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芳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等.
作者:陈小琴;刘汉萍;郑芙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有关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并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为怀孕次数多(OR=1.44)、年龄(OR=1.14)、丈夫有性伴(OR=2.41)、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等自觉症状(OR=1.50).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小(OR=1.25).滴虫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为经济状况(OR=1.22)、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情况(OR=2.30)、年龄(OR=1.33)、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等自觉症状(OR=2.10).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为怀孕次数多(OR=1.29).结论:妇女RTI有多种危险因素,卫生习惯、孕次、夫妇双方的文化程度、年龄、丈夫有性伴等是云南部分地区农村妇女RTI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向菁;叶汉风;袁彦玲;张丽华;陆海音;龙雁;张明秋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辽东学院女教工乳腺疾病的调查,了解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与女教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的联系,为女教工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6年辽东学院女教工乳腺疾病的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疾病发生率存在明显年龄、婚姻、工作性质的差异.结论:针对高危人群应采取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及时做到健康教育、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乳腺疾病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涛;周丽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利维爱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用KUPPERMAN评分法评价35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用药前后更年期症状、情绪、泌尿生殖道症状及治疗效果等的改善情况.结果:分别观察用药后15天、3个月、18个月潮热、出汗、情绪、阴道干燥、性交困难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治疗效果分别为用药15天后显效204例(58.28%),有效116例(33.14%),无效30例(8.57%);用药3个月后显效278例(79.43%),有效68例(19.43%),无效4例(1.14%);用药18个月后显效306例(87.43%),有效42例(12.00%),无效2例(0.57%),且均未发现子宫内膜及乳腺有异常病变者.结论:利维爱可广泛应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作者:张杰;荆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年轻孕妇子宫韧带组织胶原含量改变与盆底结构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妊娠组(n=10)及同龄对照组(n=12)需行全子宫切除共22例,每例取双侧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经病理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切片中可见浅棕色至深褐色的胶原阳性区域.作对比研究,晚期妊娠组胶原阳性反应区域、阳性单位均小于对照组,灰度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妇女盆底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减少,提示妊娠引起盆底结构松弛是产后尿失禁易发因素之一.
作者:帅翰林;罗新;王晓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28例中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125例,符合率达97.6%,内膜厚度均>13 mm,厚达23 mm.超声未提示内膜增生过长有3例,内膜厚度<9 mm.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丽卿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儿童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PAGE和/或ELIS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方法对2006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胃肠炎轮状病毒检出率54.01%,轮状病毒感染97.13%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G3型为79.63%,G1型为5.56%,未分型为14.81%.轮状病毒G3型为2006年长春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每年寒冷季节流行(11月到次年3月).结论:轮状病毒是长春地区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承训;孙利炜;刘愉;赵艳玲;邓琳菲;方肇寅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C-myc基因和P73基因表达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检测不同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mye基因和P73基因表达产物.结果:C-myc基因和P73基因表达产物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C-myc基因和P73基因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病年龄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C-myc基因和P73基因高表达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于敏;鲍永娜;孙丽;王蕾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作者:毛红芳;陈莉萍;甘晓卫;张娟萍;汪秀娥;邱美英;吴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95例胚胎停止发育的自然流产妇女(研究组)和91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对照组)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套式PCR-DNA检测,比较两组妇女阴道加德纳菌检出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阴道加德纳菌阳性62.10%,对照组阴道加德纳菌阳性27.47%,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有关,是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怡芳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逐年上升,手术使宫腔大小、形态、位置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使以后官腔手术操作难度增大,增加了子宫穿孔的风险.
作者:佟林林;张艳梅;王春晓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人类正常脐带中有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脐带中仅有一条脐动脉者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ambilical artery)[1].单脐动脉是脐血管数目异常,诊断一旦成立,是继续妊娠还是终止妊娠,日益受到医务人员及孕产妇的关注.
作者:肖梅;陈欣林;孙军;宋婕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上的应用价值,评估其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取150例妇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标本,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作宫颈TCT细胞学检查及行阴道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结果: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HPV-DNA检测检出阳性标本49例,阳性率32.6%,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HybriMax)的灵敏度为93.7%,特异性81.6%,细胞法筛查灵敏度为81.3%,特异性91.3%.结论: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PV-DNA检查可作为常规方法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
作者:陆少颜;朱坤仪;陈泳言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WVC)的巩固治疗方法.方法:研究组30例采用强化治疗伊曲康唑、阿希米联合,阿希米巩固治疗3月.对照组20例采用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都用硝酸咪康唑.分别于第1次停药后3~7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进行妇科检查,记录患者VVC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同时进行真菌学镜检.结果:强化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复发率研究组为17.6%,对照组为36.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阿希米的特征,用阿希米巩固治疗RVVC较适宜.
作者:陈彬彬;王新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40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术中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作为观察组.同期同等条件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无人流综合征发生,对照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11.07%;流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应用异丙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操作简便,不增加阴道出血量,适宜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作者:郑梅兰;邢月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肠外表现的68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RV肠炎同时伴皮疹6例(8.82%);呼吸道病变24例(35.29%);肝功能改变18例(42.86%),心肌酶改变24例(57.14%);惊厥16例(37.5%).结论:RV感染除引起肠炎外,还可累及肠外多器官,需早期诊断治疗.
作者:田野;郭虎;于毅;游贤慧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类别,分娩方式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比较249例病人中正常产、会阴侧切及胎头吸引助产对软产道损伤的差异,分析软产道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软产道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宫缩过强、胎儿娩出过快、会阴软组织异常、胎儿先露部径线过大、骨盆出口狭窄、手术产及接产手法不当、缩宫素使用不当等,其中初产妇的发生率高于经产妇.结论:重视产妇发生软产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处理软产道损伤是降低软产道损伤并发症、提高围产保健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翔;刘博;王岩;张志伟;刘先同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寻找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方法,并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8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并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8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9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66个,平均每例检出2.1个.共出现3例假阴性结果,未有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79例患者中有30例SLN阳性,阳性率为38.0%;共检测出SLN 66个,其中54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81.8%(54/66).结论: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罗民;毛洪志;苑春莉;王医林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了解高校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以便制订干预措施.方法:于2006年1月对本校939例已婚女教职工进行妇科及乳腺科检查.结果:妇科疾病患病率为14.38%,前3位是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和阴道炎.巴氏Ⅱ级阳性率为9.05%.乳腺增生阳性率为7.24%,患病高峰年龄在35~44年龄段.结论:应广泛宣传妇科疾病的防治和乳腺自查方法,以降低妇科及乳腺科疾病患病率.
作者:韩永霞;王巧梅;高玉梅;吴光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围青春期儿童生殖道闭锁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波、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外科手术配带阴道模型治疗.结果:收治的43例病儿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证实诊断符合率97.6%,仅1例阴道高位闭锁误诊为完全横隔.结论:12~15岁少女因周期性腹痛伴阴道腹部包块就诊,应首先考虑生殖器畸形,注意与外科瘤相区别,慎重手术,术后必须配带适当阴道模型3~6个月或1年以上.
作者:岳淑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