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
在1964~1999年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用CCMD-2-R再诊断符合标准者入组。以研究时婚姻情况为准。按年代划分为4 个组,每组抽满400份为止,共1600例,其中男1032例,女568例;平均年龄31.7±12.1岁;文化:文盲占9.0%,小学占28.6%,初中占43.8%,高中占10.3%,大专以上占8.3%;诊断分型:单纯型2.3%,青春型13.3%,紧张型0.8%,偏执型63.8%,未它型12.4%,其它型7.4%。 结果四十年来已婚率由45.0%降至31.5%,而未婚率由60年代的45.3%增高至80年代的55.8%和90年代的54.8%,离婚率除70年代(4.8%)较60年代(6.8%)降低外,总体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已升至11.8%。男性已婚率低于未婚率,女性已婚率高于未婚率;男性已婚率低于女性已婚率,男性未婚率高于女性未婚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已婚率在各年代组均为高,而青春型精神症患者的未婚率在各年代组为高。因精神障碍所致离婚、丧偶的比例分别为45.9%、22.7%。 讨论精神分裂症病因至今未明,病程迁延、进展缓慢、复发率较高、长期预后较差,再加上其平均初发年龄提前[1],人们择偶观等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已婚率递降和未婚离婚率趋升的原因。造成男女患者婚姻方面差异的可能原与男性精神分裂症的初发年龄较女性早[1];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男性高于女性[2,3],男性患者长期住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4]有关。故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大限度地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对于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离婚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仲崇丽;崔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编者按】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与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以达到“百家争鸣”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 本刊在今后的各期中可能会涉及的讨论题目有: 1.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业在教育、医疗等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问题;2.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问题;3. 心理治疗、咨询人员与其来访者的关系问题(如:是否可以收礼、一起吃饭,有其他在门诊时间以外的接触等);4. 如何进行会谈中的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应如何保管等问题;5. 对心理治疗中脱落的来访者应如何处理(采取何措施)等问题。 希望国内同行对上述问题踊跃投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来信请寄本刊(100083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或专栏负责人钱铭怡教授(10087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业,以及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引言:从国外的预期与国内的有关调查来看,心理治疗与咨询是本世纪急需的专业之一。我国目前专业人员的情况很难满足开展深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求。在此方面亟待进行的工作有:(1)在专业领域制定有关人员的资格规定;(2)积极开展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本刊上期已对此题目进行了讨论,本期是对同一专题讨论的继续。 温培源 (北京160医疗健康心理咨询台医生) 对于心理治疗师的资格,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既不是指其外部的标记,也不是指其内在的背景,而是指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特别是他的核心特质-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需要的内在源泉。
作者:温培源;霍大同;张日昇;梁耀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伴焦虑、抑郁情绪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119例伴情绪障碍的FD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组同时给予抗焦虑或(和)抑郁药物治疗,疗程2月,随访2月。结果:治疗半月、1月、2月及随访2月,处理组FD症状评分,情绪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05),而FD症状显效率和情绪障碍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5)。治疗后情绪障碍评分与FD症状评分呈正相关,与FD症状评分减分率呈负相关(p<0.0005)。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对伴有情绪障碍的FD患者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石晓燕;张云强;崔佳;江映红;邱骞;许良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于1999年11-12月期间,随机整群分层抽取南京市3所高校(分别为理、工、医类)做调查,资料完整者共3547人,其中理科964人,工科1294人,医科1289人。男2138人,女1409人,年龄17-26岁。 采用心理问卷测试(1)SCL-90量表[1]:评价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1~5级评分。任一因子分或阳性均分≥3为有心理卫生问题。(2)EPQ量表[2]:用来测试受试者个性类型。主要调查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N),精神质(P)三个个性维度。(3)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调查表。分为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在校情况三个部分,共25个项目。(4)挫折量表[3]:共由35个项目组成。内容涉及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及个性等方面(戴梅竞编制)。
作者:杨雪花;何家声;戴梅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1.了解全喉切除病人的自我形象和社会支持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随访的68例全喉切除后的病人进行了一般资料及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形象问卷调查。结果:超过半数的全喉切除病人有较积极的自我形象;大多数病人感受到中等水平的社会支持;全喉切除病人的自我形象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全喉切除病人术后自我形象的调整。
作者:席淑新;Chaweewan Thongchai;Chanchai Wankaew;薛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为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对424例不同职业人群进行评定。结果:①个体职业人群比其他职业人群多采用自责、退避和幻想应付方式。②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应付方式有影响。结论:稳定和偏外向的性格特征、丰富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
作者:温盛霖;韩自力;顾华英;叶明志;潘集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睡眠障碍中失眠者占97.5%[1],Morrison等报道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2],国内报道青年学生的失眠症状的现患率为16.57%[3]。失眠的原因复杂,本文主要测评大学生的失眠状况与人格类型、生活事件和情绪障碍的关系。 分层抽取上海电力学院1-4年级学生614名,根据DSM-III对失眠症状的定义,查得有失眠症状者119名为研究组,其中男生98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为20.6±1.6岁。对照组来自经测验排除失眠症状的本院学生119名,其性别,年龄分布与失眠组大致匹配(p>0.05)。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Zung’s、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比较。
作者:肖南;柳超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作者:惠武利;吴玮;门可;施旺红;徐德忠;王家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母乳喂养原是一种自然的传统优良喂养方法[1]。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代乳品生产高度发展,使部分孕产妇生了对母乳喂养的凝虑心理,是近年来母乳喂养难以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孕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心理干预,并调查了母乳喂养情况。 对象:对照组为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相关心理教育的孕产妇158例,平均年龄26岁(22-32岁)。 研究组为孕期接受了母乳喂养相关心理教育的孕产妇166例。平均年龄25岁(23-28岁)。 方法研究组的孕妇接受有关母乳喂养心理教育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手册》;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生理、心理及美学教育,以解除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疑虑心理,并随访检查。 结果:对照组中,母乳喂养率为78%;研究组的孕妇经有关的母乳喂养教育后,母乳喂养率达9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χ2=38.06,p<0.001)。对照组中不愿母乳喂养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社交活动(16.10%);怕影响自己形体美(9,5.6%);怕影响自己身体健康(12,7.6%);认为自己奶水不足(9,5.6%);认为能买得起高价代乳品是富足的标志(6,3.8%)。总之,提示积极开展孕产期宣教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议坚持开展孕产期宣教,继续丰富完善有针对性心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可能对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母乳喂养的规划目标有益。
作者:李宝秀;马利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观察了128 例肿瘤患者。结果:治疗组心理测试(SDS、SAS、MMPI、HAMD)及免疫指标(T-C亚群、NK -C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音乐疗法能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
作者:蔡光蓉;李佩文;焦丽平;郝迎旭;陆良;乔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病因与遗传因素、孕期危险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和居住环境有关[1]。本文将北京市3~6岁儿童1526人的调查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旨在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的关系。 方法和对象的选择见前文[2]。 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父母养育方式的四个因子为自变量,以视学平顺、听觉识别及前庭平衡失调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入选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触觉失调为因变量的危险因素有父母亲拒绝、父母亲偏爱、母亲过度保护。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母亲的拒绝因子入选回归模型,OR值的95%可信限为1.36~1.52。为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感觉统合失调的交互作用影响,以与母亲拒绝因子相关性较大的父亲拒绝、过度保护因子和母亲过度保护、偏爱因子与其相乘形成新自变量,将母亲拒绝因子和新自变量同时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nY1=-11.0786+0.3190X1;LnY2=-6.6311+0.0056X2;LnY3=-10.2577+0.2974X1;LnY4=-4.6624+0.0041X2;LnY5=-10.4692+0.3044X1。X1是母亲拒绝因子,X2是母亲拒绝因子分与母亲过度保护因子分相乘得到的新自变量;Y1至Y5分别为五种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 讨论:感觉统合失调的病例和对照的大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五种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即父母的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和偏爱。父母长期的拒绝否认可使子女缺乏自信、无主见和创造性,使这些儿童因缺乏内驱力而不愿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中,不愿尝试学习新经验,从而易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本文采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父亲养育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母亲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拒绝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说明母亲过度保护与母亲的拒绝同样对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某些类型具有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给予子女较多的情感温暖,减少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等负性养育方式,从幼儿期开始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预防。
作者:刘宝花;黄悦勤;王燕玲;张桂芝;顾伯美;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性格特征与学科成绩的关系,为进一步对中学生的咨询、就业、升学指导等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对71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并与期末学科成绩及文、理科平均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CPI中的Re(责任心)、So(社会化)、Wb(适意感)、Ac(依赖成就)、Py(心理感受性)、Cm(同众性)、To(宽容性)、Sc(自我控制)、V3(自我实现)等9种性格特征与学科成绩有较高相关(0.24~0.33,p均<0.05,0.01);②文、理科成绩与CPI的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③成绩好组主要在So、Sc、Wb、To、V3几个分量表上明显要高于成绩差组(p<0.01或0.05)。结论:CPI与学科成绩有一定相关,且对学科成绩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唐秋萍;邓云龙;胡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据统计,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妇女全身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1]。但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日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拟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及其防治。 一、社会心理因素与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 1991年Calogeras等[2]报道一名39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在精神分析治疗中表现出心理因素(与社会隔离的精神创伤,充满矛盾斗争的家庭关系等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经八年的精神分析治疗,该患者的肿瘤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成敬;程自立;王高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飞行员婚姻满意度(Marital Gratif ication,MG)与心理家庭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为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8名飞行员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测评,同时对夫妻双方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的MG既受自身也受配偶的心理社会因素交互影响,与个性、情绪、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疾病、年龄这些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揭示对飞行员MG贡献大的因素是飞行员配偶过去的一年中在环境、人际关系、法律方面发生的问题。结论:若要有效开展飞行员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必须对飞行员夫妻双方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娄振山;廖贻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体外伤后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于外伤窒息后1周、6周、10周、16周、34周对44例外伤性窒息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按CCMD-2-R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全部患儿外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周内有19例患儿、6周时有10例患儿符合PTSD诊断,其中8例患儿于3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窒息治疗中应重视对患儿精神状态的观察,对有心理障碍者应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作者:赵映敏;陈沛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抑郁症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1,2],但目前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发抑郁症的病人还未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一代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氟西汀(Fluoxetine)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发抑郁障碍的疗效,且观察其副作用。 对象 122例患者均为1996-1999年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3],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易疲劳、少语、夜间入睡困难、常伴恶梦等抑郁症状,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4]评分总分在20分以上,根据CCMD-2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的病人。其中初发型心绞痛36例、恶化型心绞痛27例、卧位型心绞痛16例、变异型心绞痛14例、中间综合征8例、梗塞后心绞痛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36-77岁(平均53.6)岁,病程1.0-20 .0(平均3.7)年。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5-72(平均52.8)岁,病程0.8-21 (平均3.5)年。排除糖尿病,肿瘤以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作者:金振一;沈铁宽;李华;黄兴坤;郑美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验证自行编制的“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心理干预能否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60例化疗病人(实验组124例,对照组136例)进行了心理干预临床实验研究。采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作为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的测查指标,在实验设计和病人筛选时对医学变量进行了控制,同时对心理变量也进行了控制。结果:癌症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化疗前好,化疗后次之,化疗中差。经过心理干预的癌症化疗病人,化疗后其生活质量各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化疗中仅以心理情绪状况明显提高。结论:“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谢忠;银正民;廖思海;余忠华;黄钢;林举达;刘国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和婴幼儿期不良因素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在北京市城近郊区15所幼儿园及散居3-6岁幼儿中调查感觉统合失调、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和婴幼儿期及父母养育方式诸方面的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父母年龄大、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保护因素;而母孕期与婴幼儿期的不良因素和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婴幼儿期不良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对于幼儿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燕玲;黄悦勤;刘宝花;张桂芝;顾伯美;王玉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身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SIMH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 -90)测查了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以4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述情障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描述情感的能力欠缺,不易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多属外向型思维;2型糖尿病组除以上三方面述情障碍外,还具有缺乏幻想和想象力的特点。多元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组,个性越内倾,描述情感能力越欠缺;2型糖尿病组,个性越内倾,越难以认识和区分情绪和躯体的感受;两组情绪越不稳定,对情感的描述能力以及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的感受的能力越低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怀敌意及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缺陷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偏执和精神质个性缺陷是2型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作者:卢宁;岳振雷;舒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 CA )患者的情绪及免疫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对一组CA患者术后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测定了心理干预前后不同期间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与未加心理干预的CA手术病人作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后的患者,心身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未干预患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相应升高,至术后一个月已恢复正常。而未加心理干预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对CA的预防复发及免疫功能调节存在积极的作用。
作者:江丽芬;成晓茹;曾抗;赖卓胜;解亚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