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雪花;何家声;戴梅竞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卫生问题, 心理卫生状况, 量表, 个性维度, 调查表, 心理问卷, 心理健康, 项目组成, 人际关系, 家庭, 个性类型, 测试, 因子分, 稳定性, 受试者, 南京市, 内外向, 精神质, 资料
摘要:本文于1999年11-12月期间,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京市3所高校(分别为理、工、医类)做调查,资料完整者共3547人,其中理科964人,工科1294人,医科1289人。男2138人,女1409人,年龄17-26岁。 采用心理问卷测试(1)SCL-90量表[1]:评价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1~5级评分。任一因子分或阳性均分≥3为有心理卫生问题。(2)EPQ量表[2]:用来测试受试者个性类型。主要调查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N),精神质(P)三个个性维度。(3)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调查表。分为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在校情况三个部分,共25个项目。(4)挫折量表[3]:共由35个项目组成。内容涉及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及个性等方面(戴梅竞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病因与遗传因素、孕期危险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和居住环境有关[1]。本文将北京市3~6岁儿童1526人的调查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旨在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的关系。 方法和对象的选择见前文[2]。 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父母养育方式的四个因子为自变量,以视学平顺、听觉识别及前庭平衡失调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入选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触觉失调为因变量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拒绝、父母亲偏爱、母亲过度保护。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母亲的拒绝因子入选回归模型,OR值的95%可信限为1.36~1.52。为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感觉统合失调的交互作用影响,以与母亲拒绝因子相关性较大的父亲拒绝、过度保护因子和母亲过度保护、偏爱因子与其相乘形成新自变量,将母亲拒绝因子和新自变量同时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nY1=-11.0786+0.3190X1;LnY2=-6.6311+0.0056X2;LnY3=-10.2577+0.2974X1;LnY4=-4.6624+0.0041X2;LnY5=-10.4692+0.3044X1。X1是母亲拒绝因子,X2是母亲拒绝因子分与母亲过度保护因子分相乘得到的新自变量;Y1至Y5分别为五种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 讨论:感觉统合失调的病例和对照的大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五种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即父母的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和偏爱。父母长期的拒绝否认可使子女缺乏自信、无主见和创造性,使这些儿童因缺乏内驱力而不愿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中,不愿尝试学习新经验,从而易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本文采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父亲养育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母亲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拒绝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说明母亲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拒绝同样对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某些类型具有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给予子女较多的情感温暖,减少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等负性养育方式,从幼儿期开始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预防。

    作者: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张桂芝;顾伯美;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张北地震震中一所中学随机抽取205名中学生,进行DSM-IV 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灾后17个月PTSD发生率为9.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TSD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似乎事件重现的动作或感受(74.5%)、警觉性过高(68.8%),强烈的生理反应(66.7%)、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烦恼(63.0%)及反复闯入的痛苦回忆(60.9%),出现较少的症状是情感范围有所限制(10.4%)、脱离或觉得他人陌生的感觉(13.5%)。与PTSD发生相关的因素有心理痛苦水平、感受到生命危险程度、受伤程度及女性。结论:地震后青少年PTSD的发生率是9.4%(17个月),而且PTSD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

    作者:赵丞智;李俊福;王明山;范启亮;张富;张华彪;汪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孕产期心理教育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母乳喂养原是一种自然的传统优良喂养方法[1]。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代乳品生产高度发展,使部分孕产妇生了对母乳喂养的凝虑心理,是近年来母乳喂养难以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孕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心理干预,并调查了母乳喂养情况。 对象:对照组为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相关心理教育的孕产妇158例,平均年龄26岁(22-32岁)。 研究组为孕期接受了母乳喂养相关心理教育的孕产妇166例。平均年龄25岁(23-28岁)。 方法研究组的孕妇接受有关母乳喂养心理教育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手册》;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生理、心理及美学教育,以解除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疑虑心理,并随访检查。 结果:对照组中,母乳喂养率为78%;研究组的孕妇经有关的母乳喂养教育后,母乳喂养率达9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χ2=38.06,p<0.001)。对照组中不愿母乳喂养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社交活动(16.10%);怕影响自己形体美(9,5.6%);怕影响自己身体健康(12,7.6%);认为自己奶水不足(9,5.6%);认为能买得起高价代乳品是富足的标志(6,3.8%)。总之,提示积极开展孕产期宣教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议坚持开展孕产期宣教,继续丰富完善有针对性心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可能对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母乳喂养的规划目标有益。

    作者:李宝秀;马利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抽动障碍中的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抽动障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对6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血液HCMV检测,并测定7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抽动障碍患儿HCMV检出阳性率(26%)明显高于对照组(3%),差异有显著性(p<0.01),抽动障碍三种类型间HCMV感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MV感染与抽动障碍发病有关。

    作者:匡桂芳;贺莉娜;蒋玉红;邓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研究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使高校开展性教育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方法:对杭州市三所大学的11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性观念趋于开放但并未出现偏离;男女大学生在对性交目的、非婚性行为及贞操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乡镇大学生的性观念无差异。

    作者: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社交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 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SAD的患病率各文献报导相差很大,从3%-13%不等,这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一项研究发现,20%的人对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过度紧张、窘迫,但只有2%症状符合SAD的诊断标准[1]。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发现,SAD的终生患病率为13.3%,仅次于重性抑郁症和酒依赖。多数研究显示,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2]。国内尚未见针对此单一病种的流行病学调查。一、临床特点及类型[3]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描述,SAD有两个特征,其核心症状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极度焦虑;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人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DSM-IV中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持续存在的恐惧参加社交场合,担心会出现焦虑症状或面临窘境。(2)暴露于社交场合会诱发焦虑。(3)患者能够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4)患者或者尽力避免引起恐惧的情境,或者虽然忍受,但相当痛苦沮丧。(5)回避行为、预期性焦虑、抑郁沮丧明显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患者对此感到非常痛苦。(6)病程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7)此症状并非继发于其它疾病。

    作者:李元吉;汤宜朗;蔡焯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影响飞行员婚姻满意度的心理家庭社会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飞行员婚姻满意度(Marital Gratif ication,MG)与心理家庭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为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8名飞行员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测评,同时对夫妻双方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的MG既受自身也受配偶的心理社会因素交互影响,与个性、情绪、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疾病、年龄这些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揭示对飞行员MG贡献大的因素是飞行员配偶过去的一年中在环境、人际关系、法律方面发生的问题。结论:若要有效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必须对飞行员夫妻双方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娄振山;廖贻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状况,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提供资料和信息。方法:男性共入组22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性功能障碍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组63例。女性共入组18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组61例。用自编的简明性功能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男性量表涉及性能力减退、性恐惧及性痛楚三方面内容。女性量表涉及月经紊乱、性能力减退、性痛楚及性恐惧四方面内容。结果: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表现出性功能障碍的高发生率,男性住院组为57.3%,门诊组为52.4%,女性住院组为22.8%,门诊组为36.1%,与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精神病药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抗精神病药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斌;王传跃;李占江;蔡焯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观察了128 例肿瘤患者。结果:治疗组心理测试(SDS、SAS、MMPI、HAMD)及免疫指标(T-C亚群、NK -C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音乐疗法能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

    作者:蔡光蓉;李佩文;焦丽平;郝迎旭;陆良;乔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PI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性格特征与学科成绩的关系,为进一步对中学生的咨询、就业、升学指导等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对71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并与期末学科成绩及文、理科平均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CPI中的Re(责任心)、So(社会化)、Wb(适意感)、Ac(依赖成就)、Py(心理感受性)、Cm(同众性)、To(宽容性)、Sc(自我控制)、V3(自我实现)等9种性格特征与学科成绩有较高相关(0.24~0.33,p均<0.05,0.01);②文、理科成绩与CPI的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③成绩好组主要在So、Sc、Wb、To、V3几个分量表上明显要高于成绩差组(p<0.01或0.05)。结论:CPI与学科成绩有一定相关,且对学科成绩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唐秋萍;邓云龙;胡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个性甲亢患者应付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个性的甲亢患者应付方式区别。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A型人格问卷(TABPQ)对82例成人甲亢患者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个性外倾的患者正性应付方式分高于个性内倾的患者,而负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情绪不稳定患者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情绪稳定组,而正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A型行为患者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B型行为患者。相关分析发现正性应付方式分与EPQ-E呈显著正相关;负性应付方式分与EPQ-N、A型行为总分(TCH)有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发现,患者的应付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受EPQ-E、EPQ-N影响较直接而且影响较大。结论:甲亢患者的应付方式可能受个性因素的影响。

    作者:杨海晨;臧德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生育状况调查

    为了解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生育状况,本文进行了有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入院时间连续抽取已婚女性患者,年龄小于45 周岁,本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户籍,有一定文化,能阅读理解问卷问题,基本控制精神症状者为入选调查对象。 方法使用统一指导语,填写婚姻质量问卷(ENRICH)[1]及自编的婚姻生育状况调查表。自编生育状况调查表包括:结婚年龄,生育孩子数,人流或引产数,避孕情况等。结果采用SPSS6.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一、一般情况:共调查70人,收回有效问卷63份。问卷合格率90%。平均年龄32.08 ±5.15岁,小22岁,大45岁。文化:小学13例(20.6%),初中29例(46%),高中20例(3 1.7% ),大学1例(1.6%)。职业:无业12例(19.0%),农民17例(27.0%),工人25例(39.7%),文秘人员9例(14.3%)。 二、婚姻质量问卷调查情况:婚姻质量问卷各因子均分见表1。各因子分均低于女性常模,经U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说明研究对象的婚姻质量较正常人群显著差。按受教育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初中以下为A组,高中以上为B组,两组的10个因子均分比较,结果发现:B组的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经济安排及性生活的4个因子均分明显高于A组,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

    作者:李崇勇;古国谋;许建雄;雷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于1999年11-12月期间,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京市3所高校(分别为理、工、医类)做调查,资料完整者共3547人,其中理科964人,工科1294人,医科1289人。男2138人,女1409人,年龄17-26岁。 采用心理问卷测试(1)SCL-90量表[1]:评价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1~5级评分。任一因子分或阳性均分≥3为有心理卫生问题。(2)EPQ量表[2]:用来测试受试者个性类型。主要调查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N),精神质(P)三个个性维度。(3)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调查表。分为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在校情况三个部分,共25个项目。(4)挫折量表[3]:共由35个项目组成。内容涉及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及个性等方面(戴梅竞编制)。

    作者:杨雪花;何家声;戴梅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和婴幼儿期不良因素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在北京市城近郊区15所幼儿园及散居3-6岁幼儿中调查感觉统合失调、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和婴幼儿期及父母养育方式诸方面的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父母年龄大、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保护因素;而母孕期与婴幼儿期的不良因素和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婴幼儿期不良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对于幼儿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燕玲;黄悦勤;刘宝花;张桂芝;顾伯美;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筛查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205人,采用IPDE按ICD-10诊断系统确诊55名人格障碍病例。结果: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母之间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人格障碍组的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等各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人格障碍组低于正常组。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两种心身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心身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SIMH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 -90)测查了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以4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述情障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描述情感的能力欠缺,不易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多属外向型思维;2型糖尿病组除以上三方面述情障碍外,还具有缺乏幻想和想象力的特点。多元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组,个性越内倾,描述情感能力越欠缺;2型糖尿病组,个性越内倾,越难以认识和区分情绪和躯体的感受;两组情绪越不稳定,对情感的描述能力以及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的感受的能力越低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怀敌意及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缺陷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偏执和精神质个性缺陷是2型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作者:卢宁;岳振雷;舒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集体外伤后儿童心理健康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集体外伤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于外伤窒息后1周、6周、10周、16周、34周对44例外伤性窒息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按CCMD-2-R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全部患儿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周内有19例患儿、6周时有10例患儿符合PTSD诊断,其中8例患儿于3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窒息治疗中应重视对患儿精神状态的观察,对有心理障碍者应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作者:赵映敏;陈沛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谁适合做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资格的讨论(II)

    【编者按】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与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以达到“百家争鸣”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 本刊在今后的各期中可能会涉及的讨论题目有: 1.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业在教育、医疗等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问题;2.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问题;3. 心理治疗、咨询人员与其来访者的关系问题(如:是否可以收礼、一起吃饭,有其他在门诊时间以外的接触等);4. 如何进行会谈中的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应如何保管等问题;5. 对心理治疗中脱落的来访者应如何处理(采取何措施)等问题。 希望国内同行对上述问题踊跃投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来信请寄本刊(100083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或专栏负责人钱铭怡教授(10087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业,以及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引言:从国外的预期与国内的有关调查来看,心理治疗与咨询是本世纪急需的专业之一。我国目前专业人员的情况很难满足开展深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求。在此方面亟待进行的工作有:(1)在专业领域制定有关人员的资格规定;(2)积极开展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本刊上期已对此题目进行了讨论,本期是对同一专题讨论的继续。 温培源 (北京160医疗健康心理咨询台医生) 对于心理治疗师的资格,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既不是指其外部的标记,也不是指其内在的背景,而是指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特别是他的核心特质-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需要的内在源泉。

    作者:温培源;霍大同;张日昇;梁耀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验证自行编制的“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心理干预能否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60例化疗病人(实验组124例,对照组136例)进行了心理干预临床实验研究。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作为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的测查指标,在实验设计和病人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了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了控制。结果: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化疗前好,化疗后次之,化疗中差。经过心理干预的癌症化疗病人,化疗后其生活质量各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化疗中仅以心理情绪状况明显提高。结论:“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谢忠;银正民;廖思海;余忠华;黄钢;林举达;刘国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哮喘患儿的焦虑症状测评分析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反复发作的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患儿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采用“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y-Ⅱ,简称T-AI)[3],对我院呼吸科诊治的部分哮喘患儿进行测评,并与同龄在校儿童进行对比,以期探讨哮喘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对象哮喘组:样本来源于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我院呼吸科诊治的20名哮喘患儿;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按照1994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对患儿哮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非急性期发作患儿1分;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从哮喘急性发作起到本次发作完全缓解经历的时间为持续时间。 正常儿童对照组:与哮喘组同龄的在校学生20例;哮喘患儿母亲20名;正常儿童母亲组20名。

    作者:何淑贞;孙晓玲;张镁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