侧低.受孕卵着床部位的影响,ΔRI1与ΔRI2也有差异.检测输卵管动脉RI并比较两侧的差异有助于TP的诊断.

    作者:周军;江艳;王莹;李琼兰;周畅;赵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明确早期治疗的重要作用.方法:将93例婴幼儿喘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发作期给予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M受体阻断剂等;治疗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4周、12周对喘息的临床控制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喘息完全控制22例(40.0%),部分控制28例(50.9%),未控制5例(9.1%),临床控制50例(90.9%);治疗12周后完全控制45例(81.8%),部分控制9例(16.4%),未控制1例(1.8%),临床控制54例(98.2%).对照组治疗12周后喘息完全控制5例(13.2%),部分控制12例(31.6%),未控制21例(55.3%),临床控制17例(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7,P<0.05).结论:早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与提高婴幼儿喘息的控制水平、改善预后十分重要,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是治疗婴幼儿喘息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姣;邹映雪;马翠安;杨瑄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丹参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含量、凝血指标及分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P<0.05);凝血指标中PT、APTT显著延长,FIB显著降低(P<0.05);经阴道分娩者较多,不良妊娠结局较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妊娠高血压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