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洁;王志敏;全素琴;王小燕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流程表对出院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物的影响.方法 由具有5年以上肿瘤中心工作经验的疼痛专科护士,应用疼痛随访表,对2017年8月-2018年1月出院后的158例癌痛患者按照表格内容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对出院后的158例癌痛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成功144例.其中无痛25例,轻度疼痛91例,中度疼痛23例,重度疼痛5例.102例出院癌痛患者使用止痛药后有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出院癌痛患者使用电话随访流程表,有助于对癌痛患者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作者:张菊;夏忞婧;吴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耐受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78名经鼻胃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AECOPD患者的耐受性,对影响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肠内营养3天内78名患者中23例出现了不耐受,55名患者耐受肠内营养支持.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肌松药、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影响AECOPD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因素.结论 血乳酸水平对AECOPD患者适时开展肠内营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传坤;张立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的焦虑(SAS)、抑郁(SDS)情况、术后疼痛耐受率、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在护理前分别为(53.3±8.3)分、(58.5±5.4)分,与对照组(51.7±8.1)分、(57.9±5.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26.7±6.4)分、(16.6±8.1)分,相较于对照组(37.5±6.6)分、(32.3±3.2)分,均显著降低,同时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的疼痛耐受率为92.0%(46/50),对照组术后疼痛耐受率为64.0%(32/50),即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有1例皮下积液,1例皮下出血,1例上肢水肿,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为6.0%(3/50),对照组术后有2例皮下积液,3例皮下出血,2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水肿,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为20.0%(10/50),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通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48/50)、70.0%(35/50),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使用手术方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提升疼痛耐受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赵杰;朱凌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服务意识现状,分析本科护理生在校阶段服务意识的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提高本科护理生服务意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长沙市4所高校的451名本科护理生,采用一般资料及大学生服务意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51名本科护理生大学生服务意识量表总得分为(69.57±7.27)分,高于平均值水平.本科护理生的影响因素有年级、参加志愿活动、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参加礼仪培训、担任学生干部、担任高职位、医院见习、对护理行业的态度及长期照顾病人的经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科护生的服务意识处于中上水平,年级越高、对志愿服务活动内涵越了解、对护理行业的态度越喜爱,本科护生的服务意识越强.
作者:戴爱平;吴吉婷;孙欣;黎海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对重症医学科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率数据,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监测指南要求对2017年入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包括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结果 监测患者403例,医院感染58例,59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39%,感染例次率为14.64%,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2.58‰),血液感染率为(0.43‰),感染率为3.29‰.结论重症医学科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应加强对呼吸机使用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袁可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总结了9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早期症状观察、心理护理、切口及导管护理、体位及活动护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9例术后乳糜漏患者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顺利痊愈出院.认为对甲状腺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乳糜漏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能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王琰荔;张琪;谭雁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快速康复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肠造口术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快速康复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造口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视频、学习造口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手册、接受规范化健康教育与操作指导;出院后患者通过电话、QQ或微信、博客或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获得专科护士的及时指导帮助.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受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情况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周围皮肤受损情况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信息化为基础,为造口患者提供快速康复护理,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给患者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护理服务的护理要求,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就医难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信息化延续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彩云;周莲清;汤新辉;朱莉;谢平;卿利敏;谌永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2016年12月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前),行常规护理;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后),采用ClCARE沟通模式为患者提供服务.比较改进前后患者综合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单项满意度.结果 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后,观察组单项满意度评分为(91.23±5.357)、综合满意度评分为(92.28±4.68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CICARE沟通模式实施后出院患者2124人次,其中投诉事件1件,表扬信、锦旗共计13项次,患者点名表扬27人次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认同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董晓红;李丹;邛莫惹布;潘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临床治疗中对体温计的消毒方法,通常为将体温计放置于简易的消毒盒中,通过消毒液浸泡达到对体温计消毒的目的,待消毒完成后,再由医护人员徒手将体温计从消毒液捞出,放于体温篮中.
作者:黄雪娟;温慧萍;陈亮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人性化护理对隆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7年4月本科收治的144例假体植入隆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全程化无缝隙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假体隆乳患者,在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方面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曾红;梅翠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输液途径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中抽选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B、C、D4个小组各50名,给予不同输液途径.其中A组选择头皮钢针输液方式,B组选择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C组选择经外周静脉(PICC)置管输液方式,D组选择中心静脉(CVC)置管输液方式,对4组不同输液途径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各种传染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输液治疗.A组仅适合于单次治疗,B组适合短期输液治疗,而C组和D组适用于中长期输液,治疗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C、D组相比C组在护士可授权操作和费用上又明显优于D组,并发症相比D组少.结论 临床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输液途径,在条件允许下可优先选用经外周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其操作简捷、维护方便、静脉通路维持时间长、对血管损伤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郭雁;武昆利;薛莲;马燕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次剂量福沙匹坦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采用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昂丹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恶心呕吐,实验组采用单次剂量福沙匹坦+昂丹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急性及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剂量福沙匹坦联合昂丹司琼及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化疗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翦盼;张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本院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房间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检查预约等候时间、异常检查结果、反馈时间、医嘱正确实施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和医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作者:吴文;周弋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造口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本科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应用护理循证的新理念及模式,制订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循证护理在预防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中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可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总结了14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治疗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ECMO支持期间对抗凝的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路的护理,强化呼吸管理,密切观察出血、感染、栓塞、肾功能衰竭和肢体远端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组患者中9例患者成功拆除辅助,8例患者成功出院,ECMO辅助时间为63-156 h,平均(106±28.67)h,住院时间21-37 d,平均(28±7.56)d.2例因辅助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死亡,2例因不可逆的心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拆除后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引起死亡.
作者:王婷;莫丹;李九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在手术过程中,为判断膀胱有无损伤或明确损伤部位,手术医生常会要求巡回护士进行术中膀胱注水实验. 通常将亚甲蓝染色于生理盐水中再通过尿管灌注于膀胱,在腔镜可视下或开腹直视下检查膀胱周围有无蓝色液体析出,由此判断膀胱有无损伤. 以往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用50 ml空针或冲洗球多次从尿管灌注亚甲蓝溶液,充盈膀胱后呈现实验结果. 但此方法由于术中无菌铺单遮挡尿管,操作极不方便;空针或冲洗球容量小,一次容量达不到注水实验效果用量,需反复多次抽吸灌注,极易造成灌注液的污染;空针或冲洗球前端与尿管内口不完全匹配,灌注和拔出时都可能导致液体渗漏而打湿手术无菌单从而造成污染.
作者:李玲;罗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在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血糖管理,实验组按照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进行血糖管理,比较干预后两组的异常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评价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在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随机高血糖发生率、空腹高血糖发生率、餐后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发现漏诊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异常血糖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作者:肖洁;王志敏;全素琴;王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现状,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等,以期为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徐钰钧;钟敏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涂鸦互述法在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至6月收治于本院的消化道溃疡老年病例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消化道溃疡常规用药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涂鸦互述式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涂鸦互述法对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进行用药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用药依从水平,获取较为理想的疾病控制效果.
作者:楼晓君;张柳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本院省级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招收的30名学员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培训,培训后通过理论考核、模拟案例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与2015年的31名接受传统培训的专科护士学员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角色扮演法培训后,专科护士学员的理论、案例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高于接受传统培训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色扮演法能够使专科护士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加深对危重症专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专科护士教学质量.
作者:唐龙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