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1~2005年广西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

覃耀明;周国平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 死亡, 变化趋势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广西29个监测点2001~2005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婴儿死亡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死因构成前5位是肺炎、早产、出生窒息、其它意外、其它先天异常;在家中和途中死亡仍占大部分;而死亡前未就诊的比例已明显减少.结论:提高孕期质量和住院分娩率,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肺炎和腹泻病例的管理,是降低广西监测地区乃至全自治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86例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噬体Ⅱ组71型金葡萄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

    作者:李福秋;曲生明;姜萍;王劲风;张亚芹;杨鑫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48例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方法:对1997年~2007年在本院住院、孕足月、予阴道试产的148例高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148例孕足月并予试产的20~34岁的初产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的剖宫产、自然产、手术助产比例无明显差异,产程中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的各产程及会阴切开、软产道裂伤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其他分娩禁忌症的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有较高的成功率,不提倡以高龄初产为单一因素而选择剖宫产.

    作者:李思会;李永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003~2006年沈阳市城区高危儿脑损伤网络筛查结果分析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有些胎儿或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的持续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同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约5%~10%的高危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作者:李荔荔;文红;宋亚非;常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宫颈环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评价

    目的:探讨子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子宫颈内瘤样变(CIN)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及LEEP术后随访情况.方法: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经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CIN Ⅱ~CIN Ⅲ)的患者63例,进行LEEP宫颈环切治疗,比较宫颈环切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对LEEP宫颈锥切后进行液基细胞学随访1~2年.结果:63例中41例环切病理结果与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65.07%;22例多点活检与环切的结果不同,其中9例多点活检为CIN Ⅱ~Ⅲ级,环切诊断为镜下早期浸润癌.5例多点活检示CIN Ⅱ~Ⅲ级,环切病理为CIN Ⅰ,8例多点活检示CIN Ⅱ~Ⅲ级,环切病理为慢性子宫颈炎.2例多点活检示CIN Ⅱ~Ⅲ级,环切为急性子宫颈炎.63例均行HPV检测,49例HPV高危型阳性,26例宫颈活检CIN Ⅱ~Ⅲ级累腺.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环切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提示CIN Ⅱ~Ⅲ级伴腺体受累是存在宫颈癌的一个高危因素.HPV感染并持续存在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有关,其数值高低与病理级别之间无明显联系.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德阳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规划的依据之一.为了解德阳市近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探索预防保健措施,现将2000~2005年德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动态分析.

    作者:冯岩;韩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428例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了解近年来先天愚型儿发病率,为进一步减少愚型儿出生率的措施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低智能儿428例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查出染色体异常核型99例,其中男60例,女39例,男:女比率为1.7∶1.结论:加强孕前和孕期相关科学知识宣传,遗传咨询,同时加大产前筛查力度,尤其是农村基层优生优育知识及医疗诊断措施,降低愚型儿的出生率.

    作者:刘志婷;黄晶;王少敏;金慧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中日两国母亲哺育期育儿压力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中日跨文化比较,探讨了不同环境对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育儿压力问卷和居住社区育儿环境评估问卷,对中国天津市180名和日本静冈县130名0~3岁婴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国母亲对所在社区育儿环境的认可度低于日本母亲;②中国母亲的育儿压力高于日本母亲;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孩子年龄、母亲年龄、社区育儿环境对两国母亲的育儿压力均有明显的影响;母亲工作、家庭结构对中国母亲的育儿压力有明显的影响;子女人数对日本母亲的育儿压力有明显的影响.结论:社区育儿环境因素对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大于子女、母亲自身和家庭因素.

    作者:石秀梅;高健;王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胰岛素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随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发病率正日益提高.文献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病率为2%~7%,美国为5%~25%.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应激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肥胖患者正以每5年增一倍的速度迅速递增[1].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成年人所患疾病,儿童少见,但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发现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占新近诊断儿童糖尿病的8%~45%,其增多和儿童肥胖有关.

    作者:张兴全;赵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004~2006年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采用人群监测方法收集出生缺陷资料,应用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统计,采用SI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年调查围产儿141477例,发现出生缺陷1783例(166种),其中单发1396例(63种),占总数78.30%,多发例387例(89种),占总数的21.70%,出生缺陷率为126.03/万.年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前10位为先心病、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脑积水、直肠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腹裂、肢体短缩,共1399例,占总出生缺陷的78.46%,发生专率98.88/万.结论: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率在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死胎死产高于活产,差异极显著.

    作者:刘冰;杨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别深入访谈的方法,选择在上海市南汇区分娩的非户籍人口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社会经济地位、本人及她人既往分娩经历、妇女的角色与孩子的性别均不同程度影响非户籍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结论:应针对非户籍妇女进行形式多样的孕产期保健宣传教育,包括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在城市建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非户籍妇女孕产期保健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支持多部门协作,对非户籍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作者:高轶;徐飚;胡花;陈梦如;乔春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宫内节育器机械性损伤因素的探讨

    随着新型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应用,放置IUD后异常出血及腹痛等副反应是影响IUD续用率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官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IUD引起出血的原因,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葵;李素春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5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比(L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测阴性1549例占检测总数的65.75%;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738例占检测总数的31.32%;检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69例,阳性率2.9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US)51例,低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6例,高度上皮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LCT检出的69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鳞状细胞癌(SCC)1例(符合率100%),LSIL和HSIL 17例病理结果为CIN Ⅰ~Ⅱ级的14例(符合率82.3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抑制素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检测以经控制性超排卵后(CO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与卵泡液抑制素B(INHB)水平,探讨INHB水平在PCOS患者的卵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VF周期中71例患者采卵日卵泡液及血清中INHB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采卵日生殖激素水平,分析其与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PCOS肥胖组及对照肥胖组卵泡液中INHB水平均低于PCOS非肥胖组(P<0.05),PCOS患者中,妊娠者卵泡液中INHB含量高于未妊娠者,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液INHB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INHB与血清FSH、E2、P、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获卵数、受精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未发现相关性.结论:PCOS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INHB提示INHB可能参与了PCOS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终导致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INHB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卵子的回收,而影响IVF-ET的结局.

    作者:胡毅娜;靳镭;余凡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GHD)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免疫状态进行比较,探讨r-hGH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应用前景.方法:32例GHD儿童r-hGH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化学分析法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并与26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①32例GHD儿童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对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②32例GHD儿童免疫球蛋白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对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治疗后不仅可改善GHD患儿的身高,而且还可明显改善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牛静;夏立红;张松青;商梅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770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在妊娠期首次发现任何程度的糖耐量降低.GDM因伴有明显的糖代谢改变,如不能及时筛查诊治,则胎儿和新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必将增加.且GDM妇女产后再孕时,50%GDM可复发,亦有25%~70%CDM妇女在以后16~25年内可发生真性糖尿病(DM)[1],故对GDM应重视并及早诊治.本文对1770例糖筛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凯;张群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子宫颈ASC-US细胞及组织学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各种细胞学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06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98例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C-US细胞病理变化表现六个方面:①非典型中表层细胞;②非典型化生;③非典型角化不全;④非典型萎缩;⑤ASC不能除外LSIL或ISL;⑥HPV感染证据不足,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炎症到CIN Ⅲ级甚至SCC各个不同级别的病变.结论:ASC-US是一个疾病谱,可以为宫颈炎性病变到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变各个级别,应早期干预,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吴萍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血清CA125、FSH、LH、E2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5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UAE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FSH、LH、E2的变化.结果:血清CA125水平在UAE后第4周开始下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CA125稳定下降,至18个月降至正常水平;血清FSH、LH、E2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CA125水平,观察疗效.

    作者:坑艳;王琳;阿米娜;赵淑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SF SI RDW测定在妊娠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测定血清铁蛋白,采用亚铁嗪法测定血清铁,同时检测红细胞部分参数MCV和RDW,并对结果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RDW、SI正常对照组与中度贫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两贫血组sF测定结果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SF测定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性高达88.2%,RDW特异性较低70.3%,而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6.7%.结论:SF测定能早期反应孕妇体内铁储存、消耗状况,是铁营养状态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而SF、SI、RDW 3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率.

    作者:刘颖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132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32例剖宫产PPH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PH危险因素有流产史、分娩史、产检史、剖宫产时机与产程、胎膜早破、巨大儿、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等;PPH原因:宫缩乏力75例,占56.82%,胎盘因素42例,占31.82%,手术操作13例,占9.85%,而75例宫缩乏力影响因素:产程停滞或延长29例,占8.67%,巨大儿/双胎妊娠13例,占17.33%,胎膜早破/宫内感染19例,占25.33%,妊娠期高血压病6例,占10.67%;PPH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前置胎盘.结论:重视剖宫产PPH危险因素,加强孕前及孕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秦秀菊;双艳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2~6岁儿童生活习惯、饮食行为的变化.方法:用简易问卷方式对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户内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减少.饮食方面,1/3的儿童进食过快,1/2以上的儿童有挑食、偏食等现象,并过多进食饮料.结论:生活习惯随年龄变动,及时教导家长可以达到干预的目的.

    作者:魏梅;袁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