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学习医学动机回顾性调查

唐文;莫宝庆

关键词:医学生学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主观与客观, 医学人才, 成才过程
摘要:医学人才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与诸多的主观与客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息相关[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用于神经症认知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WAIS-RC是否适用于神经症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方法:以CCMD-Ⅱ-R为诊断标准,用WAIS-RC为认知功能的评估的工具,对3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查,结果与常模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症组在知数字广度分测验的粗分低于常模(p<0.01或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WAIS-RC作为神经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的评估工具尚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刘萍;肖计划;贾艳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学生学习医学动机回顾性调查

    医学人才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与诸多的主观与客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息相关[1].

    作者:唐文;莫宝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学生对死亡和濒死的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为在高等医学教育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部在校学生中按两校学生总数比例各抽取二年级和四年级451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死亡的经历,家庭成员中有无危重病人,家庭、社会对死亡的接受和顺应程度,受教育水平对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对死亡教育有全面的要求.

    作者:史宝欣;孟宪武;刘斌;马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强迫症的氯丙米嗪与合并暴露疗法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暴露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暴露疗法对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疗效的差异.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28例病人,随机将其中的14例在氯丙咪嗪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暴露疗法做为研究组,另14例单用氯丙咪嗪治疗做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8周,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减分率评定两组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结果: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疗法组的疗效优于单用氯丙米嗪组,尤其是在控制强迫性行为方面更为突出.结论: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疗法尤其适用于以强迫行为为主的强迫症病人.

    作者:刘绍梅;侯凤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强迫行为检查量表的临床初步应用

    Compulsive Activity Checklist- Revised(CAC-R)(强迫行为检查量表-修订版)是由美国Steketee和Freund根据DSM-Ⅲ-R诊断标准制定的测定强迫行为严重程度的量表[1],目前广为西方国家临床和科研采用.我国尚未引进该量表,本研究目的为引进该量表,为我国强迫症治疗和科研方面向国际接轨提供依据.

    作者:倪俊芝;赵鸿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嫖娼人员人格因素的调查

    嫖娼不仅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成为性病、艾滋病、吸毒及各种社会问题的温床.本文通过对嫖娼人员进行修订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评价其人格特征,旨在疾病预防、行为干预、防止犯罪、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杨师;陈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认知疗法治疗神经症伴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本文对符合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功能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者进行了认知治疗临床观察.患者共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17-50岁,平均32.5岁.病程3-36个月.其房性早搏35例,室性早搏21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药物治疗加认知治疗组(治疗组).

    作者:孙长友;陈强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结合自身从事心理健康研究的体会,总结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作者:杨宏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药物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呼吸紊乱警觉性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心理生理测验的途径检测探索高海拔地区抗低氧药物对移居者睡眠呼吸紊乱(SDB)警觉性的作用.方法:选择驻守在海拔5380米高原12个月青年士兵24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和ASC-545型血氧仪,监测前晚11.30时和早晨8.20时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和血氧饱和度(SaO2),衡量其警觉性.甲组口服三普红景天胶囊,乙组口服乙酰唑胺片;均一次服药25天后,重复监测前晚和早晨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及SaO2,并进行服药前后的对比评定.结果:甲乙两组服药前晚、晨SaO2比较相近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后甲组晚、晨SaO2显著高于服药前(p<0.05);服药后乙组晨SaO2显著高于服药前(p<O.01).甲、乙组服药前晚、晨比较,视觉注意分配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失记忆测验、甲组晚晨与乙组比较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O.01),服药后亦相同.服药后甲组视觉注意分配测验晚操作总次数、正确次数,晨正确次数显著高于服药前(p<0.01或p<0.05),操作平均时间显著低于服药前(p<O.01);缺失记忆测验晚错误次数显著多于服药后(p<0.01);服药后乙组晚视觉注意分析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服药前(p<0.01或p<0.05),服药前晚操作平均时间、晨错误次数、操作平均时间显著多于服药后(p<0.01或p<0.05);服药前缺失记忆测验晚晨错误次数显著我于服药后(p<0.05).甲乙组视觉注意分配测验,甲组服药后晚测验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多于乙组(p<0.01),晨测验次数、正确次数、错误次数显著多于乙组(p<0.01或p<0.05).结论:红景天与乙酰唑胺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和调节高原睡眠呼吸质量,减轻和改善SDB,提高大脑的警觉性水平.

    作者:马勇;张西洲;王引虎;哈振德;朱永安;王伟;崔建华;张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视力及其导致的心理社会问题概述

    人从外界环境中接受各种信息时,约90%以上的信息从视觉通道输入.因此,视觉的敏锐与否对劳动、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影响很大[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一些导致视功能损害的疾病,如: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作者:刘妍;刘福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与(精神)药物治疗之间关系的探讨(一)

    引言:在心理治疗中是否应使用药物,如果使用药物,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曾在专业人员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本刊将在本期和下一期的讨论专栏中对此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作者:钟友彬;胡赤怡;曾奇峰;杨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神经心理学测验与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检测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教育、职业等因素对神经心理测验结果的影响及检测肝硬化病人的神经心理学异常.方法:采用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积木图测验、相似性测验、第四例外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69例肝硬化患者和62例正常健康者进行测试.二组被试在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年限等方面进行匹配.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引用的大多数神经心理学测验受教育、年龄的影响较大,受性别、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进行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连线测验和数字符号测验对鉴别正常健康者和肝硬化患者的分辨性高.连线测验采用不同年龄组划界分,数字符号测验采用不同教育程度划界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划分,结果24例(34.78%)肝硬化患者连线测验划为异常,9例(14.29%)数字符号测验结果异常.结论:本研究提示肝硬化病人存在明显神经心理学异常,进一步随访研究可证实这些异常与肝性脑病的关系;神经心理学测验为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提供了筛查工具.

    作者:叶瑞繁;龚耀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强迫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临床纵向研究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听觉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vder,O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36例OCD患者,以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及地形分布图检查,并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CD患者潜伏期N2、P3b,波幅P2、P3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300地形图全部患者失正态分布,84.21%单纯以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的患者在P300地形图表现为顶叶能量缺乏,而混合性OCD和伴有中度焦虑或忧郁者76.47%表现为顶叶伴左半球能量降低.经治疗疗效显著的P3b改变,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300地形图能量分布趋向正态;治疗无效的P3b及P300地形图改变不明显.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一项辅助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OCD患者的病理心理研究及临床分型和疗效的判断.

    作者:庄丽频;冯永铭;陈毓麒;史尧胜;陈海霞;丁士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精神状况量表社区简版计算机诊断系统(GMSA-AGECAT)在中国的初步测试

    目的:引入老年精神状况量表社区简版计算机诊断系统(GMSA-AGECAT).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病房及门诊轻-中度痴呆、抑郁病例各5例,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轻-中度痴呆、抑郁病例、低文化和高文化正常对照各30人,进行GMSA-AGECAT测查.结果:信度、效度均高,可用于病例的诊断及筛查;与被试文化程度无关;对认知功能下降的客观评定内容较少.结论:GMSA-AGECAT基本适合中国国情,适用于老年人群.

    作者:刘津;李淑然;张维熙;陈昌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评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来自5个省、直辖市20个地区的912名中学生进行了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中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有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九个因子上其均分都显著地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男生抑郁、恐怖两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初中生躯体化、恐怖二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强迫症状均分高于初中生.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

    作者:张敏;王振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在中国的初步测试

    目的:引入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观察其是否可提高GMSA-AGECAT对痴呆的灵敏度.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病房及门诊轻-中度痴呆5例、正常社区老年对照5名,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轻-中度痴呆、低文化和高文化正常对照各30人,进行量表测查.结果:CSI-D信度、效度均高;被试问卷在某些因子上受少数年龄段某一性别的被试教育程度影响;综合判别函数分与文化程度无关,可用于不同人群的痴呆筛查;CSI-D对GMSA-AGECAT痴呆筛查和诊断的灵敏度有帮助.结论:CSI-D基本适合中国国情,适用于老年人群;今后可根据CSI-D对GMSA-AGECAT进行修订.

    作者:刘津;李淑然;张维熙;陈昌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断指再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手指离断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严重创伤,这不仅会影响再植手指的成活,而且与伤指终的功能结局密切相关[1].因此,我们对68例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动态测评,并就相关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康庆林;曹显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目的: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3名)和对照组(37名),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四种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用五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作者:许若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偏头痛患者综合干预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42名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并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焦虑剂,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标准治疗期40天,对两组痊愈者跟踪随访1年.入组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中5-HT含量及SCL-90评定.结果:两组于治疗后血5-HT及SCL-90总分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研究组总有效率100%、痊愈率94.4%、1年后仍保持痊愈者100%,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5%、33.8%、62.5%,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心身症状.

    作者:李广安;李金芳;刘洪玲;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

    目的:研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质倾向人格的大学生的心理保健作用.方法:63名大学生(EPQ量表测评其N量表粗分≥17分)随机分为干预组(32名)、对照组(31名),随机选取大学生(N量表粗分在11~13分之间)作为正常对照组(30名).干预组给予道家认知疗法,另两组不予处理,标准干预期2个月,跟踪随访一年.结果:道家认知疗法提高了干预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降低其N分,改善其应对方式.结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黄薛冰;张亚林;杨德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