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玲;张雪峰;卜晓红
为了探讨抗精子抗体对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影响,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3例不孕症患者外周血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丽;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是指一个人在经过咨询后,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一个过程.
作者:樊爱平;李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超重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与儿童超重有关的家庭、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了解家庭成员对待儿童超重的看法,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超重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所幼儿园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庭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家长相关知识与态度等,同时由专人对被调查儿童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儿童超重标准为体重超过WHO身高标准体重的10%以上,家长超重标准为体块指数(BMI)≥24.结果:被调查的243名儿童中,超重发生率为15.6%.父亲体重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68.4%)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44.4%),x2检验差异显著,P=0.005;母亲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也略高于正常体重儿童(21.1%和10.2%),x2检验,P=0.059.在所有超重的儿童家庭中,80.6%的父亲和76.3%的母亲认为孩子的体重合适,并有32.2%的祖辈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象征.用食物奖励孩子、较高的快餐频率和看电视及玩电脑游戏时间长是与儿童超重相关的因素.在对待与儿童肥胖有关的问题上,家庭中父母与祖辈间观点和意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超重发生率在被调查儿童中呈较高水平,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
作者:刘松华;许立;杨友春;蒋竞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围绝经期门诊10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已接受HRT 2~6年作为长期治疗组(Ⅰ组),另50例从未接受HRT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Ⅱ组).两组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结果:Ⅰ组Hcy水平为(10.1±2.2) μmol/L,Ⅱ组Hcy水平为(11.5±2.7)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应用HRT可降低绝经后妇女Hcy水平,短期应用HRT对绝经后妇女Hcy水平无明显改善.
作者:杨玉红;张丽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PK刀(Plasmakinetic Tissue Management system,PK刀)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间住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65例(观察组)采用PK刀,63例(对照组)采用单极电刀,比较PK刀和单极电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PK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赖文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早产是指妊娠在满28周至37足周之内结束者,是围产期内引起新生儿致病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早产占分娩数的5%~45%,该比例在近30年来仍呈缓慢上升趋势.
作者:杨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可行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把高危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方案的制定、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彭晓珊;郑淑卿;宋丽霞;王英翔;张淑琨;陆珊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EB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女性STD患者生殖道中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单纯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用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 500例女性STD患者的生殖道中,有465例检出EB病毒,阳性率为18.2%(465/2 500);其中伴有其它STD者占75.9%(353/465),单纯EB病毒感染者占24.1%(112/465),单纯EB病毒感染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64.3%(72/112)出现类似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症状,25.0%(28/112)出现类似于生殖器疮疱(GH)症状,亦有10.7%(12/112)同时出现类似NGU和类似GH症状,4例伴有不孕症.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治疗女性生殖道EB病毒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但疗效有限.结论:EB病毒有可能成为影响女性生殖道健康的又一重要病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注意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尚急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李燎;颜丹;钟桂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从保健的角度来分析降低高危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区2005年全年分娩的产妇围产保健卡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剖宫产率为58.9%,无高危因素孕产妇剖宫产率为2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做好围产前、围产期保健,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对降低剖宫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雅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加强儿童预防保健,了解学龄前儿童中耳鼻咽喉疾病患病情况.方法:详细询问病史,耳鼻喉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耳鼻咽喉疾病714例,占38.16%.结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张东红;刘志建;王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简便、经济、安全、长效、可逆及常用的一种避孕方法.由于盆腔炎症、子宫异常出血、经期腹痛、子宫颈口过松、宫腔过大等原因,往往引起IUD移位、脱落,甚至带器妊娠.
作者:李彩霞;苏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稳步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也有增多的趋势,但宫颈癌还是目前唯一可早期发现并预防的妇科肿瘤.
作者:肖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综合治疗的方案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宫颈鳞癌临床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即(紫杉醇+顺铂)+手术或NACT+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7例病人中综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2.59%,完全缓解率7.41%.结论:NACT对宫颈鳞癌有效,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对需要保留功能的年轻患者,综合治疗更有价值.
作者:罗小平;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为了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时的痛苦,避免手术中机械性损伤,提高绝经后需取IUD成功率的方法,对16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经过回顾分析,发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取器方法,能有效提高绝经后IUD的取器成功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45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45例中有两种以上心电图改变32例(71.1%),窦速明显高于其他异常心电图,其次为左心室高电压.结论:妊娠期间必须加强心功能监护,积极治疗,对减少甲亢患者心脏损害对孕产妇及其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振东;赵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腹腔镜对138例不孕症妇女的盆腔疾病的病因进行诊治,结果:138例不孕症妇女中135例发现盆腔疾病病因.盆腔粘连(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异症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病因.继发不孕组中,有人流、引产史的34例.结论: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有很大价值,并可重复施行.
作者:黄秋云;何小红;陈越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缝合方式的疗效.方法:对215例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比较和疗效总结分析.结果:2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式(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62.37±21.65)min,较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对照组)的(88.64±37.14) min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32±21.73) ml,较对照组(79.62±38.49) ml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单层间断缝合子宫的方法能有效止血,是一种有价值的创意性缝合方式.
作者:戴红;王庆一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现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6例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EB病毒.结果:在386例患者中,有91例被检出感染了EB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为23.58%(91/386);其中单纯感染EB病毒者15例,在EB病毒感染者中阳性率为16.48%(15/91);混合感染者76例,阳性率为83.52%(76/91).结论:女性STD患者对EB病毒具有易感性,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特异性高的特点,检测的结果可作为诊断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依据.
作者:颜丹;李燎;颜海婴;赵家兰;卿晟;黄文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孕中期唐氏筛查超声、单独血清唐氏筛查及二者联合筛查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超声医生对孕10~14周孕妇的胎儿进行颈部皮肤透明层厚度的测量,结合孕妇的年龄与孕周计算风险值,切割值为1:250,阳性者建议做下一阶段的血清筛查后羊水细胞培养;孕15~18周孕妇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血清中AFP和β-HCG数值,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切割值为1:250,如果血清筛查为阳性,则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随访.结果:超声筛查3 839例,阳性39例;血清筛查2 653例,阳性71例;两项筛查均参加者为2 544例,二者联合筛查阳性28例,有一项阳性者均参加羊水检查,共140人抽取羊水检测,3人确诊为21-三体.NTD筛查阳性20例经超声确诊神经脊柱发育异常7例(已引产证实),其他胎儿发育异常4例.结论:超声血清联合筛查的准确性高于传统血清学筛查,既可降低假阳性率,又可降低介入性检查的损伤率.但是对于NTD等疾病意义不大,应以血清学筛查为筛查标准,终以超声确诊.
作者:宋语涛;温延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可行性.方法:将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施行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且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46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28 ml.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91%(35/38)的患者贫血纠正,术后半年肌瘤总治愈率100%,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一种可行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谢志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