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全;赵方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5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比(L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阴性1549例占检测总数的65.75%;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738例占检测总数的31.32%;检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69例,阳性率2.9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US)51例,低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6例,高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LCT检出的69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鳞状细胞癌(SCC)1例(符合率100%),LSIL和HSIL 17例病理结果为CIN Ⅰ~Ⅱ级的14例(符合率82.3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早产儿的免疫阻断方式.方法:所选对象为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生后体重达2000 g后给予常规免疫,对照组为HBsAg阳性孕妇的足月儿,给予母婴联合免疫,两组婴儿于出生、6月龄及12月龄分别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结果:早产儿组HBVm多种模式有隐性感染或再次感染的可能,HBsAb、HBcAb和HBeAb的产生明显低于足月儿组,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 1次不足以中和清除HBV抗原.当早产儿因早产及低体重无法得到全面免疫保护时,喂母乳有可能继续增加HBV感染的机会.两组婴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24 h内给予HBIG 100 IU肌肉注射,对明确宫内已感染HBV的早产儿采用HBIG200 IU肌肉注射,间隔2周重复1次,待体重达预防接种要求后,再按0、1、6月各接种乙肝疫苗(HBvac)10μg,并禁喂母乳.长期监测HBVm的变化,并同时监测肝功能.
作者:钱芳;绍玉琴;徐素玲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营养和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区直机关幼儿园2002~2006年的儿童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幼儿园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逐年上升,低体重、消瘦、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结论:儿童身高体重增长趋势良好,膳食营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应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作者:吴葆宁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产前束缚应激对子代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应激组孕鼠在妊娠的第13~19天给予束缚应激.观察两组孕鼠所产雄性仔鼠1月龄时的学习记忆和行为活动,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切片中BDNF的表达.结果:应激组雄性仔鼠海马BDNF的表达低于相应对照组(t=3.377,P=0.004),学习记忆成绩低于对照组(t=3.838,P=0.002),水平运动得分高于对照组(t=2.372,P=0.028),垂直运动得分高于对照组(t=2.625,P=0.016).结论:产前应激可能减少仔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并影响仔鼠的学习记忆和行为活动.
作者:毛凤霞;姚梅玲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南汇区分娩的非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社会经济地位、本人及她人既往分娩经历、妇女的角色与孩子的性别均不同程度影响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结论:应针对非户籍妇女进行形式多样的孕产期保健宣传教育,包括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在城市建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支持多部门协作,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作者:高轶;徐飚;胡花;陈梦如;乔春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有些胎儿或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的持续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同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约5%~10%的高危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作者:李荔荔;文红;宋亚非;常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采用血清CA125、FSH、LH、E2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5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UAE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FSH、LH、E2的变化.结果:血清CA125水平在UAE后第4周开始下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CA125稳定下降,至18个月降至正常水平;血清FSH、LH、E2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CA125水平,观察疗效.
作者:坑艳;王琳;阿米娜;赵淑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糜烂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UU的检测和阴道其他病原体的检测,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0例宫颈糜烂患者检出UU阳性698例,检出率69.80%;感染UU的698例宫颈糜烂病例中伴其他阴道病原体感染检出622例,占89.11%,与UU阴性组发生率71.85%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698例UU阳性病例中644例呈急性官颈炎表现,占92.26%,与UU阴性组的7.95%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对急性宫颈炎表现及合并有阴道炎症、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病例应考虑到UU感染可能,需做官颈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作者:吴晓玲;曹丽君;周虹九 刊期: 2008年第26期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用的筛查方法,此法大大提高了对宫颈异常细胞诊断率;阴道镜是通过放大直接观察官颈表面血管上皮的形态结构以评估病变,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我院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宫颈病变进行筛查,现报道如下.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300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对128例行阴道镜检查,有80例行阴道镜下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舒细芬 刊期: 2008年第26期
随着新型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应用,放置IUD后异常出血及腹痛等副反应是影响IUD续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官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IUD引起出血的原因,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葵;李素春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的20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其中199例为一次性治愈,1例为二次治愈.结论:聚焦超声联合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永凤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与人流的关系.方法:对645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分别进行有人流史和无人流史分组对照比较,对人流次数多少及末次人流距再孕间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人流组胎盘粘连、第三产程时间异常、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人流次数成正相关;与末次人流距再孕间隔成负相关.结论:人流术是造成胎盘粘连、产后出血的不良因素.
作者:陈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中药茵陈蒿汤在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从3861名孕妇中筛查出HBsAg和HBeAg双阳孕妇52例,随即分为茵陈蒿汤组(自妊娠28周开始服1剂/日茵陈蒿汤加味)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对照(在临产前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200 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孕妇临产前、新生儿出生24 h和1个月时做外周血乙肝病毒标记物血清学检测.结果:两组孕妇临产前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22%和17.65%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出生24h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5.56%和5.71%,1个月时仍为5.56%和5.7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宫内感染的作用.
作者:王炎;毛朋;冯燕娟;赵振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98例异位妊娠(EP)患者和190例正常宫内早孕(NIUP)者的血清β-HCG、P水平.结果:EP组和NIUP组的β-HCG水平分别为(7626.60±2312.52)mIU/ml和(35 442.50±34 524.78)mlU/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水平分别为(15.6±2.56)nmol/L、(85.7±23.4)n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次检测血清β-HCG对早期异位妊娠无鉴别诊断意义,检测P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血清β-HCG、P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可靠有效的指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的变化.方法:用简易问卷方式对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户内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减少.饮食方面,1/3的儿童进食过快,1/2以上的儿童有挑食、偏食等现象,并过多进食饮料.结论:生活习惯随年龄变动,及时教导家长可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作者:魏梅;袁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通过检测以经控制性超排卵后(CO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与卵泡液抑制素B(INHB)水平,探讨INHB水平在PCOS患者的卵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VF周期中71例患者采卵日卵泡液及血清中INHB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卵日生殖激素水平,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PCOS肥胖组及对照肥胖组卵泡液中INHB水平均低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中,妊娠者卵泡液中INHB含量高于未妊娠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液INHB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INHB与血清FSH、E2、P、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获卵数、受精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未发现相关性.结论:PCO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INHB提示INHB可能参与了PCOS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终导致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INHB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卵子的回收,而影响IVF-ET的结局.
作者:胡毅娜;靳镭;余凡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32例剖宫产PPH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PH危险因素有流产史、分娩史、产检史、剖宫产时机与产程、胎膜早破、巨大儿、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等;PPH原因:宫缩乏力75例,占56.82%,胎盘因素42例,占31.82%,手术操作13例,占9.85%,而75例宫缩乏力影响因素:产程停滞或延长29例,占8.67%,巨大儿/双胎妊娠13例,占17.33%,胎膜早破/宫内感染19例,占25.33%,妊娠期高血压病6例,占10.67%;PPH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前置胎盘.结论:重视剖宫产PPH危险因素,加强孕前及孕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秦秀菊;双艳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龋齿是龋病的俗称,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少年儿童中发病普遍.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关节炎、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作者:孙晓旭;杨太全;张永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2006年10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2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5 mg/kg,每12 h给药一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 mg/kg静脉注射,随后按0.03~0.05 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4~6 h,每天总量不超过0.4 mg/kg.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4%和94.7%,对照组分别为44.1%和73.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2,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24,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赵志霞;黄进锋;牛玉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方法:对1997年~2007年在本院住院、孕足月、予阴道试产的148例高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148例孕足月并予试产的20~34岁的初产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的剖宫产、自然产、手术助产比例无明显差异,产程中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的各产程及会阴切开、软产道裂伤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其他分娩禁忌症的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有较高的成功率,不提倡以高龄初产为单一因素而选择剖宫产.
作者:李思会;李永芳 刊期: 200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