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

程超英;邱卫华

关键词: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产妇,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本科分娩的100例足月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取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7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阶段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轻度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运用于产妇分娩中,其镇痛效果显著,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再住院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从医院到家庭的护理模式,比较观察不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72.73%,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0.91%(P<0.05);出院后3个月、1年时段,研究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因感染和疲劳、心律失常和原有心脏病加重等因素而再住院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从医院到家庭的护理模式干预,其护理良好,不仅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而且能提升其遵医依从性.

    作者:李月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输液途径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输液途径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中抽选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B、C、D4个小组各50名,给予不同输液途径.其中A组选择头皮钢针输液方式,B组选择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C组选择经外周静脉(PICC)置管输液方式,D组选择中心静脉(CVC)置管输液方式,对4组不同输液途径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各种传染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输液治疗.A组仅适合于单次治疗,B组适合短期输液治疗,而C组和D组适用于中长期输液,治疗使用时间长,安全性高.C、D组相比C组在护士可授权操作和费用上又明显优于D组,并发症相比D组少.结论 临床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输液途径,在条件允许下可优先选用经外周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其操作简捷、维护方便、静脉通路维持时间长、对血管损伤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郭雁;武昆利;薛莲;马燕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与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内普外科接收的16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83例.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优质护理持续改进.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20%)显著低于对照组(8.43%);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率(97.59%)显著高于对照组(85.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过程中增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使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极大的降低,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付尼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种体温计消毒盒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治疗中对体温计的消毒方法,通常为将体温计放置于简易的消毒盒中,通过消毒液浸泡达到对体温计消毒的目的,待消毒完成后,再由医护人员徒手将体温计从消毒液捞出,放于体温篮中.

    作者:黄雪娟;温慧萍;陈亮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安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导管护理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导管异位率和护理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率分别为3.12%和21.8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25%、21.8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并提高其安全性,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左杰;鲍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的具体治疗中患者同时接受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成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6例,单一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之上同时接受腹膜透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组,且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单一组,两组患者具体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终末期肾病的治疗,医生可以将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方案相结合,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刘发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索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全年收治的52例肝癌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肝癌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按照单双号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基础组与改良组,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改良组需要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改良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基础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基础组,两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开展而言,让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静;冯国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灌肠药物、灌肠器以及保留灌肠操作要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保留灌肠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娄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出院带药实物图片宣教卡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及新型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院带药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飞速发展的高效护理时代,为了提高床位使用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十分迅速.

    作者:吴燕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护理分级》标准下的医护合作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 观察基于国家《护理行业标准》下的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4年7月-2015年7月入住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15分)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由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给出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医嘱执行,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的分级护理模式(医生评估患者病情来确定病情等级,护士进行BI的评分确定自理能力级别,而且在护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分级依据,医护沟通达成共识来确定护理级别,观察两组在入院当天、出院当天BI及MRS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BI及MRS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医生、护士在实施前后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实施后,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国家《护理行业标准》下的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秀芝;孙鹏;王艳琼;唐宁;李薇;康云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ECMO应用于14例重症心脏病患者的监护

    总结了14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治疗过程中加强基础护理,ECMO支持期间对抗凝的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路的护理,强化呼吸管理,密切观察出血、感染、栓塞、肾功能衰竭和肢体远端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组患者中9例患者成功拆除辅助,8例患者成功出院,ECMO辅助时间为63-156 h,平均(106±28.67)h,住院时间21-37 d,平均(28±7.56)d.2例因辅助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死亡,2例因不可逆的心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拆除后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引起死亡.

    作者:王婷;莫丹;李九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9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早期症状观察、心理护理、切口及导管护理、体位及活动护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9例术后乳糜漏患者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顺利痊愈出院.认为对甲状腺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乳糜漏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能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王琰荔;张琪;谭雁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Excel表格+二维码技术在急救车效期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分析Excel表格+二维码技术在急救车效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推广医院急救车安全质量管理创新模式.方法 利用Excel表格中函数公式及条件格式功能,设计具有自动倒计时及自动色彩提醒的Excel表格,并生成二维码,应用于急救车效期管理,并对护士进行实践测试,比较使用Excel表格+二维码技术后,在检查急救车物品、药品有效期所需要的时间及识别近效期的正确率,所得结果与使用前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护士核查急救车物品、药品的时间节省5-10 min(使用前需时7.38±1.74 min,使用后需时0.86±0.15 min,t=21.069,P<0.01);护士识别近效期物品、药品的正确率可达100%(χ2=14.667,P<0.01).结论 运用Excel表格+二维码技术实现对急救车有效期的高效管理.

    作者:袁燕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种全密闭式尿培养管在留取尿培养中的应用

    尿培养是指对正常尿液中的细菌进行培养,正常的尿液是无菌液体,但人体的泌尿生殖道外表有各种细菌存在,所以做尿培养应无菌留取尿液,排除外界细菌干扰,准确地检测尿液是否存在细菌. 目前为病人留取尿培养,没有固定的容器,多为无任何添加剂的采血试管,而目前干燥采血试管已被添加抗凝剂或促凝剂的试管代替,而别的试管又无法做到绝对无菌. 留取尿培养比较复杂、费时、不安全,在留取中段尿液的前后,开启无菌标本瓶盖之前和接好尿液盖上瓶盖之前,都得用酒精灯火焰消毒标本瓶外口周围和标本瓶口与瓶盖,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无法做到绝对无菌.影响尿培养大的问题是标本易受泌尿生殖道中寄生菌的污染,因此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而无菌标本瓶盖在酒精灯消毒期间,瓶口处于开放状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本科研制了一种全密闭式尿培养管.

    作者:王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200例同期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盆底压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判断TAT皮试结果准确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判断TAT皮试结果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12人组成的QCC小组,将2017年5-7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TAT皮试患者42例作为参照组,进行常规急诊皮试干预,再选取2017年8-10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TAT皮试患者42例作为试验组,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方法,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TAT皮试阳性率较参照组低(P<0.05).同时试验组的服务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 针对急诊科进行TAT皮试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提高TAT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及操作水平,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例播散性带状疱疹并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所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呈隐匿性,而后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直至日后再次被激活. 免疫低下宿主的带状疱疹可十分严重并可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HIV感染者持续存在的结痂性疣状损害或带状疱疹后多汗. 在大约10%的免疫抑制人群中,可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定义为超过原发区域外或相邻皮肤节段外20个水疱[1]. 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 红皮病早是由Hebra在1868年用来形容超过90%皮肤表面受累的剥脱性皮炎.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疾病有:皮炎、湿疹、银屑病、淋巴瘤、白血病、毛发红糠疹等等. 虽然有50%的患者在红皮病起病前有过局限性皮损的病史,但要明确红皮病原有的疾病仍然是一个难题. 通过疾病纵向研究可能会找到明确的病因,仍有约1/4的红皮病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红皮病. 我们2017年4月13日收治1例播散性带状疱疹并红皮病患者,通过正确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魏仁红;朱爱凤;万美红;吴小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纯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人们已开始逐渐认识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及社会的益处.但近年来,尽管WHO及政府都积极宣传和推进纯母乳喂养,然而纯母乳喂养的现况仍不理想.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如医护因素、婴儿因素、母亲因素、产妇因素、分娩方式等.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综述了国内外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新依据,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王玙华;陈烨;沈利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诊老年患者滞留现况及对策分析

    结合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因素变化对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的影响,综述了急诊老年患者滞留影响因素及急诊长时间滞留带来的危害,归纳分析了缓解急诊老年患者滞留问题的相关对策.

    作者:程琳;施雁;李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疼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减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中心108例首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穿刺,观察组于穿刺前1 h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再消毒穿刺.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两组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记录穿刺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用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量表(GCQ)分别评估两组内瘘穿刺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穿刺的疼痛评分、状态-特质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整体舒适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前后平均收缩压和心率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后的平均收缩压和心率均较穿刺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稳定其血压和心率,减轻其疼痛带来的焦虑情绪,提高其透析舒适性、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勤;张帆;吕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