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刘鑫磊

关键词:输卵管梗阻, 介入治疗, 几丁糖
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粘连和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实施复通术,复通成功者应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米蛋白酶、利多卡因防治粘连,随机对其中36例患者再加入几丁糖防治粘连.结果:共治疗150条梗阻输卵管,其中135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改善,未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20.6%,妊娠率为33.3%,应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8.9%,妊娠率为52.8%,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讨论:几丁糖对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提高输卵管阻塞复通术后的妊娠几率具有明显效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02例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999~2004年102例乳腺癌病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见,腋淋巴结转移因病理类型、肿块大小、病程长短而不同.结论:应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母亲依恋量表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引进母亲依恋量表,评价其在国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修订后,选择北京有代表性地区404例次3~6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0.427~0.673,内部一致性α系数0.669~0.794)和效度.结论:该量表可在临床和社区用于评价孩子的母亲依恋.

    作者:宫玉花;季成叶;郑修霞;高树凤;田吉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鲤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以2003年在本所参加新生入园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由相对固定的儿保科医师给予检查、登记、统计.结果:1 922人中患龋齿432人,龋齿总数1 581个,少1个龋齿,多20个乳牙全部为龋齿,平均3.7个龋齿.结论:儿童乳牙龋齿不可忽视,防治龋齿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作者:廖明容;傅丰收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剖宫产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缝线反应200例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分为皮肤间断缝合及皮内缝合,其外表美观,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皮内缝合的手术切口在吸收期易出现缝线反应,现就我院2003年1月~2004月12年剖宫产手术切口行皮内缝合出现缝线反应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经临床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黄芪注射液10 ml/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50~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5 d为1疗程,并辅以大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150~250 mg/(kg·d),15 d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分别测血清cTnI及心电图,并对心电图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同时测柯萨奇病毒抗体(CVB-IgM).结果:治疗后1周、2周两组血清cTn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t=3.636,P<0.01;t=6.67,P<0.001).治疗后1周两组ECG异常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在2周、1个月后ST-T改变、室性早搏恢复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5.705、6.42、6.411、4.5,P<0.05).3个月复查时,ST-T改变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621,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联用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促进异常心电图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作者:姜秀菊;张若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力.方法: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9%,P<0.01.结论:匹多莫德可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025名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接种情况及未接种原因调查

    对我院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及未接种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张玉英;孙秀英;王立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病因较复杂,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1].本文就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家庭关系、新生儿性别等有关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祝贺;宋琳;马海鸥;孙晓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重症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

    笔者在1999~2001年期间,就住院的部分重症婴幼儿肺炎,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发现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战佩荣;王世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B超引导下腹腔镜分离钳在常规取环失败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IUD)由于其长效、安全、可逆、经济、方便及不干扰性生活等优点深受育龄妇女欢迎,使用率占各种避孕措施的46.3%.随着放置IUD的妇女进入绝经期,取环手术也大量增加.宫内节育器一般按常规方法均能顺利取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放置时间过久、置环不适应、环体变形、断裂、残留等,按常规方法取环遭到失败.近年我们对常规取环失败者利用B超引导下的腹腔镜取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晓雁;贾利平;刘秀琴;李晓琼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新生儿臀红症(尿布疹)防治方法的探讨

    为了探讨新生儿臀红症的防治方法,自2002年1月开始,我们对发病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分析发病因素、进行护理干预、采取分组试验,使发病率明显降低、无重症发病患儿,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翠;张兴梅;陶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粘连和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实施复通术,复通成功者应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米蛋白酶、利多卡因防治粘连,随机对其中36例患者再加入几丁糖防治粘连.结果:共治疗150条梗阻输卵管,其中135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改善,未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20.6%,妊娠率为33.3%,应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8.9%,妊娠率为52.8%,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讨论:几丁糖对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后再粘连,提高输卵管阻塞复通术后的妊娠几率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刘鑫磊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三苯氧胺是目前应用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约40%~50%用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二线内分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来曲唑是第3代非甾醇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他可有效治疗晚期乳腺癌.国外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他莫昔芬或其他抗雌激素药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小,且耐受性较好.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用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5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长林;席妍;齐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研究

    目的:了解天津市6~24 月婴幼儿的喂养行为状况及其与能量摄入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71例儿童进行24 h膳食回顾、1周膳食频度调查、12 h食物称重和喂养行为评估.结果:12 h膳食摄入的总能量与婴幼儿喂养行为的总分、吃饭时的行为、孩子的反应、喂养人的反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的回归趋势不同;多数喂养人在鼓励孩子独立进食、喂养中给予言语或非言语鼓励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喂养行为与能量摄入有关,天津市6~24月婴幼儿在喂养行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梁颖;李楠;刘冬冬;刘戌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学龄儿童对单纯性肥胖的认知及相关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对单纯性肥胖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徐州市8所小学1~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检,所得资料采用SPSS 11.5和stata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学龄儿童及其家长对于肥胖已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但还很肤浅,对儿童肥胖的远期危害认识不足;营养知识欠缺,饮食结构不合理;静坐生活方式明显,但尚未对学习成绩和身体机能产生影响;肥胖儿童与家长在对肥胖的认知与控制上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有必要深入探讨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儿童肥胖预防的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邵继红;黄水平;卓朗;陈虎;姜海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在新生儿呼吸困难时的应用

    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临床上必须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缓解缺氧,我科自制简易鼻塞氧气加压缩空气(CPAP)可根据血氧饱和度随意调整FiO2,尽可能以低的氧浓度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克服了普通简易鼻塞CPAP吸入纯氧的缺点,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荣;覃琴;向荣;滕岚;肖体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22例生后6h内患HMDⅡ~Ⅲ级的早产儿,在CPAP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注入PS治疗,与同期22例只用CPAP治疗的患儿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转用机械通气的情况.结果:CPAP加用PS治疗组患儿的肺功能、胸片、合并症及转用机械通气病例、住院时间,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S加CPAP治疗早产儿HMD比单用CPAP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许虢荡;吴月治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镜电灼打孔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3例,在腹腔镜下对多囊卵巢电灼打孔,术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血T、LH、FSH水平的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术后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患者术后血T、LH水平下降,LH/FSH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83.72%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术后排卵率82.72%,妊娠率为60.47%.结论: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为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丽英;刘爱民;苑春莉;李荷莲;金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粪染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观察1999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羊水粪染者267例和同等条件下羊水无粪染者1 235例,对羊水性状、胎儿窘迫率、出生Apgar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粪染Ⅱ度、Ⅲ度电脑胎心监护异常率、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羊水清亮和羊水污染Ⅰ度者(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粪染的程度有关,羊水粪染可作为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之一.一旦出现羊水粪染伴电脑胎心监护异常者应立即结束分娩.羊水粪染Ⅲ度者即使电脑胎心监护正常,立即结束分娩也不为过.加强围产期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防止胎粪吸入综合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登封市农村不孕症夫妇家庭暴力的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河南省登封市农村不孕症家庭中家庭暴力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反家庭暴力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87对河南省登封市农村患不孕症夫妇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登封市农村不孕症夫妇中过去一年家庭暴力粗发生率为10.48%,其中40.28%是重型暴力,48.61%是躯体暴力.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的发生频率高于没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而且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更倾向于不要小孩.家庭暴力的发生与低文化程度、抱养小孩、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暴力相关的知识水平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中较低,态度更消极.结论:登封市农村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重型暴力的构成比也很高,且对家庭暴力和不孕症的相关知识还存在一些误解和消极态度.家庭暴力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小孩(抱养小孩)、家庭关系及保守观念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暴力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颖;程怡民;黄娜;郭欣;吕岩红;蔡雅梅;王潇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