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子宫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

孙笑波;王毅堂;徐小军;张飞月;吴珂;宋迎新;韩铭钧

关键词:放射学, 介入, 妊娠, 输卵管
摘要:目的:探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治疗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未破裂期输卵管妊娠病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做患侧输卵管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送导丝刺破孕囊壁,向孕囊或输卵管内注入氨甲喋呤(MTX).结果:52例经插管造影均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并1次插管治疗成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术后7天开始下降,2~4周内降至正常,孕囊术后2周开始缩小,4周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经输卵管刺破孕囊,灌注药物是诊断及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三种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喋呤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6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40 mg/m2,静脉注射,单次为1疗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连服3天.B组21例静脉注射甲氨喋呤40mg/d,隔日1次,共4次.C组24例口服米非司酮50 mg/d,5天为1疗程.如治疗后β-HCG下降不明显,则开始第2疗程,两疗程间隔5天.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B、C组,同时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有关.结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程短,副反应小,疗效显著.

    作者:卢静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胸腺肽对小儿心脏扩大型心肌炎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胸腺肽与小儿心脏扩大型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NK)细胞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检测NK细胞百分数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胸腺肽治疗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全部病例心脏大小均恢复正常范围,胸腺肽治疗组疗程平均为2个半月,对照组平均为3个月,时间明显缩短;于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NK细胞百分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NK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胸腺肽促进心脏扩大型心肌炎患儿NK细胞的升高,加速心肌炎的康复.

    作者:孙永梅;孙景辉;张学萍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乳房Paget病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房Paget病(Mammary Paget's Disease,MPD)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989~2005年间的15例女性乳房Paget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阅其病理学特征.结果:15例均为单侧发病.诊断时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58岁.病程约0.5~3年.2例(13.33%)自觉瘙痒,4例(26.67%)乳头回缩,10例(66.67%)为绝经后发病,7例(46.67%)同侧淋巴结肿大.15例患者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均符合乳房Paget病,镜下Paget细胞单个或成簇甚至成片浸润,分布以棘层及基底层为主.结论:乳房Paget病临床表现为湿疹样变化,临床上极易误诊,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此病转移较晚,预后较好.

    作者:李海燕;郑华;付爱华;王晶晶;孙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两种激素制剂替代治疗围绝经妇女血脂观察

    激素替代治疗(HRT)已广泛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而能否用于心血管疾病(CVD)的一级预防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两种激素制剂替代治疗围绝经妇女血脂的观察,发现小剂量激素HFT能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妇女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从而保护心血管,降低CVD的发病率.

    作者:卢惠珍;余建芬;朱慧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水平的甘油三脂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水平的甘油三脂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2005年5~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营养治疗的4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均为单胎)进行血糖、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的检测,将甘油三脂测得值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甘油三值大于1.0 MOM作为研究组,甘油三值小于或等于1.0 MOM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孕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大于胎龄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前高体重指数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脂代谢紊乱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李光辉;黄醒华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防治

    目的:寻求促进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后提前恢复转愈,减轻产妇痛苦的佳防治护理方案.方法:采用骨盆制动、选择剖宫产分娩、正确指导产程产妇用力、辅以镇痛、理疗、局部浸润阻滞、中医中药治疗、心理疏导等干预.结果:耻骨联合分离痛明显减轻以至消失,恢复转愈时间较有关报道缩短.结论:孕产妇骨联合分离后注重做好不同时段的防治与护理,可有助于促其早日康复.

    作者:涂晋梅;郑彩霞;王晓晖;郑惠琴;钟旭英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崇州市2000~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与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崇州市儿童保健与儿童健康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死亡率的高低随儿童保健率的高低而变化,儿童死亡率随儿童保健率的升高而下降.结论:儿童保健率的高低与儿童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庆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TRAIL及其死亡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TRAIL及其死亡受体DR4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排除HPV感染)、13例CIN Ⅰ、15例CINⅡ~Ⅲ、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7例、低分化9例)标本中的TRAIL及其死亡受体DR4的表达.结果:TRAIL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但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4在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RAIL、DR4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RAIL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RAIL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无关,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TRAIL通过结合死亡受体发挥作用.

    作者:张菊青;宋改环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疗效观察

    2004年12月~2006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4例,将采用鲁米那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采用鲁米那口服同时应用蓝光照射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静波;郭英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40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病原菌40株,均为革兰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35.0%),表皮葡萄球菌15株(37.5%),微球菌属8株(20.0%),B群链球菌、李斯特菌、枯草杆菌各1株(各占2.5%).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高度耐药,万古霉素、丁胺卡那、利福平完全敏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敏感性较高,并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治疗有效.结论:治疗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在血培养结果报告之前宜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并结合本地区病原菌和药敏特点经验性用药,第三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对MRS有效.

    作者:戈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热毒宁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5岁5 ml/次/d;5~10岁10 ml/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子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1次/d,1~5岁4 ml次/d;5~10岁8 ml/次/d,静脉滴注.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天试验组疾病疗效相似于对照组(94.3%、90.0/%,P>0.05).治疗3天试验组体温疗效相似于对照组(82.9%、73.3%,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症状.结论:用药3天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等同于复方麝香注射液,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周卫芳;季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208例早产发生因素及对母婴预后分析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围产医学的主要课题.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者.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有很多,但仍有相当部分早产原因不清.本文着重探讨早产产生原因及对母婴预后影响,以期增强对早产认识,提高对早产预防,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对母婴危害.

    作者:管晓丽;洪梅;高庆军;杨慧敏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NICU新生儿常见疾病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不同疾病对新生儿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Omni-TrakTM NVS监护仪上的DINAMAP测压装置,分别对54例新生儿肺炎、38例新生儿窒息、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5例颅内出血(IVH)患儿进行血压监测,作为研究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7 d内血压作为对照组.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7 d内血压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窒息对第1天新生儿血压有显著性影响,第2天恢复正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儿第1天收缩压有所升高.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血压较稳定.应动态观察窒息儿的血压变化,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保证各器官组织的血供.颅内病变患儿动脉血压不稳定,应密切监测.

    作者:范秀芳;刘红锋;董敏;马沛然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影响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菏泽市城区4~6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析影响智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VT(NJ12智能测试仪)法,对菏泽市12所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智商测试筛查,通过发放保健卡、测试调查表收集有关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筛查1 002例儿童整体智商值(IQ)为106.6±14.92,智商值低于70共15人,低智商发生率占1.5%.结论:低智商发生率与年龄、父母亲文化素质、教育方式、营养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赵继莲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发生率.方法:2 236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即取脐血,采用定量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低于1.0者为G-6-PD缺乏.结果:G-6-PD缺乏的患儿152例,总发生率为6.79%.其中男129例,发生率为10.34%;女23例,发生率为2.32%,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0.03,P<0.001).结论:脐血G-6-PD活性筛查,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G-6-PD缺乏患儿,指导临床对其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常剑锋;孔官妹;刘楚芹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医护配合

    腹腔镜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工具运用于临床,70年代开始用于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近10年由于腹腔镜设备、器械的不断更新,许多经典的剖腹妇科手术已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1].腹腔镜手术具有腹腔不被打开,腹腔脏器不暴露于空气中;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以外部位干扰少;手术中大量应用电凝止血,手术部位异物少;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瘢痕,美容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自1998年以来配合医师进行腹腔镜手术,现将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医护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作者:梁晓红;朱兰芳;刘秋华;戚小兵;廖艳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唐筛高危孕妇360例产前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唐筛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依从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0例唐筛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2006年5月唐筛高危孕妇共1 201例,其中有360例在知情同意下接受了产前诊断,依从率为20.18%.经羊水细胞培养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了30例异常核型,阳性检出率为8.33%,与2000~2003年的发生率3%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χ2检验,P<0.01,差异显著.其中染色体缺失、易位等16例,占53.33%;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占46.66%(21三体7例;18三体5例;克氏征1例;多倍体(69,XXX)1例).结论:唐筛高危孕妇能否接受进一步产前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咨询能力、意向、技巧及孕妇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在超声引导下的羊膜腔穿刺术和传统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变得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简便.医生在咨询工作中,应针对孕妇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她所面临的发病风险,交代病情要客观、适度,切记过重地描述羊膜腔穿刺术的风险,以免增加孕妇的精神心理负担,产生为难情绪,使羊膜腔穿刺的依从率下降.产前诊断的孕妇数量过少容易出现漏诊,也会影响唐筛工作的客观、有效评价.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有升高趋势,这是否与孕妇的职业接触(如长时间的电脑接触)、环境污染(食物、药物、病毒)、某些营养素不足(如叶酸缺乏)等因素相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丽;储穆庭;孙文芝;冯光;杨晓军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导管内滴入沐舒坦防止痰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导管内滴入沐舒坦防止痰液阻塞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气管导管内滴入生理盐水0.5 ml,观察组采取气管导管内滴入稀释的沐舒坦0.5 ml.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P值<0.01,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比较P值<0.05,说明沐舒坦组患儿呼吸道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排出,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明显减少,二氧化碳能经呼吸道充分排出,没有气道阻塞发生.观察组撤离呼吸机的天数平均缩短1.5天,且气管内吸出的痰液是白色稀薄、痰量由多很快变少.说明两组气道滴液对患儿痰液的溶解和稀释作用不同.结论:沐舒坦在呼吸机治疗中气管内滴入有改善通气的作用,促进痰液的排出.

    作者:宇亚娟 刊期: 2006年第21期

  •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脑血管意外的CT表现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CT扫描仪,用OM基准线、0度角、层厚及层距10 mm连续平扫至颅顶.结果:144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颅脑病变62例,阳性率43.1%.其中55例脑梗塞,6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脑出血.结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颅脑CT扫描可早期诊断颅脑病变的性质、部位,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辉;谭毅红 刊期: 2006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