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该院用氯米芬与Vit E治愈男性不育96例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4年1月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的精液质量、治疗方法和妊娠情况.结果:96例中以少精、死精及活动力差为主.用低中剂量氯米芬与Vit E 25d、停药5 d,重复用药2~12个月,大多数在用药4~6个月有孕.治愈96例已受孕75例,占78.12%.结论:治疗男性不育,必须详细询问病史,重在查精液质量,说服病员积极配合治疗.用该方案治疗效果好,几乎无副作用,可以在各地广泛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为消除术者宫内操作的盲目性,减少和消除子宫损伤和穿孔的可能性,使官腔内手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B超监视引导子宫宫腔手术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应用腹部超声监视指导下经阴道宫内手术,完成的宫腔手术及取环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监护对于复杂的、困难的官腔内手术,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和治疗性刮宫、放环或取环有困难者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并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1],对儿童身心发育影响极大,并与患儿脑功能异常有关[1].但其脑电图特点尚不十分明确.为此,笔者对我院近1年来被确诊的ADHD患儿脑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POF患者血清中相关性激素FSH、LH、E2、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发病率.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从711名测定激素的女性中,选取临床确诊、检测结果符合诊断的POF患者23例,围绝经期患者21例进行比较.结果:POF(A组35岁以下,B组35~40岁)FSH水平均值升高,与围绝经期FSH均值(C组41~45岁)比较,P>0.0 5.A、B两组E2水平均值下降,与C组比较,P>0.05.LH、P两项激素的水平均值,A、B、C 3组之间差别不大,结果均显示LH升高,P下降.A组4项激素检测结果标准差均明显大于B、C两组.A、B两组占总数的3.2%.结论:POF患者血清中FSH、LH水平明显升高,而E2、P则相应降低.A组激素水平不稳定性较大.本组资料临床发病率3.2%,支持POF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一观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血钙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相关性.方法:对宫颈癌6例、卵巢癌4例(透明细胞癌3例、卵巢甲状腺肿1例)所致高血钙患者术前进行PTHr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血钙与PTHrP呈正相关(Y=2.433 9+0.455X),其相关系数r=0.903,对r进行假设检验,P<0.000 1.结论:PTHrP是妇科恶性肿瘤引起高血钙的主要体液因子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病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推迟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CLN3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浆液性癌)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CLN3 mRNA表达为3.04±0.58,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为1.63±0.43,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显著(P<0.01);卵巢浆液性癌组织CLN3表达高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P<0.01);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呈低表达,在所有的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发现CLN3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①CLN3基因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是卵巢浆液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②CLN3基因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往往能反映体内性激素水平,通常用经前期子宫内膜有无分泌衡量体内孕激素水平,推测有无排卵、判断黄体功能,寻找不孕原因.不孕症的病因很多,就女性而言,排卵失调者约占48.40%.目前监测排卵的方法有测定黄体中期孕酮(P)值、促黄体生成素(LH)高峰值、B超动态观察等.但子宫内膜活检仍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笔者对212例子宫内膜活检结果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2001~2003年的135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50例,都给予VitB6和益母草冲剂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帕罗西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强度及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系统治疗,痛经的症状得以缓解,帕罗西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长春市区儿童体重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对2004年6~8月份来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1 337名儿童的体重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国外及国内普遍开展,以治疗有、无生殖道脱垂而又有全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难点的操作,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围产期子宫切除情况,寻找解决同类病例的佳方法.方法:对4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急症子宫切除37例,选择性子宫切除6例;孕产妇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5例.结论:围产期子宫切除是降低急症围产期母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未产妇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可能性.方法:对继发不孕患者375例及同期原发不孕患者380例常规妇科检查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并行盆腔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造影剂为40%碘化油.结果:继发不孕组中有254例(67.8%)、原发不孕组中有98例(25.8%)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卵管梗阻,两组因输卵管梗阻引起的不孕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继发不孕组中CT、UU的阳性率均高于原发不孕组相对应的阳性率(P<0.05),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原发不孕组(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是继发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异位妊娠部位注入高渗葡萄糖(组Ⅰ)、口服米非司酮(组Ⅱ)、中药(组Ⅲ)以及3者联合(组Ⅳ)应用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组Ⅰ的治疗成功率为40%(8/20);组Ⅱ的治疗成功率为25%(10/20);组Ⅲ的成功率为30%(12/40);组Ⅳ的成功率为85%(24/28),保守治疗成功.组Ⅳ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01).结论:B超介入治疗联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尤其适合年轻要求生育的妇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的血脂水平,早期防治儿童肥胖,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对比分析肥胖儿童和体重正常儿童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结果:肥胖组儿童的TG、T-Ch、LDL-Ch均值均高于对照组,HDL-Ch低于对照组,疑似高血脂和高脂血症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在儿童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肥胖和高血脂,可减少成年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不同民族女性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及期望寿命.方法:采用死亡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延吉市不同民族中老年妇女死亡病例进行调查.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进行编码及统计.结果:从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看,汉族中年组以肿瘤(38.5%)为主,其次是意外伤害(15.4%)和心血管病(10.3%);老年组以脑血管病(21.6%)、心血管病(19.8%)以及呼吸系统病(19.8%)为主.朝鲜族中年组以脑血管病(28.7%)及肿瘤(27.7%)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病(14.9%)和心血管病(8.9%);老年组以脑血管病(37.9%)、心血管病(26.6%)为主,其次是肿瘤(9.2%).延吉市女性汉族和朝鲜族的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82.29岁及79.40岁,汉族的期望寿命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女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大于汉族,而恶性肿瘤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汉族高于朝鲜族.结论:不同民族女性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平均期望寿命水平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差异较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BDP)小有效维持剂量.方法:将进入缓解期的哮喘患儿分成婴幼儿组和儿童组,每组再分两组,分别吸入不同剂量的BDP,观察长期缓解的效果.结果:婴幼儿组中吸入50μg/d与100μg/d,儿童组吸入100μg/d与200μg/d疗效无差异.结论:哮喘儿童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小有效维持剂量推荐为婴幼儿50μg/d,儿童100μg/d.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4月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452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静脉炎45例发生率为10%,渗液36例发生率为8%,堵塞管54例发生率为12%.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未产生不良后果.结论:科学正确地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心理压力,且操作方便、便于治疗,对抢救危重病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有效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铜粱县的育龄妇女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妇女具有一定的生殖生理、避孕及性病知识,但明显不足,特别是涉及避孕知识和性病,尤其是爱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她们现有的知识主要来自电视、书报传媒以及家人朋友.结论:应把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任务来抓,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重点内容应包括性教育、性知识与性卫生、避孕与节育知识、卫生保健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至少有10%~11%的学龄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由婴儿期至青少年期,男女均可发病[2].儿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误诊为器质性疾病:心肌炎、癫痫、偏头痛等.现将我院46例儿童焦虑症患儿临床特点及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