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霞;崔丽峰;孙晓艳;柴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评价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单纯行腹腔镜保守手术,B组腹腔镜手术后辅助应用米非司酮,C组腹腔镜手术后辅助应用孕三烯酮,D组腹腔镜手术后辅助应用GnRH-α,随访追踪1~2年,比较4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分析4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B、C、D3组,症状缓解情况、生存质量显著低于B、C、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3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及短期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远期生存质量明显高于D组,而B组不良反应更轻,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好,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术后辅以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米非司酮药物不良反应轻,无论经济上或心理上患者都愿意接受,更宜于临床应用.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陈永利;马亚琳;胡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新旋肩法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以便为肩难产的处理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65例肩难产产妇,分为采用新旋肩法处理治疗组产妇32例和采用McRoberts处理的33例产妇,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旋肩法能显著减少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柴卫新;胡凤梅;肖国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胆汁酸水平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44例ICP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4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谷丙转氨酶、胆汁酸、谷草转氨酶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汁酸水平分别为(146.04±36.80) U/L、(94.39±32.44)U/L、(65.41 ±11.65)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6±3.14) U/L、(26.72±4.58) U/L、(3.25±0.93)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及羊水粪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的胆汁酸升高可能导致新生儿不良预后,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彭美丽;陈玲玲 刊期: 2012年第32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患儿生命早期,疾病的临床症状尚未表现前,综合应用现代的检查、检验手段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大限度地避免患儿产生不可逆的身体损害,保护儿童体格、智能和心理正常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自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来,已使数以万计的儿童摆脱了残疾、死亡的厄运,重归与正常儿童同样的美好生活,使数以万计的家庭重归幸福,使社会的负担明显减轻.
作者:孙燕;张瑜平;蒯烨滨;贾文智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血β-HCG值较高的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血β-HCG值在3 000 ~6 000 mIU/ml之间的异位妊娠患者58例,分米非司酮治疗组(A组)、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治疗组(B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及中药异位妊娠方联合治疗组(C组).全部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一天、之后隔天采血检查血β-HCG至出院,随诊观察每周复查1次HCG,直至血清β-HCG降到正常范围.结果:三组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及血HCG值降为治疗前的90%的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与A组在住院天数、血HCG值降为治疗前的50%和降至正常的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伴有腹腔内出血的患者药物治疗成功率为88.5%.C组与A、B组间腹腔内积血吸收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β-HCG值>3 000 mIU/ml,即便曾有腹腔内出血,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的宫外孕患者也可行药物保守治疗.②三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使血HCG下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③中药异位妊娠可促进腹腔内积血的吸收.④正确把握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的指征,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手术率.
作者:房颖;李海梅;李佩玲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5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文拉法辛缓释片75 mg/d顿服,疗程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30%刺激强度刺激患者左额叶背外侧,频率为10 Hz,每日1次,连续治疗5点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末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采用TESS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末即显示明显疗效(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赵峥;何艳;张长军;杨勇锋;王鹏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调查在婚检流程中进行增补叶酸发放工作的状况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婚前医学检查的病史询问和相关问卷,对2010年9~11月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1 822例欲婚妇女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妇女的叶酸知晓率比较,经x2检验,P =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婚检时存在的不同婚育状况直接影响着叶酸增补的发放率.结论:欲提高育龄妇女的叶酸知晓率和叶酸增补发放率仅通过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的途径显然是不足的,应通过多种渠道和设立多处叶酸发放点对叶酸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干预出生缺陷措施得以更完善和到位.
作者:杨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儿部分肢体缺失的超声表现,以及产前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超声诊断胎儿部分肢体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7月~ 2010年9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就诊并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共发现29例胎儿肢体缺失.其中影响上肢25例,占86.2%;影响下肢2例,占6.9%;影响四肢2例,占6.9%.纵向肢体缺失16例,占55.2%;横向肢体缺失13例,占44.8%.合并其他畸形16例,占55.2%.结论:尽管许多胎儿肢体缺失需经X射线检查或于出生后才能确诊,但若采取正确的顺序和方法对胎儿进行全面的超声检查,发现形态学上的改变,仍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肢体缺失的关键.
作者:黄帆;刘丽;吴晶;张蕾;陈倩;郭琳娜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皮肤过敏原检测、血清总IgE水平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儿童哮喘患者178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无过敏性疾病、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儿童180例为对照组,应用皮肤点刺试验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阳性率为83.7%,对照组为18.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总Ig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总IgE水平测定为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皮肤过敏原适用于儿童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方便,避免对过敏原的接触对防治儿童哮喘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青寿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研究PTH、25 (OH) D3、CT、CTX-1、TRACP、BGP、BALP与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PTH、25 (OH) D3、CT、CTX-1、TRACP、BGP、BALP,采用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将860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5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H、25 (OH) D3、CT在35~50岁年龄段各组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25 (OH) D3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5~79岁年龄段,与BMD显著正相关.35 ~ 45岁年龄段CTX-1、TRACP与BMD呈负相关,而BGP、BALP与BMD呈正相关;50~60岁年龄段BGP、BALP明显升高,CTX-1、TRACP、BGP、BALP均与BMD呈负相关;65岁以后BGP、BALP开始下降,BGP、BALP与骨密度呈正相关,CTX-1、TRACP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PTH、25 (OH) D3、CT、CTX-1、TRACP、BGP、BALP是监测骨代谢水平及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作者:张萌萌;李亚刚;马倩倩;高远;毛未贤;梁斌斌;刘颖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多在产后两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据报道国外PPD发生率为8% ~50%,国内为15%~20%[1,2].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而且影响婴幼儿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正常发育,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对产妇进行干预能有效缓解这一症状的发生.该文就国内外PPD的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PPD患者的康复护理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赵梦媛;周艳;杨甜甜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再次妊娠结局,寻求异位妊娠后提高宫内妊娠率的治疗方法.方法:168例输卵管妊娠欲生育者于腹腔镜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术后应用氨甲蝶呤,观察组96例给予化癥助孕汤配合中频理疗综合疗法治疗3疗程,观察1年后仍未孕者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统计两组术后两年宫内妊娠率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后欲生育者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是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晓顺;姜玉婵;吕学英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肝、肾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子痫前期(PE)患者及93例健康孕晚期孕妇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结果:①血清CRP水平PE患者高于正常孕晚期孕妇,且重度PE患者高于轻度P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ALB含量PE患者与正常孕晚期孕妇相比显著降低(P<0.05);PE患者血清ALP、ALT、AST、GGT、BUN、Cr、UA含量与正常孕妇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均受损.
作者:董海英;庞淑兰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儿肠梗阻的B超诊断与临床干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3月~ 2011年3月产前B超检查提示肠梗阻患儿34例临床资料,统计染色体检查异常情况、先天发育异常情况及生后随访资料,包括症状、外科手术类型及预后情况.结果:①34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21-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其中合并先心病1例,脊柱畸形1例,向家属交代预后并选择终止妊娠;②27例选择继续妊娠,定期随访.22例生后出现呕吐、腹胀,转外科手术,其中环状胰腺4例(占18.2%),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4例(占18.2%),行Ladd's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6例(占27.3%),行隔膜切除术;空回肠闭锁7例(占31.8%),行肠切除术;胎粪性肠梗阻并腹膜炎1例(占4.5%),行粘连松解术.20例患儿术后均痊愈,2例因早产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5例生后随访观察未见异常.结论:产前B超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胎儿肠梗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确诊常规行染色体检查,早期积极临床干预,以减少严重畸形儿的出生;而对胎儿肠梗阻应定期随访,出生后出现肠梗阻患儿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钟斌;罗玲;温庆荣;刘辉;吴书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了解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AdV的基因亚型,进行Ad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5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上述标本进行AdV检测,并对AdV阳性标本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31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12例,总阳性率为3.81%,低于RV检出率26.35%,AdV和RV混合感染3例.AdV阳性标本中肠道腺病毒(EAdV,F组)Ad41占2.54% (8/315),其次是非肠道腺病毒(NEAdV)占1.27% (4/315),分别为Ad1、Ad3、Ad5、Ad7、Ad31型.12份阳性标本测序结果提示该地区AdV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3% ~ 99%.结论:乌鲁木齐地区AdV感染呈全年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主要的流行株为Ad41型.
作者:柳彩霞;李奇凤;余亮;贾娜尔;张斌;孙荷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对章丘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乳腺疾病的普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乳腺疾病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全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章丘市企事业单位所有女职工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包括物理检查、近红外线乳透仪检查、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检查.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近5年章丘市妇女乳腺疾病普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本次共普查12 372例女职工,年龄范围23 ~ 75岁.查出乳腺疾病6460 (52.21%)例,居检出率前3位的乳腺疾病为乳腺增生症(6 258例,50.58%)、乳腺纤维腺瘤(189例,1.53%)、乳腺癌(10例,0.08%).②不同职业中教师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高,达58.05%;③近5年来乳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26.13%上升到2008年的52.21%.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乳腺疾病,定期乳腺疾病普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疾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和关键措施.
作者:黄艳;张卫民;李虹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事业单位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以及她们对宫颈癌和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状况,为开展相应的防治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386名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初善仪子宫颈癌筛查,必要时行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女职工自愿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结果:该单位女职工宫颈炎总患病率为52.7%,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患者3例.听说过宫颈癌和宫颈癌筛查的为88.4%和71.4%,但实际做过宫颈癌筛查的仅占29.5%.对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和宫颈癌筛查主要方法的知晓率均低于50.0%,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对宫颈癌和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均有影响.结论:应加强对女职工妇科疾病知识的教育,对宫颈癌致病因素、宫颈癌筛查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是对有性生活史的年轻未婚女性.
作者:帅平;刘玉萍;王林;程幼夫;肖光春;陈军;罗涛;肖仙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评价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宫颈癌在手术前进行MRI检查,将临床分期及MRI分期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评价二者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结果: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52.2% (24/46),MRI分期的准确率为82.6% (38/46).结论:MRI分期的准确性优于临床分期.MRI可对宫颈癌的病变范围进行准确评估,使得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大为提高,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故MRI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适宜检查方法.
作者:周山;袁志红;李金萍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彩色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卵巢囊肿病历,在彩超引导下选择经腹部或经阴道穿刺抽吸囊液后,无水乙醇1/3囊液量注入囊腔固定,6个月后复查彩超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囊液检查均为未见癌细胞.324例痊愈率81.5%、显效率11.1%、有效率3.7%、无效率3.7%,总有效率为96.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良性卵巢囊肿创伤小、安全无痛苦、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为良性卵巢囊肿的微创治疗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作者:王鸿艳;邹淑波;何晓宁;李丹;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且自愿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116例初产妇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未接受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高危妊娠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掌握,降低剖宫产率、高危妊娠发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江亚君 刊期: 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