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时的痛苦,避免手术中机械性损伤,提高绝经后需取IUD成功率的方法,对169例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经过回顾分析,发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取器方法,能有效提高绝经后IUD的取器成功率.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1962~2001年间自然流产率达4.8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0%.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产前无检查、孕周检查过迟、多胎次、避孕失败、孕前吸烟或吃药、孕期吸烟或吃药均增加自然流产的危险性.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胎次(第2胎起)、服药避孕失败而怀孕、孕期吸烟、怀孕前近期吃药均增加自然流产的危险性.结论:该省农村妊娠妇女中并不存在特别的自然流产职业性危险因素,但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杜绝多胎生育、加强孕期保健等对降低自然流产率和促进妇女生殖健康是有利的.
作者:王琦;洪倩;秦侠;胡志;叶郁辉;白雪;李光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属细菌的缺失与诊断该病疗效,观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29例(包括108例细菌性阴道病妇女)年龄为22~45岁之间的妇女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计数其数量.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妇女的阴道菌群主要为阴道加特纳菌,类杆菌形态及革兰变异弯曲弧菌形态的小细菌占优势,无乳酸杆菌属细菌.对照组阴道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属细菌,或多数为乳酸杆菌属细菌,少数为阴道加特纳菌.结论:观察妇女阴道乳酸杆菌属细菌的变化是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张振;游上游;郭建;鲍连生;曾志良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45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45例中有两种以上心电图改变32例(71.1%),窦速明显高于其他异常心电图,其次为左心室高电压.结论:妊娠期间必须加强心功能监护,积极治疗,对减少甲亢患者心脏损害对孕产妇及其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韦振东;赵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减少糖尿病产妇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产妇37例和需要在妊娠期应用胰岛素(RI)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10例,对她们在孕前、妊娠期、产后哺乳期和目前RI用量,分母乳喂养组和退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IDDM产妇母乳喂养组和退奶组在孕前、妊娠期和目前RI用量无差别,唯有产后哺乳期RI需要量母乳喂养组明显少于退奶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10例GDM孕妇妊娠期需RI治疗,退奶组3例产妇产后继续需要RI治疗4~7天,而母乳喂养组则不需要RI治疗,血糖均在正常水平.结论:哺乳可以减少糖尿病产妇产后RI的用量,因此应鼓励糖尿病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作者:刘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非常见模式妇女阴道清洁度的判断.方法:分析3 942例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对各种常见和非常见模式患者进行清洁度判定.结果:除4种常见清洁度模式(占妇科病人的19.4%)外,主要为其它7种非常见的清洁度模式(占80.6%),且都与假丝酵母菌孢子、假菌丝、阴道毛滴虫、线索细胞及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密切相关.结论:常见的4种清洁度模式不能全面反映阴道清洁度的判断,需要对更多模式进行探讨,并清楚界定各种模式下阴道的清洁度.
作者:胡正强;杜泽丽;江咏梅;邹盛杰;王泓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可行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把高危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计划采用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方案的制定、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1岁时对两组小儿进行智力发育评估、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小儿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彭晓珊;郑淑卿;宋丽霞;王英翔;张淑琨;陆珊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和分娩前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巨大儿219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正常体重婴儿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次无相关性,而与孕妇身高及孕妇体重增加有相关性.结论:体重、BMI监测有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监测双顶径及股骨长可预测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陈玉宝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头颅C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使HIE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科学性.方法:选择经临床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足月HIE患儿72例,分别于入院4~10天、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并于同期及入院14天进行NBNA评分,3月、6月进行DQ值测定.结果:①生后4~10天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中、重度HIE患儿NBNA测定14天≤35分患儿组的DQ值低于14天>35分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生后28天脑CT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早期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应用NBNA评分可判断HIE的病情轻重;动态NBNA及生后28天左右脑CT检查可作为HIE预后的早期评估依据,而生后14天的NBNA评分判断预后意义大.
作者:张新华;秦桂秀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超重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与儿童超重有关的家庭、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了解家庭成员对待儿童超重的看法,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超重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所幼儿园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庭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家长相关知识与态度等,同时由专人对被调查儿童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儿童超重标准为体重超过WHO身高标准体重的10%以上,家长超重标准为体块指数(BMI)≥24.结果:被调查的243名儿童中,超重发生率为15.6%.父亲体重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68.4%)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44.4%),x2检验差异显著,P=0.005;母亲超重在超重儿童中的比例也略高于正常体重儿童(21.1%和10.2%),x2检验,P=0.059.在所有超重的儿童家庭中,80.6%的父亲和76.3%的母亲认为孩子的体重合适,并有32.2%的祖辈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象征.用食物奖励孩子、较高的快餐频率和看电视及玩电脑游戏时间长是与儿童超重相关的因素.在对待与儿童肥胖有关的问题上,家庭中父母与祖辈间观点和意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超重发生率在被调查儿童中呈较高水平,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
作者:刘松华;许立;杨友春;蒋竞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肩难产28例病历,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的3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分析巨大儿、糖尿病、产程异常、阴道助产等高危因素在肩难产中的比率,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和处理.结果:6年间分娩总数为8 400例,肩难产28例,占总数的0.33%,其中巨大儿15例,占肩难产的53.57%.两组产妇的宫高、腹围和产程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Argar评分、双顶径、胸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肩难产的发生率随胎儿体重增加而升高,通过高危因素预测并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产儿及产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建立烟台市0~7岁青少年儿童年龄别身高(HFA)、年龄别体重(WFA)及年龄别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标准及体质指数.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烟台市0~7岁11 747例儿童(男6 261例,女5 486例)、出生年月及2003~2005年身高和体重测量资料.应用LMS方法建立烟台市0~7岁儿童HFA、WFA和BMI百分位曲线.结果:运用LMS软件,分别获得0~7岁男女WFA、HFA和BMI百分位曲线各9条,为P 3、P 5、P10、P 25、P50、P75、P90、P 95和P97.烟台市男、女儿童的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男、女儿童各年龄段P50年龄别身高百分位值与WHO P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男童0~5岁的体重略高于WHO标准,但差距不大,5岁以后明显高于WHO;女孩在0~5岁与WHO标准基本接近.结论:应用LMS软件,获得了烟台市0~7岁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百分位参考值.
作者:孙闽君;曹在池;丛明滋;林冬梅;林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的变化,探讨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缺氧对心肌的影响.方法:测定窒息组(38例窒息新生儿)的CK-MB值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并以42例患儿(无窒息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做对照.结果: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日龄越小的窒息新生儿,其CK-MB值越高,且随有效治疗而下降;窒息组早产儿血清CK-MB值非常显著高于无窒息组的早产儿,且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全组,较重度窒息组也高.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对早产儿更明显,其血清CK-MB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害出现的时限、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是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早期指标,而且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意义.
作者:崔明辰;王建国;向国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改变与先天性消化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高度怀疑消化道异常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表现,并与分娩后新生儿科检查或胎儿尸体解剖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与不同类型消化道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改变中,胃泡移位、幽门窦部蠕动浅缓与先天性隔疝呈正相关(P<0.01).胃泡长、宽径增加及节律性幽门管显示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呈正相关(P<0.05).幽门扩张与十二指肠闭锁、空回肠闭锁呈正相关(P<0.01).胎儿胃泡形态学改变与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胃泡形态学改变,在消化道异常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严剑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影视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影视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对阴道镜检查满意患者532例行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结果:影视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性96.28%;特异性75.85%;阳性预测值83.33%.结论:影视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准确、可靠,是诊断宫颈病变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冬梅;靳艳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缝合方式的疗效.方法:对215例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比较和疗效总结分析.结果:2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子宫术式(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62.37±21.65)min,较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对照组)的(88.64±37.14) min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32±21.73) ml,较对照组(79.62±38.49) ml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单层间断缝合子宫的方法能有效止血,是一种有价值的创意性缝合方式.
作者:戴红;王庆一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04年3月该院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腹腔镜手术联合避孕药妈富隆)30例,治疗组B组(腹腔镜手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10 mg/片).所有患者均随访6~12月.结果:A组显效率76.67%,B组显效率85.7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短期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服药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优于手术后联合避孕药组,可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首选方案之一.
作者:李灵洁;曾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PK刀(Plasmakinetic Tissue Management system,PK刀)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间住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65例(观察组)采用PK刀,63例(对照组)采用单极电刀,比较PK刀和单极电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PK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赖文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可行性.方法:将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施行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且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46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28 ml.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91%(35/38)的患者贫血纠正,术后半年肌瘤总治愈率100%,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一种可行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谢志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及外阴部赘生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患者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糜烂(Ⅱ~Ⅲ度)、CIN Ⅰ~Ⅱ、宫颈赘生物等宫颈疾病的642例及外阴部赘生物30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性成功率为99.6%(640/642),平均手术时间5 min,平均出血量2.5 ml占90.6%,无继发性出血,无颈管粘连.手术标本能够提供整个宫颈上皮移行带的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早发现恶性病变.外阴部赘生物切除方便且出血极少,不需缝合,术后瘢痕小.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疾病以及外阴部赘生物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期短、不影响病理结果.
作者:李莎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达英-35及二甲双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达英-35,二甲双胍及二者联合,经3个周期的治疗后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二甲双胍组:服二甲双胍3个月后,6例月经来潮,2例妊娠,22例仍未行经,痤疮无明显变化;BMI、WHR、脂肪含量、Glu 0h、Glu 2h、Ins 0h、TG、LD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TC、Ins 2h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HD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余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②达英-35组:服达英-35 3个疗程,用药期间均有撤退性出血,用药后痤疮明显减少;T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LH、LH/FSH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TC、TG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余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③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3个疗程,用药期间均有撤退性出血,用药后痤疮明显减少;T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BMI、WHR、脂肪含量、LH、LH/FSH、Glu 0h、Glu 2h、Ins 0h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Ins 2h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HD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余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英-35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是治疗PCOS的理想选择.
作者:史樱;金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综合治疗的方案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宫颈鳞癌临床采用新辅助化疗(NACT)即(紫杉醇+顺铂)+手术或NACT+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27例病人中综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2.59%,完全缓解率7.41%.结论:NACT对宫颈鳞癌有效,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尤其对需要保留功能的年轻患者,综合治疗更有价值.
作者:罗小平;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不同水平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PVA微粒或平阳霉素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肌瘤87例,其中插管至子宫动脉栓塞主干52例,35例有卵巢支、输卵管支显影者则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分支末梢.结果:病人症状缓解率为93.5%,月经过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3个月内恢复正常.副作用: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6~24个月肌瘤缩小率在53.5%~81.0%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其分支末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汉威;黄益;汤日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围绝经期门诊10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已接受HRT 2~6年作为长期治疗组(Ⅰ组),另50例从未接受HRT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Ⅱ组).两组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清Hcy水平.结果:Ⅰ组Hcy水平为(10.1±2.2) μmol/L,Ⅱ组Hcy水平为(11.5±2.7)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应用HRT可降低绝经后妇女Hcy水平,短期应用HRT对绝经后妇女Hcy水平无明显改善.
作者:杨玉红;张丽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加强儿童预防保健,了解学龄前儿童中耳鼻咽喉疾病患病情况.方法:详细询问病史,耳鼻喉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耳鼻咽喉疾病714例,占38.16%.结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张东红;刘志建;王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营养不良与肥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解银川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我们于2005年对市内11所中小学进行了体质健康检查,并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作者:王宝珍;孙燕;席文军;张筱林;段志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简便、经济、安全、长效、可逆及常用的一种避孕方法.由于盆腔炎症、子宫异常出血、经期腹痛、子宫颈口过松、宫腔过大等原因,往往引起IUD移位、脱落,甚至带器妊娠.
作者:李彩霞;苏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自从异位妊娠病人的黄体功能低下于1977年被证实以来[1],血清孕酮被逐渐地应用到异位妊娠的诊断中.
作者:和平;苑晓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腹腔镜对138例不孕症妇女的盆腔疾病的病因进行诊治,结果:138例不孕症妇女中135例发现盆腔疾病病因.盆腔粘连(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异症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病因.继发不孕组中,有人流、引产史的34例.结论:腹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有很大价值,并可重复施行.
作者:黄秋云;何小红;陈越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为了探讨抗精子抗体对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影响,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3例不孕症患者外周血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丽;李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现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86例门诊女性STD患者生殖道EB病毒.结果:在386例患者中,有91例被检出感染了EB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为23.58%(91/386);其中单纯感染EB病毒者15例,在EB病毒感染者中阳性率为16.48%(15/91);混合感染者76例,阳性率为83.52%(76/91).结论:女性STD患者对EB病毒具有易感性,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特异性高的特点,检测的结果可作为诊断生殖道感染EB病毒的依据.
作者:颜丹;李燎;颜海婴;赵家兰;卿晟;黄文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女性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对女性生殖道衣原体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名妇女进行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PMN和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的检测.结果:衣原体的感染率为18.5%,淋球菌感染率为8.0%,除外淋病,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诊断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83.8%,特异性97.2%,阳性预测值89.0%,阴性预测值96.0%.结论:在资源缺乏地区,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对预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惠珍;雷志英;韦红卫;常正义;卢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EB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女性STD患者生殖道中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单纯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用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 500例女性STD患者的生殖道中,有465例检出EB病毒,阳性率为18.2%(465/2 500);其中伴有其它STD者占75.9%(353/465),单纯EB病毒感染者占24.1%(112/465),单纯EB病毒感染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64.3%(72/112)出现类似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症状,25.0%(28/112)出现类似于生殖器疮疱(GH)症状,亦有10.7%(12/112)同时出现类似NGU和类似GH症状,4例伴有不孕症.更昔洛韦和α-2b干扰素治疗女性生殖道EB病毒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但疗效有限.结论:EB病毒有可能成为影响女性生殖道健康的又一重要病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注意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尚急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李燎;颜丹;钟桂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X和Y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畸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常引起比常染色体畸变轻得多的紊乱,在这些综合征中发现的许多躯体异常与异常性发育有关.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单洪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孕中期唐氏筛查超声、单独血清唐氏筛查及二者联合筛查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超声医生对孕10~14周孕妇的胎儿进行颈部皮肤透明层厚度的测量,结合孕妇的年龄与孕周计算风险值,切割值为1:250,阳性者建议做下一阶段的血清筛查后羊水细胞培养;孕15~18周孕妇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血清中AFP和β-HCG数值,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切割值为1:250,如果血清筛查为阳性,则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随访.结果:超声筛查3 839例,阳性39例;血清筛查2 653例,阳性71例;两项筛查均参加者为2 544例,二者联合筛查阳性28例,有一项阳性者均参加羊水检查,共140人抽取羊水检测,3人确诊为21-三体.NTD筛查阳性20例经超声确诊神经脊柱发育异常7例(已引产证实),其他胎儿发育异常4例.结论:超声血清联合筛查的准确性高于传统血清学筛查,既可降低假阳性率,又可降低介入性检查的损伤率.但是对于NTD等疾病意义不大,应以血清学筛查为筛查标准,终以超声确诊.
作者:宋语涛;温延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病的普查普治(以下简称普查)工作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农村已婚妇女病普查率,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加强妇女病普查意义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部门的配合,保证价廉、便捷、高效的服务及周密的部署等措施,使已婚育龄妇女病普查率由2004年的5.30%提高到2006年的30.62%,已婚育龄妇女病的患病率由2004年的48.68%下降到2006年的28.82%,其中慢性宫颈炎下降了13.65%.
作者:黄育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作用.方法:对386例不孕症病人进行宫腔镜检查,并用输卵管导管行输卵管通液,了解不孕症的宫腔病变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不孕症宫腔镜检查宫腔病变阳性率为71.77%(277/386),病变以子宫内膜息肉常见,输卵管不通占40.67%(157/386).结论:不孕症者宫腔病变率高,宫腔镜可以直视宫腔,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不孕症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与治疗手段.
作者:方世兰;白丽;董萍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中的作用.方法:将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观察组加用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30.5±4.7支 vs 38.8±7.1支,P<0.05);受精率高于对照组(80.5% vs72.8%,P<0.05);优质胚胎率高于对照组(71.5% vs 58.8%,P<0.05);冷冻胚胎数高于对照组(4.1±0.42 vs 1.94±0.65,P<0.05);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46.8% vs 34.04%),但无统计学意义,而Gn.用药时间、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血LH、P、E2水平、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IVF-ET中配合电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薇;孙伟;刘莉莉;闻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后结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患者39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观测术后排卵、妊娠和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变化及月经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LH和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为84.6%,妊娠率为61.5%,早期流产率12.5%(3/24).结论:LOD可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CC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赵秀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高雄激素血症,通常是指血液中睾酮、脱氢表雄酮及雄烯二酮含量增高.高雄激素血症的育龄妇女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男性化,包括阴蒂肥大、肌肉发达、颞部秃发等;轻者可有多毛、乳房缩小、痤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不排卵等.
作者:段玉玲;张雪峰;卜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分级Ⅰ~Ⅲ级)中TGF-β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作定量比较.结果:①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TGF-β1表达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两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位于癌细胞的胞浆内.②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加,TGF-β1表达水平逐步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何群双;杨云;赵敏;包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我院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共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患儿104例,对其中42例应用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杨伏秀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年来,在我院分娩的患者中,手术分娩的患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既不利于母婴健康也增加了产妇的经济负担.本文随机抽取了2006年度住院分娩的患者121例,其中手术产87例,顺产34例,对采用两种分娩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作者:李文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对60例新生儿进行正规的抚触活动,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身高、体重变化.结果:抚触后的新生儿身高、体重明显增加.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是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王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从保健的角度来分析降低高危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区2005年全年分娩的产妇围产保健卡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剖宫产率为58.9%,无高危因素孕产妇剖宫产率为25.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做好围产前、围产期保健,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对降低剖宫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雅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10年来,宫颈癌发病有稳步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的倾向,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也有增多的趋势,但宫颈癌还是目前唯一可早期发现并预防的妇科肿瘤.
作者:肖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异位妊娠的超声表现.方法:收集158例不典型异位妊娠的超声检查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对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合并盆腔积液、子宫直肠窝少量积血及卵巢稍大、单侧卵巢增大、尿HCG阳性者高度提示异位妊娠,尿HCG阴性也应高度怀疑,如穿刺抽出不凝血,则高度提示异位妊娠可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不典型异位妊娠的检查具有快捷、诊断率高的特点.
作者:杨海军;王亚;安泉;崔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早产是指妊娠在满28周至37足周之内结束者,是围产期内引起新生儿致病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早产占分娩数的5%~45%,该比例在近30年来仍呈缓慢上升趋势.
作者:杨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是指一个人在经过咨询后,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一个过程.
作者:樊爱平;李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宫颈妊娠是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的异位妊娠,其发生极罕见,在异位妊娠中占不到1%,在妊娠中的发病率为1:1 000至1:18 000[1],近年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大量应用,宫颈妊娠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作者:盛洁;张亚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周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和各种类型的神经源损伤,近年来随着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率的降低,脑室周白质损伤(脑室周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出血性梗死)已成为早产儿主要的脑损伤类型,由于损伤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OL),损害了髓鞘的形成和允许信号从一个轴突扩散到邻近轴突,使患儿不能适应控制肢体的位置和运动.
作者:李宏;林希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孕前正常的孕妇通过孕妇学校或门诊定时查体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中晚期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孕16周前在该院产科门诊建档的单胎初产孕妇40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组(A组)和单纯定期门诊检查指导组(B组),对比观察自孕20周起每妊娠月体重指数(BMI)变化与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MI两组孕妇孕前、孕20周时相近(P>0.05);A组孕24周开始即显著低于B组(P<0.05),孕28周至孕38周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正常产、阴道助产、过期妊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虽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儿等高危妊娠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中HDCP A组极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动态孕期健康教育进行体重指数调控有助于降低孕期疾病发生,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耿岩;冯海芹;李霄霞;苗艳青;李临英;彭瑞芹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