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燎;颜丹;钟桂书
目的:评价影视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影视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对阴道镜检查满意患者532例行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结果:影视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96.28%;特异性75.85%;阳性预测值83.33%.结论:影视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准确、可靠,是诊断宫颈病变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冬梅;靳艳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PK刀(Plasmakinetic Tissue Management system,PK刀)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间住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65例(观察组)采用PK刀,63例(对照组)采用单极电刀,比较PK刀和单极电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PK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赖文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病的普查普治(以下简称普查)工作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农村已婚妇女病普查率,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加强妇女病普查意义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部门的配合,保证价廉、便捷、高效的服务及周密的部署等措施,使已婚育龄妇女病普查率由2004年的5.30%提高到2006年的30.62%,已婚育龄妇女病的患病率由2004年的48.68%下降到2006年的28.82%,其中慢性宫颈炎下降了13.65%.
作者:黄育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改变与先天性消化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度怀疑消化道异常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表现,并与分娩后新生儿科检查或胎儿尸体解剖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与不同类型消化道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改变中,胃泡移位、幽门窦部蠕动浅缓与先天性隔疝呈正相关(P<0.01).胃泡长、宽径增加及节律性幽门管显示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呈正相关(P<0.05).幽门扩张与十二指肠闭锁、空回肠闭锁呈正相关(P<0.01).胎儿胃泡形态学改变与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胃泡形态学改变,在消化道异常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严剑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高雄激素血症,通常是指血液中睾酮、脱氢表雄酮及雄烯二酮含量增高.高雄激素血症的育龄妇女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男性化,包括阴蒂肥大、肌肉发达、颞部秃发等;轻者可有多毛、乳房缩小、痤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不排卵等.
作者:段玉玲;张雪峰;卜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后结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患者39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观测术后排卵、妊娠和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变化及月经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LH和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为84.6%,妊娠率为61.5%,早期流产率12.5%(3/24).结论:LOD可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CC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赵秀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的变化,探讨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缺氧对心肌的影响.方法:测定窒息组(38例窒息新生儿)的CK-MB值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并以42例患儿(无窒息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做对照.结果: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日龄越小的窒息新生儿,其CK-MB值越高,且随有效治疗而下降;窒息组早产儿血清CK-MB值非常显著高于无窒息组的早产儿,且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全组,较重度窒息组也高.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对早产儿更明显,其血清CK-MB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害出现的时限、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是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早期指标,而且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意义.
作者:崔明辰;王建国;向国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分级Ⅰ~Ⅲ级)中TGF-β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作定量比较.结果:①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TGF-β1表达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两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位于癌细胞的胞浆内.②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加,TGF-β1表达水平逐步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何群双;杨云;赵敏;包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减少糖尿病产妇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产妇37例和需要在妊娠期应用胰岛素(RI)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10例,对她们在孕前、妊娠期、产后哺乳期和目前RI用量,分母乳喂养组和退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IDDM产妇母乳喂养组和退奶组在孕前、妊娠期和目前RI用量无差别,唯有产后哺乳期RI需要量母乳喂养组明显少于退奶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10例GDM孕妇妊娠期需RI治疗,退奶组3例产妇产后继续需要RI治疗4~7天,而母乳喂养组则不需要RI治疗,血糖均在正常水平.结论:哺乳可以减少糖尿病产妇产后RI的用量,因此应鼓励糖尿病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作者:刘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可行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把高危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方案的制定、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彭晓珊;郑淑卿;宋丽霞;王英翔;张淑琨;陆珊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对60例新生儿进行正规的抚触活动,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身高、体重变化.结果:抚触后的新生儿身高、体重明显增加.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是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王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X和Y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畸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常引起比常染色体畸变轻得多的紊乱,在这些综合征中发现的许多躯体异常与异常性发育有关.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单洪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及外阴部赘生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患者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糜烂(Ⅱ~Ⅲ度)、CIN Ⅰ~Ⅱ、宫颈赘生物等宫颈疾病的642例及外阴部赘生物30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性成功率为99.6%(640/642),平均手术时间5 min,平均出血量2.5 ml占90.6%,无继发性出血,无颈管粘连.手术标本能够提供整个宫颈上皮移行带的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早发现恶性病变.外阴部赘生物切除方便且出血极少,不需缝合,术后瘢痕小.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疾病以及外阴部赘生物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期短、不影响病理结果.
作者:李莎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超重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与儿童超重有关的家庭、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了解家庭成员对待儿童超重的看法,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超重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所幼儿园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庭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家长相关知识与态度等,同时由专人对被调查儿童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儿童超重标准为体重超过WHO身高标准体重的10%以上,家长超重标准为体块指数(BMI)≥24.结果:被调查的243名儿童中,超重发生率为15.6%.父亲体重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68.4%)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44.4%),x2检验差异显著,P=0.005;母亲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也略高于正常体重儿童(21.1%和10.2%),x2检验,P=0.059.在所有超重的儿童家庭中,80.6%的父亲和76.3%的母亲认为孩子的体重合适,并有32.2%的祖辈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象征.用食物奖励孩子、较高的快餐频率和看电视及玩电脑游戏时间长是与儿童超重相关的因素.在对待与儿童肥胖有关的问题上,家庭中父母与祖辈间观点和意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超重发生率在被调查儿童中呈较高水平,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
作者:刘松华;许立;杨友春;蒋竞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和分娩前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巨大儿219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体重婴儿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无相关性,而与孕妇身高及孕妇体重增加有相关性.结论:体重、BMI监测有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监测双顶径及股骨长可预测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陈玉宝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围绝经期门诊10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已接受HRT 2~6年作为长期治疗组(Ⅰ组),另50例从未接受HRT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Ⅱ组).两组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结果:Ⅰ组Hcy水平为(10.1±2.2) μmol/L,Ⅱ组Hcy水平为(11.5±2.7)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应用HRT可降低绝经后妇女Hcy水平,短期应用HRT对绝经后妇女Hcy水平无明显改善.
作者:杨玉红;张丽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1962~2001年间自然流产率达4.8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0%.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产前无检查、孕周检查过迟、多胎次、避孕失败、孕前吸烟或吃药、孕期吸烟或吃药均增加自然流产的危险性.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胎次(第2胎起)、服药避孕失败而怀孕、孕期吸烟、怀孕前近期吃药均增加自然流产的危险性.结论:该省农村妊娠妇女中并不存在特别的自然流产职业性危险因素,但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杜绝多胎生育、加强孕期保健等对降低自然流产率和促进妇女生殖健康是有利的.
作者:王琦;洪倩;秦侠;胡志;叶郁辉;白雪;李光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稳步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也有增多的趋势,但宫颈癌还是目前唯一可早期发现并预防的妇科肿瘤.
作者:肖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年来,在我院分娩的患者中,手术分娩的患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既不利于母婴健康也增加了产妇的经济负担.本文随机抽取了2006年度住院分娩的患者121例,其中手术产87例,顺产34例,对采用两种分娩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作者:李文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为了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时的痛苦,避免手术中机械性损伤,提高绝经后需取IUD成功率的方法,对16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经过回顾分析,发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取器方法,能有效提高绝经后IUD的取器成功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