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血四项指标在孕妇孕期中的检测结果及分析

沈淑波;马海玲;候英楠

关键词:妊娠, 凝血四项
摘要:目的:检测早期妊娠妇女(7~13周)和孕足月(37~42周)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取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孕妇各6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I)、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与45例正常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bg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四项均无差异;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Fbg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bg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监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3~2007年沈阳市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沈阳市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群监测的方法收集沈阳市流动人口出生缺陷资料,统计其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出生缺陷疾病的分布状况.结果:5年间共调查流动围产儿19 378例,发现出生缺陷116种,共868例,出生缺陷率为447.93/万.其中单发缺陷81种共816例,占总数的94%;多发缺陷35种,共52例,占总数的6%.各年度之间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出生缺陷前10位疾病为:先心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神经管畸形、小肠闭锁、唇裂、左手并指、血管瘤、马蹄内翻足.此10种疾病共572例,占总出生缺陷的65.9%,发生率为295.18/万.结论:沈阳市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死胎死产高于活产.

    作者:刘冰;崔琴子;李莉;姚晓光;苏伟;王博;杨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子宫异常出血病例中,因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brps,EP)引起者占第2位,仅次于子宫内膜增殖症[1].在生育年龄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问期出血或不孕,绝经后则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

    作者:佘远萍;叶元;杨冰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腹腔镜手术在诊治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腹腔镜技术是目前诊治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现将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使用电视腹腔镜技术诊治异位妊娠的2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肖冰;黎秀娥;金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15 461例统计分析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先进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仪器,在无锡市锡山区各家产科医院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新生儿3个月左右转诊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采用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的患儿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结果:2004-2007年无锡市锡山区各乡镇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6 23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15 461例,听力筛查率95.26%,6例诊断为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39%00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作者:张海容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儿童骨密度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骨密度又称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单位面积的骨矿含量.就测量精度而言,面积骨矿密度并不逊色于体积骨矿密度.由于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BMD是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众多疾病和人体衰老过程均可影响骨钙代谢,引发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作者:陈艳;古桂雄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了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过程影响.方法:总结7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分布、孕龄、孕产史、肌瘤部位与大小及诊断与治疗.结果:6例孕前发现,70例孕期发现,孕妇年龄分布于25-46岁,30岁以上居多,经产妇多于初产妇.76例中肌壁间肌瘤多有40例,浆膜下肌瘤22例,黏膜下肌瘤14例;单发肌瘤54例;并发流产10例,早产2例胎儿死亡,前置胎盘6例,孕7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人流术后1周行次全子宫切手术),孕37-42周56例.56例中经阴道分娩者32例,剖宫产24例,孕妇均安全.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各孕期应高危管理,加强监护,遇到并发症者应正确处理.

    作者:汪惠兰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倍美力对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患者的激素替代作用.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的112名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并发严重围绝经期症状患者,随机分A、B、C 3组.A组口服倍美力0.3 mg每日1次,B组口服倍美力0.625 mg每日1次,C组口服倍美力1.25 mg每日1次.治疗9个月,观察3组围绝经期症状缓解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用药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使Kupperman评分降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表现,血清E2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的不良反应小.结论:倍美力用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患者均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张红;郑砚秋;黄秀茹;王静艳;郎秀荣;尚晶晶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6例MP所致大叶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急,咳嗽剧烈,少痰,肺部体征轻微,胸片和肺部CT表现重,病变多位于右下肺,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论:MP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易合并肺内并发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佳.

    作者:肖纫霞;彭丽;孙寒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作者:曹素珍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2005~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了解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及其评审工作的现状,为探索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健全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全部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5.38‰,其中本市户籍2.95‰,非本市户籍73.00‰.②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1.88%、7.92%和30.20%,死胎构成比保持在61.00%,死胎构成比较稳定,死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9.08%下降到2008年的7.06%,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从2005年的29.18%上升到2008年的31.90%.除了本市户籍者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③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严重畸形、优生引产、胎盘早剥和早产儿.④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产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6.66%,而早期新生儿死亡中的Ⅰ、Ⅱ类死亡占26.25%.区级评审有争议的典型案例经过市级复评审,结果升级的占50.60%.结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和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此外需要规范和提高围产儿死亡评审的质量.

    作者:朱丽萍;许厚琴;秦敏;李芬;金辉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Vitapex糊剂一次性治疗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治疗乳牙根尖周病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162颗乳牙根尖周炎患牙,行常规根管治疗术,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一次性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观察自觉症状、临床体症、X线检查.结果:有效率为94.3%,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糊剂.结论:注射式vitapex根充糊剂适合乳牙根管充填材料,易于吸收.用vitapex根充是保存乳牙至乳恒牙正常替换的较理想方法,尤其是乳磨牙根尖炎症波及恒牙胚,具有拔牙指症的患牙行vitapex根管治疗,将乳磨牙保留而无需拔除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韩靖;刘美珘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1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化疗栓塞的优点及价值.方法:对13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患者采用介入化疗而后双侧髂内动脉栓塞,10-14天后在B超监护或在电视腹腔镜下行清宫术.结果:成功治愈12例,清宫术中出血明显减少,1例行经腹病灶切除术后治愈.结论: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性化疗栓塞结合清官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避免子宫切除.

    作者:俞颂梅;朱彩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深圳市社区儿童意外伤害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深圳市横岗镇19所幼儿园和4个社康中心的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意外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林艳;王虹;刘筱娴;刘一心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价值.方法:对98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疾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血流阻力指数、浸润肌层程度与诊刮后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1%,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0.58±0.04,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36±0.06.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尤其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鉴别价值,确定内膜疾病浸润肌层深度,对该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莹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心理因素与卵泡成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心理社会因素对卵泡成熟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ICSI治疗的40位卵巢功能正常的妇女,于取卵日(OPU)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采用改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OPU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及卵泡液中的NA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泡液中E2、T的含量.结果:未妊娠妇女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妊娠妇女.妊娠与未妊娠妇女卵泡液NA、E2、T水平及E2/T、获卵数、卵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PU日血浆A、NA和卵泡液NA水平与卵泡液E2、T值及E2/T无相关性,与获卵数、卯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取卵日抑郁水平高的妇女妊娠率低,未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与卵泡成熟之间的相关关系.

    作者:沈雪艳;郝桂敏;徐素欣;赵志明;曹金凤;崔娜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多种听力方法组合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种联合检查方法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8年5月住院出生3-7天,经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均未通过的180例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6月龄进行听力测试,方法如下: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声导抗(AIM);③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180例新生儿3-6月龄两次全部完成ABR测试,其中360耳中299耳正常,占83.06%,38例(61耳)异常,占16.94%(61/360耳).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耳、中度15耳、重度20耳和极重度24耳,重度和极重度占总听力障碍72.13%(44/61耳).ASSR测试结果60例(120耳),0.5-4kHz平均反应阈,听力损失程度基本与ABR相符,异常12例(22耳),占18.33%;120例(240耳)DPOAE测试,其中189耳通过,占78.75%(189/240耳),51耳未通过,占21.25%.声导抗(AIM)测试120例,鼓室曲线为A型104例,为B型或C型55耳,异常39例,异常率23.00%.结论:在婴幼儿听力诊断评估中,以ABR v波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指标,但不能作为听力损失诊断唯一工具;只有多种联合听力检测才能有效的提高准确率,确保整个筛查诊断过程中不出现假阴性及听神经病的漏诊;同时有助于确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提高干预效果.

    作者:徐赛男;周益飞;王照亮;张瑜;冯羽;邹冬萍;徐玉芬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45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组织物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54例、宫颈管息肉1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9例)共96例,占66.21%;其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炎25例及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共36例,占24.83%;子宫内膜癌导致的出血10例占6.90%.年龄超过60岁及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绝经后良性官腔占位87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良性病变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官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官腔良性占位所致绝经后出血的佳方法.

    作者:邓秋红;张灵武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术后的药物辅助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213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保守治疗术后不用药(A组)、加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B组)及加用诺雷德辅助治疗(C组)后进行观察,比较其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和妊娠率的差异.结果:Ⅰ期、Ⅱ期术后A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显著低于B、C组;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Ⅳ期术后A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显著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期、Ⅱ期术后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B、C组;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术后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期术后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B、C组;B、C组比较差异兀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内A组患者妊娠率显著低于B、C组;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佗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治疗术后加用孕三烯酮、诺雷德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Ⅰ期、Ⅱ期患者腹腔镜术后可采用孕三烯酮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Ⅲ期、Ⅳ期患者术后辅以诺雷德治疗较孕三烯酮更能提高疗效,控制复发.

    作者:冷维春;刘俊宝;张爱臣;张晶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2003~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早期发现缺陷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 76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6‰,其中男婴5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32‰,女婴3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3‰,性别不明2例.出生缺陷前5位是唇腭裂、多指并指、外耳畸形、先心、马蹄内翻足.结论: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做好婚前保健、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顾琰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59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9例宫颈锥切术患者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LEEP锥切术138例,冷刀锥切术21例,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痂期出血多5例,LEEP术后4例,冷刀锥切术后1例,占3.14%;术后病理降级69例(43.40%),等级者76例(47.80%),升级者14例(8.80%,包括2例宫颈浸润癌);术后3个月冷刀锥切组与LEEP锥切组宫颈光滑分别为17例(80.95%)和135例(97.8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半年各细胞学随访1次,复发3例,治愈率98.11%,无感染、宫颈粘连及狭窄发生.结论:正确掌握宫颈锥切术的指征与方法可以避免CIN的漏诊,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陈青华;王铁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