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华;任振玉
总结了青霉素G皮试假阳性的鉴别方法,分析了假阳性形成的原因.认为应从时限要求上严格区分,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特征、病理状态及客观因素影响进行区分,并综合分析判断,能准确地排除其假阳性.
作者:万培英;贺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病人痛苦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1].但是,在PICC导管植入过程中也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我们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导管植入后护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琬华;郑春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常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之后.临床上以急性对称性、进行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四肢,病情严重可出现延髓和呼吸肌麻痹[1],死亡率较高.2004年6月我科收治1例GBS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现患者已能脱机进行有效的自主呼吸并下地行走,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庹江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院前急救由于工作程序及环境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病情凶险及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各个环节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都非常大.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法律责任纠纷,严重影响到急救护理工作的正常实施.为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本人就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 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作者:林燕勤;钟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5例病人28处压疮采用磺胺嘧啶银与褥疮酊治疗,回顾对照组26例病人26处压疮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童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软灵芝为商品名,通用名为硫酸软骨素注射液,它的药理毒理:(1)可以清除体内血液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清除心脏周围血管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2)它能有效防治冠心病.(3)可以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及发育,可降解络安酸,防止其对神经细胞的破坏作用.(4)参与软骨细胞、骨细胞与椎间盘的生长代谢,帮助受损的组织提前修复愈合.
作者:陈连珠;徐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临床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挂错液体和用药错误,采取的措施多为:1.在输液瓶上写明患者姓名、药名,或打印后裁剪成小条贴于瓶上.2.分别抄写患者输液单悬挂于床头.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但存在的不足是:输液瓶上写字、贴条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如需停用或改换液体和用药时,在输液瓶上涂抹更改很不规范,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纠纷或造成浪费,而且现用现写既影响两人查对又花费较多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精心制做了简便实用的输液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乔见萌;岳春生;陈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Vuluady strophy)或外阴白斑等.该病为外阴皮肤及粘膜发生病变以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病变.其症状特征主要为外阴奇痒、剧痛、表皮粗糙、破溃及色素减退等皮肤变化.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手段都未能有效根治这一顽症.我院于2003年10月引进海扶刀技术,对7例患者实施了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者多,易影响胃肠功能,使肠蠕动减少,病人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影响通便效果,特别是大小便失禁病人不易注入.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大大加强了通便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丽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门诊进行宫腔镜检查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术,简单、方便、安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为操作者观察病情提供了方便.同时,正确使用镇痛气体呼吸机可起到止痛(无痛)的作用.
作者:刘湘燕;伍曙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鼻咽癌放疗远期并发症的康复锻炼效果.方法按时间阶段将收治的患者分为2组,采用信件随访回顾性对照,调查实施整体护理前后鼻咽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康复锻炼行之有效.结论鼻咽癌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可通过康复锻炼减轻.因此,鼻咽癌放疗后的康复锻炼,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必需的.
作者:向亚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期妇女的影响.方法对150位分娩期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的孕妇总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孕产妇顺产,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李岳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体需要体温恒定,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0.4℃[1].低体温是麻醉与手术导致的常见的体温失调.病人进入手术室时体温正常,但在经过麻醉和手术后可能使体温降低.虽然有许多因素导致手术病人体温过低(即中心体温低于36℃),但手术病人主要是由于暴露、等待铺巾、冰冷潮湿的消毒液、麻醉药的使用和环境温度低引起的.体温过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心功能的改变、知觉水平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寒战、伤口感染率增高等.因此手术室护士不可忽略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邓金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液灌流(hemoperfusicn,HP)是借助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体内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1],特别是对急性重度中毒疗效显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率高,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如配合炭肾HP治疗可从血液中直接迅速去除毒物,阻止体内主要脏器的继续摄取,降低血液中毒物的浓度,其治疗效果好,且治疗时间短.
作者:谢萍;张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作者:喻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在临床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通过交谈、问卷的形式,对10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1%.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程度、家人以及医护人员重视与否是影响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士及早、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的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尹月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趋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脑梗死约占整个脑卒中的80%[1],若急性脑梗死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指将微导丝、微导管经外周动脉插入动脉闭塞点或栓子内,注入溶栓剂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痛苦小、疗效快、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又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科2004年2月~7月开展的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莉;赵晓英;吴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1例83岁高龄并心功能受损的患者,采用经汽化电切前列腺,并剖腹行肾盂及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认为术中仪器的正确运作、医护的密切配合及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晚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次胸腔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首次行胸腔穿刺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结果 2组在胸穿前进行SAS评分,干预组焦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心理干预对减轻胸穿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阳元;周莲清;李平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