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花;徐爱花
目的 研究和分析微信延伸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信延伸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肌酐(Scr)水平、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lb、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MI、TSF、AM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进行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小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本社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负面心理、自我管理、健康状况、临床指标.结果 负面心理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既可改善负面心理及临床指标,又可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徐明霞;许慧慧;翟小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产妇在生产时全身各系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分娩时体力的消耗,抵抗力降低,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原有的牙髓疾病易急性发作,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本文报道了1例产后1d的患者因右下颌后牙区疼痛10d,右面部肿胀4d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与整形外科,急诊人院后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采取有效的口腔专科治疗和护理,积极给予产褥期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发生产褥期感染,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好转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先利;熊茂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急诊科门诊及急诊病房不同岗位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情况,为制订相关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辽宁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共268名,其中急诊门诊护士120名,急诊病房护士148名,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99.54±2.73)分,急诊门诊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5.75±3.25)分,急诊科两处不同岗位护士 在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整体职业认同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病房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急诊门诊护士.急诊科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科内岗位的动态轮转,调动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体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孟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输液安全备受重视.本文对临床输液微粒的相关因素如来源、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如加强治疗室和病房管理,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方面,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陈思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的主要过敏原种类,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0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种类.结果 805例儿童中有547例过敏原阳性,其中吸入组高为螨205例;食入组高为蟹136例.一年中秋、冬两季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结论 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含量明显升高,吸入性过敏原以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蟹为主,对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者占 66.5%,说明大多数患者被多种过敏原致敏.血清总IgE水平可作为评估过敏性疾病及过敏性体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特异性过敏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儿过敏的过敏原,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减少发病.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DT协作护理,n=3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伤口愈合、住院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x2=5.376,P<0.05);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t=4.283、6.280、5.397,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估表中5个方面满意度评分、GQOLI-74量表中5项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协作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总体治疗及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
作者:刘颖;沈献芳;耿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口腔不同护理时机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于气管插管后6h(含6h)行首次口腔护理,B组于气管插管后6~12h(含12h)内行口腔护理,C组于气管插管后12~ 24 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捡出率、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病原菌阳性检出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病原茵检出率及VAP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C组(P<0.05),且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尽管3组在死亡率方面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但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迟,患者死亡率逐渐升高.结论 在气管插管后6h内对患者实施首次口腔护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倪芳;吴苏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14d,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14d内头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14天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4 d内实验组头晕发作次数及头晕持续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头晕症状,同时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刘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孕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9-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45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和分娩恐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孕妇分娩恐惧得分为(30.74±9.026)分,属于轻度分娩恐惧水平;不同对分娩过程的了解情况、分娩过程中配合方法的了解情况、照顾婴儿的信心、产次、是否有专人照顾、是否有血液或动物恐惧症、是否要求分娩镇痛想法、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的孕妇分娩恐惧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分娩过程中配合方法的了解情况、照顾婴儿的信心、是否有血液或动物恐惧症、产次和是否有分娩镇痛想法是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分娩恐惧问题不容忽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将分娩恐惧筛查纳入产前常规检查十分有必要,并且应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分娩恐惧水平.
作者:吴贞红;刘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改进传统排班模式,提高冠心痛介入护士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方法 采用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连续1年对本科室12名CCU(含介入护士)护士进行访谈、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排班模式改进前后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 排班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提升了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结论 结合科室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排班模式,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激情,促进团队协作,增强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朱芳;鲍克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居家营养在克罗恩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总医院临床营养治疗中心登记在册、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CD患者156例,依托营养支持多学科团队,开展家庭营养信息访视,重点围绕营养教育、营养监测及并发症处理、随访制度建立等对居家克罗恩病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进行管理;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体质分析及生存质量评分(SF-36),以评价居家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纳入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采取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家庭营养支持的156例CD患者营养状况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水平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居家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但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流程及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迎春;李培;刘思彤;沈如婷;彭南海;王新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老年病人跌倒事件出现的原由及防范措施.方法 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体系中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某三甲医院上报的老年病人跌倒类护理事故120例,剖析病人跌倒出现的时空、科室、各层级护士里的分布,以及事故原由.结果 夜班时段跌倒的几率居首(70.0%);事发地以卫生间出现几率多(41.7%);内科老年病人多(68.3%);负责护士初级职称占93.8%;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占65.5%.致跌原因为:身体位置在便后发生变动(31.7%)、病况变动(19.2%)、病人自己下床(17.5%).结论 地面滑湿、体位变动、防范跌倒依从性不高、术后亦或化疗后病人体质差以及护士欠缺预防风险的能力为此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由.管理者应强化护士防范跌倒知识训练,强化关键时段、重要人群病人与其家人的健康宣教,采用个性化的防范办法,提升病人防范跌倒的依从性,增强其应对能力.
作者:刘姝卓;景瑞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深入了解临床护士面对职称考试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护理人员进行个体化深入访谈,收集并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通过访谈内容提炼出3个主题,即学习积极性缺失,产生惰性行为;责任重、压力大,自我减压方式不完善;负性情绪的应激(紧张、焦虑).结论 参加职称考试的临床护士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医院管理者应针对其存在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处于佳的身心健康状态,使护士顺利通过考试.
作者:成凯;徐春霞;钮丽美;陈难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静脉用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适,如疼痛、活动不便等,刺激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等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水肿甚至组织坏死.液体外渗又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致局部组织缺血、水肿,甚至坏死,我科近期出现1例宫颈癌术后化疗后患者发生七叶皂苷钠的外渗事件,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2周后患者的外渗部位皮肤愈合良好,现将相关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邢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比较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本院毕业的60名规培护士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名护士,观察组采用CBE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及综合护理技能.结果 带教结束后观察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理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结束后观察组问题解决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E教学模式带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提高规培护士临床教学效果,提高护士综合护理技能.
作者:吴修建;蒋仁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妇科肿瘤后装腔内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撷取本院收治的进行妇科肿瘤后装腔内放疗治疗的患者85例,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适护理用于妇科肿瘤后装腔内放疗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颜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技(即医生-护士-康复技师)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d)由干预前的(55.02±6.40)%提升至干预后的(58.68±11.48)%,生活质量评分(CAT问卷评分)由干预前的(19.44±6.27)分降至干预后(14.41±6.05)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康复领域有推广价值.
作者:蒲树英;蒋玮;李良洪;李青;胡碧三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