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秀红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测, 宫颈病变, 病理活组织检查, 筛查
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5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比(L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阴性1549例占检测总数的65.75%;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738例占检测总数的31.32%;检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69例,阳性率2.9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US)51例,低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6例,高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LCT检出的69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鳞状细胞癌(SCC)1例(符合率100%),LSIL和HSIL 17例病理结果为CIN Ⅰ~Ⅱ级的14例(符合率82.3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3~2006年沈阳市城区高危儿脑损伤网络筛查结果分析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有些胎儿或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的持续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同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约5%~10%的高危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作者:李荔荔;文红;宋亚非;常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止血带合并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少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出血和降低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剖宫产术后、胎盘娩出胎儿后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对直径大于3 cm的肌瘤安放止血带,缝毕肌瘤挖除切口后放松止血带,再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结果: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率未增加,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安放止血带后再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产后出血量减少,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以后再通,不影响再次妊娠与分娩;临床医师易掌握.

    作者:王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的变化.方法:用简易问卷方式对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户内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减少.饮食方面,1/3的儿童进食过快,1/2以上的儿童有挑食、偏食等现象,并过多进食饮料.结论:生活习惯随年龄变动,及时教导家长可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作者:魏梅;袁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的20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其中199例为一次性治愈,1例为二次治愈.结论: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永凤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132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32例剖宫产PPH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PH危险因素有流产史、分娩史、产检史、剖宫产时机与产程、胎膜早破、巨大儿、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等;PPH原因:宫缩乏力75例,占56.82%,胎盘因素42例,占31.82%,手术操作13例,占9.85%,而75例宫缩乏力影响因素:产程停滞或延长29例,占8.67%,巨大儿/双胎妊娠13例,占17.33%,胎膜早破/宫内感染19例,占25.33%,妊娠期高血压病6例,占10.67%;PPH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前置胎盘.结论:重视剖宫产PPH危险因素,加强孕前及孕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秦秀菊;双艳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宫颈糜烂1000例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糜烂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UU的检测和阴道其他病原体的检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检出UU阳性698例,检出率69.80%;感染UU的698例宫颈糜烂病例中伴其他阴道病原体感染检出622例,占89.11%,与UU阴性组发生率71.85%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698例UU阳性病例中644例呈急性官颈炎表现,占92.26%,与UU阴性组的7.95%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对急性宫颈炎表现及合并有阴道炎症、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例应考虑到UU感染可能,需做官颈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作者:吴晓玲;曹丽君;周虹九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产后出血与人流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与人流的关系.方法:对645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分别进行有人流史和无人流史分组对照比较,对人流次数多少及末次人流距再孕间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人流组胎盘粘连、第三产程时间异常、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人流次数成正相关;与末次人流距再孕间隔成负相关.结论:人流术是造成胎盘粘连、产后出血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76例临床上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经腹壁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分析.结果:通过经阴道与经腹壁超声检查早期异位妊娠的对比,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有着明显的优势.76例患者中,经腹彩超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有51例,而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异位妊娠的7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93%.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确诊率,对防止异位妊娠破裂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俊萍;袁志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德阳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之一.为了解德阳市近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探索预防保健措施,现将2000~2005年德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动态分析.

    作者:冯岩;韩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胰岛素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随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发病率正日益提高.文献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病率为2%~7%,美国为5%~25%.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应激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肥胖患者正以每5年增一倍的速度迅速递增[1].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成年人所患疾病,儿童少见,但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发现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占新近诊断儿童糖尿病的8%~45%,其增多和儿童肥胖有关.

    作者:张兴全;赵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肿块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6例经病理及临床诊治结果证实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符合率.结果: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积水、盆腔包裹性积液、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异位妊娠,与临床病理诊断及诊治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6.9%;而浆液性乳头状囊性腺瘤、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1.5%.结论:经阴道超声判断盆腔肿块的物理性质,推断其病理特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莹;任艳蕾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抑制素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检测以经控制性超排卵后(CO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与卵泡液抑制素B(INHB)水平,探讨INHB水平在PCOS患者的卵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VF周期中71例患者采卵日卵泡液及血清中INHB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卵日生殖激素水平,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PCOS肥胖组及对照肥胖组卵泡液中INHB水平均低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中,妊娠者卵泡液中INHB含量高于未妊娠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液INHB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INHB与血清FSH、E2、P、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获卵数、受精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未发现相关性.结论:PCO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INHB提示INHB可能参与了PCOS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终导致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INHB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卵子的回收,而影响IVF-ET的结局.

    作者:胡毅娜;靳镭;余凡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南汇区分娩的非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社会经济地位、本人及她人既往分娩经历、妇女的角色与孩子的性别均不同程度影响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结论:应针对非户籍妇女进行形式多样的孕产期保健宣传教育,包括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在城市建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支持多部门协作,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作者:高轶;徐飚;胡花;陈梦如;乔春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不同孕周早产胎膜早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6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4周,34+1~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孕周的两组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母亲产褥病率、产后失血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死亡率越高;对于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002~2006年广西区直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南宁市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营养和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区直机关幼儿园2002~2006年的儿童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幼儿园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逐年上升,低体重、消瘦、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结论:儿童身高体重增长趋势良好,膳食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应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作者:吴葆宁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宫内节育器机械性损伤因素的探讨

    随着新型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应用,放置IUD后异常出血及腹痛等副反应是影响IUD续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官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IUD引起出血的原因,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葵;李素春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SF SI RDW测定在妊娠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测定血清铁蛋白,采用亚铁嗪法测定血清铁,同时检测红细胞部分参数MCV和RDW,并对结果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RDW、SI正常对照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两贫血组sF测定结果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SF测定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高达88.2%,RDW特异性较低70.3%,而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6.7%.结论:SF测定能早期反应孕妇体内铁储存、消耗状况,是铁营养状态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而SF、SI、RDW 3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率.

    作者:刘颖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妊娠合并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的诊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该病以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和无效性血细胞生成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并有向白血病转化的危险[1].妊娠合并MDS是妊娠期非常少见的一种内科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处理尚有争议.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孕妇19183例,根据FAB分型分类标准[2],其中确诊MDS 7例,现对其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处理及转归等进行回顾.

    作者:钱旭芳;李云云;陈云琴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茵陈蒿汤加味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茵陈蒿汤在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从3861名孕妇中筛查出HBsAg和HBeAg双阳孕妇52例,随即分为茵陈蒿汤组(自妊娠28周开始服1剂/日茵陈蒿汤加味)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对照(在临产前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200 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孕妇临产前、新生儿出生24 h和1个月时做外周血乙肝病毒标记物血清学检测.结果:两组孕妇临产前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22%和17.65%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出生24h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56%和5.71%,1个月时仍为5.56%和5.7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宫内感染的作用.

    作者:王炎;毛朋;冯燕娟;赵振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少儿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龋齿是龋病的俗称,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少年儿童中发病普遍.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关节炎、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作者:孙晓旭;杨太全;张永 刊期: 2008年第2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