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申爱荣;李红娟;杨淑玲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切除术, 几丁糖, 宫腔粘连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官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2例,均采用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组Ⅰ术后应用几丁糖注入宫腔,组Ⅱ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月经改善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官腔粘连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41个月.月经改善有效率组Ⅰ为96.88%,组Ⅱ为93.75%.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6.88%、84.38%,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官腔粘连率组Ⅰ为0,组Ⅱ为9.38%.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可以有效预防官腔粘连,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棉塞耳治疗女大学生痛经效果评价

    目的:提高对月经生理及痛经的认知水平,为促进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采用75%酒精棉塞耳的快捷疗法,辅以按压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痛经缓解时间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棉塞耳方法可有效治疗女大学生痛经.

    作者:谢卫;胡英雏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官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2例,均采用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组Ⅰ术后应用几丁糖注入宫腔,组Ⅱ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月经改善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官腔粘连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41个月.月经改善有效率组Ⅰ为96.88%,组Ⅱ为93.75%.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6.88%、84.38%,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官腔粘连率组Ⅰ为0,组Ⅱ为9.38%.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可以有效预防官腔粘连,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申爱荣;李红娟;杨淑玲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青少年时期体力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时期的体力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134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调查两组青少年时期的体力活动情况(包括参加专项训练情况和是否爱好体育活动),同时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月经史、婚育史、目前体力活动水平等.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补钙、月经婚育史和母乳喂养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负重或冲击性活动可以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OR=0.208,95%CI:0.100~0.432;OR=0.207,95%CI:0.099~0.430);对目前体力活动水平、生育期使用避孕药、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等混杂因素校正后,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活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的影响仍然存在(OR=0.237,95%CI:0.081~0.693).但病例组和对照组青少年时期参加专项训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时期体力活动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可降低发病危险.

    作者:邓士琳;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新生儿重症感染与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血小板动态变化与新生儿重症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与否,将51例重症感染患儿分为SIRS组和非SIRS,将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血小板数及SIRS组与非SIP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新生儿重症感染的早期血小板计数SIFTS组明显增高,与非SIRS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结论:患儿病情加重时,血小板逐渐减少,SIRS患儿较非SIPS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对提示患儿病情的转归有重大意义.

    作者:史宝俊;王学珍;王英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宫腔镜通液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不通48例分析

    目的:观察官腔镜通液术结合阿奇霉素静点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不通的疗效.方法:将92例输卵管不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官腔镜通液术结合阿奇霉素静脉点滴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通液配合阿奇霉素静点与中药保留灌肠三者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阻塞有较好疗效.

    作者:毕胜利;张春晖;田秀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超声下穿刺术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下穿刺术与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超声下穿刺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散结镇痛胶囊组术后口服4粒,3次/天,连服3个月;孕三烯酮组术后口服2.5mg/次,2次/周,连服3~6个月.结果:散结镇痛胶囊组和孕三烯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95.5%,无显著性差异(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副反应发生率为8.62%.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40.91%(P<0.01).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术后的辅助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作者:周莉;米梅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STAT3及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STAT3阳性率分别为70.2%、71.9%.癌组织中VEGF和STAT3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与STAT 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STAT 3在子宫内膜癌中过度表达,STAT 3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STAT 3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董莉莳;王海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早产儿生后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作用.方法:104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早产儿生后3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应用NCPAP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早产儿HMD发生率、呼吸暂停发生率、机械通气应用率.结果:观察组HMD发生率为13.46%,明显少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30.77%,明显少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应用率为5.77%,明显少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NCPAP对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能减少HMD、呼吸暂停的发生,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要,提高生存率.

    作者:杨丽红;邱菊;吕宝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异位妊娠患者首先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再经阴道超声检查,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确诊.结果:54例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确诊49例,占90.74%,其中输卵管妊娠49例,残角子宫妊娠1例,宫颈部妊娠1例,卵巢妊娠1例,腹腔妊娠1例,子宫角妊娠1例.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扫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有助于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晓影;贾云杰;于希莉;王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2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2~2007年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66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综合治疗较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不良影响.重视孕期培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张仲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安阳市区医院产妇剖宫产影响因素分析

    90年代后国内剖宫产率高达40%~60%[1],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15%[2],而国外剖宫产率却不断下降,日本为7%~8%[3].本文调查安阳市市区级医院的剖宫产现状,分析剖宫产指征并探讨可能与较高剖宫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旨在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李青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2003~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重采血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重采血工作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需召回重采血新生儿进行召回原因确定,通知方法为依据召回原因和筛查情况由筛查中心直接通知,利用网络由采血单位通知,邮寄挂号信或请熟人通知;对通知召回过程中遇到的认识不足问题,采取反复讲解、多次通知方法使其能及时重采血复查,联系中断失访者做好3次以上召回追访记录.过于紧张焦虑者给予安慰劝导,对阳性病例可能性较大的召回后直接进行确诊检测.结果: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计筛查92 901例新生儿,需召回重采血复查确诊1 779例(1.9%),实际追回重采血1 354例(76.1%),阳性召回重采血率高达96.6%,其他原因召回重采血率高达83.6%.确诊阳性病例35例,重采血阳性率2.6%.其中高Phe6例,PKU 7例,高Tsh 12例,CH 10例,阳性病例均出现在阳性召回中,且在1个月内得到治疗,其他原因召回中未见阳性病例,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其他原因召回中出现漏诊病例.结论:人们对于阳性召回比较重视,而对于其他原因召回不愿重新采血者,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减少其他原因召回重采血.

    作者:冯淑芳;陈艳玲;马爱军;潘喆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4年以来妊娠合并ITP患者35例(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正常分娩者40例(B组)做一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作者:凌丹;施月秋;马刚;赵仁峰;李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微波联合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宫颈糜烂1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糜烂的作用.方法:治疗组123例微波治疗后加外用溃疡散外敷,对照组118例单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消失快.结论:微波联合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肯定,而且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代玉荣;杨绪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殖着血清β-HCG、B超等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医生对异位妊娠认识的深入,已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早期而准确的诊断.而越来越多的患者迫切需要保留生育功能,保守性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对异位妊娠妇女采用甲氨喋呤(MTX)联台米非司酮用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晓荣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提高单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单瘫型脑瘫患儿64例,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及局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早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治疗后,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耐力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单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恢复有确切疗效,不但能提高患儿康复预后,而且能减少患儿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下肢关节畸形.通过该项临床观察,建议对下肢肌力达到2级或以上的单瘫型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

    作者:刘红英;齐冰;汪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

    目的:分析各类检查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在经济中度发展城市进行宫颈癌筛查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8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病理分析明确各种检查方法的利弊.结果:阴道镜诊断符合率为90.45%,液基细胞学为83.46%,阴道镜结合液基细胞学为99.10%.结论:液基细胞学简便.易于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宫颈细胞学的结果不能做为临床诊断结果,仅为临床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阴道镜与液基细胞学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健;刘晶慧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1400例生殖道健康查体结果临床分析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类生殖道的感染,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通过妇科门诊和计划生育门诊为妇女提供独特的生殖道感染(RTI)/性传播疾病(STDs)的保健服务是提高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的重要手段.现对1 400例在妇科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育龄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生殖道分泌物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全宏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孕中期产前筛查9372例分析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AFP/β-hCG)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系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检测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9 372例孕龄为14~20周,年龄为20~45岁妊娠妇女AFP/β-hCG,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及身高比值等其它因素,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风险估算和管理软件综合评价孕中期妇女妊娠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果:检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876例,筛查阳性率为9.35%,经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出生缺陷监测和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共筛查出16例唐氏综合征患儿,而在低高危妊娠中发现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检出神经管缺陷高危妊娠48例,筛查阳性率为0.5%,均经过B超检查,共检出16例神经管缺陷胎儿;在9 324例神经管缺陷低危妊娠中,未发现神经管缺陷患儿.结论:AFP/β-hCG产前筛查提高了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检出率,大可能避免了这些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因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秦秀菊;双艳萍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研究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迟英;刘淑杰 刊期: 2008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