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

王玉梅;朴莲子

关键词:剖宫产率升高, 上升原因, 措施
摘要:我院从1997年1月~2003年12月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5.8%、42.5%、43.5%、51.4%、62.7%、69.4%、74.2%,7年来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察布查尔县各民族婴儿出生体重的现状分析

    对2002~2003年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 252名各民族新生儿进行调查.察布查尔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 300g,其中男婴3 400g,女婴3 200g,平均数为3 313 g,标准差为504.男婴出生体重较高,低出生体重率为6.3%,高出生体重率为5.9%.锡伯族婴儿的出生体重高于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汉族婴儿的出生体重介于锡伯族和其他3个少数民族之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低出生体重率较高(11.0%),回族次之(7.5%),锡伯族和汉族较低(分别为2.0%和3.0%).城镇居民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农村,农村低出生体重儿较多.在年龄分布上,20岁以下母亲的孩子出生体重低,其次是20~25岁,25岁以上的母亲其婴儿出生体重较高,年轻母亲的孩子低出生体重率较高.

    作者:郑苏;常薇;林文玉;许凤莲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与女性生殖器官感染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生殖器官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CT后容易合并UU感染,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故积极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邢成英;周应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头位难产231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早期发现胎儿持续枕横位、枕后位、头盆不称、体重过大.方法:通过产程曲线图观察产程可以早期发现头位难产儿.结论:要正确评估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分娩要素,尽早发现,正确、合理地处理因产力异常所致异常产程,可避免发生难产.

    作者:杜若燕;黄锦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肇庆市城区1994~2003年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生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出对策.方法:对近1994~2003年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4 307名新生儿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年份分成10个组,从新生儿性别、体重、城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肇庆市城区10年共出生9 329人,其中男性5 165人,女性64 164人;出生人口平均性别比为124,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较乡镇出生人口性别比146略低;城区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221g,较女性3123g高,经检验两者显著差异(t=11.15,P<0.01);乡镇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 181 g,较女性3 069 g高,两者有显著差异(t=8.14,P<0.01).同样,肇庆市城区出生的男、女新生儿的体重均高于乡镇出生的新生儿体重,经检验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肇庆市城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出生新生儿体重有逐渐增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曾巧平;彭丽;冼肖媚;孙建社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早期产后访视及护理体会

    产后7、14 d的早期访视延续了医院的功能,担当医院和产妇之间的桥梁.通过家庭访视进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的不良倾向,采取医学指导使母亲恢复健康-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罗晓娟;王毅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增城市2~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增城市2~12岁儿童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5岁儿童体重指数≥20kg/m2,6~12岁儿童体重指数≥21 kg/m2,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儿童肥胖的诊断标准,于2003年1~12月间在增城市随机抽取6所小学及6所幼儿园共3 848名2~12岁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与家庭社会因素、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 848名儿童中,肥胖儿童281人,肥胖率为7.3%.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年龄、父亲年龄、入睡困难、喜食鸡蛋等.结论: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郭铁军;陈凯;程敬文;唐建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私立幼儿园卫生保健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3年8月,我区按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调查信息表的内容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表明,私立幼儿园(所)与国立园(所)的数量比例是5 : 1,而儿童保健工作的软、硬件及工作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加强托幼机构政策性调整,保证幼儿在良好的卫生保健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和教育及卫生部门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孙艳;王淑华;程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妇女病普查疾病谱变化规律的探讨

    目的:分析妇女病普查疾病谱的变化,找出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探讨适应当前妇女病普查的项目和模式.方法:对1994~2003年广州市300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中18~70岁的20多万人次的妇女病普查结果统计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10年来,除了宫颈癌以及子宫脱垂外,妇科疾病普查中发现生殖道感染、妇科良性肿瘤发生率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发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妇科及乳腺恶性肿瘤发生构成比的排位中,乳腺癌高居首位.结论:妇女常见疾病谱发生了改变,防治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应作为妇女病普查的目的和中心.

    作者:武秋林;曾晓琴;李萍;曾芳玲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TNF-α、IL-10含量的观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SIRS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含量.结果:SIRS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43.17±19.36 pg/m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30.75±6.39pg/ml)增高(P<0.05),IL-10的含量(9.15±3.74 pg/ml)较正常对照组(5.03±1.24pg/ml)明显增高(P<0.01).结论:SIR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增高说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与细胞因子的释放相关密切.

    作者:郑岩;包进;赵宝友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致病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作者:陈萍;李小敏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正常新生儿早期喂养次数与血清胆红素关系分析

    新生儿由于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往往都有血清胆红素一过性增高.为使新生儿早期胆红素不致过高而影响婴儿的健康,本文对1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与血清胆红素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杰清;李军胜;刘丽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监测卵泡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

    目的:分析监测排卵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寻找适合临床准确预测排卵的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宫颈评分(CS)、B超、尿黄体生成素(LH)试纸、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MI)、基础体温(BBT)5项指标监测65例不孕症患者的184个不同月经周期的排卵情况.结果:B超、CS、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率分别为96.8%、85.1%、97.6%,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药物月经周期CS评分准确率为53.3%,与B超、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尿LH试纸预测排卵是简便、实用且准确率较高的监测方法.

    作者:敬明辉;李肖甫;唐新建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90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90例HFMD患儿,检测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激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同时90例患儿均做常规12导心电图.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HBD的异常率为10.3%,CKMB的异常率为31.1%,CK的异常率为38.9%,LDH的异常率为46.0%,AST的异常率为10.0%.心电图ST-T异常率为14.4%,发生早搏的为24.4%,传导阻滞的为27.8%,异位心动过速的为8.9%.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为19例,诊断疑似心肌炎的为15例.结论:部分HFMD患儿可存在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庞莉;史景琴;周岩;孙景辉;王志华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细胞学阴道镜及肿瘤固有荧光联合诊断仪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

    目的:评价联合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检测(简称固有荧光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lN)、宫颈原位癌、宫颈早期浸润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临床感染(SP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8例门诊病人行阴道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组织固有荧光检查,在阴道镜阳性或固有荧光阳性处取活组织检查108例,组织学证实有病变患者80例,将细胞学、阴道镜、阴道镜联合固有荧光检查结果与活检组织学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学诊断阳性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70.31%,特异度为94.43%,符合率为93.86%,假阴性率为29.69%,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道镜诊断宫颈阳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7.95%,阳性预测值为73.47%,符合率为93.03%,假阴性率为10.00%;阴道镜与固有荧光诊断仪共同检测,诊断宫颈阳性病变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3.13%,阳性预测值为74.07%,符合率为94.26%.结论:阴道镜及固有荧光联合检测用于宫颈病变检查,其准确性、可靠性均大于单纯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是容易被患者接受的、很有价值的、几乎无损伤的诊断方法.

    作者:蒲鸿鸥;万佳;魏秀清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与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以及妊娠期有糖尿病相关高危因素者与无高危因素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关系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50 g GCT),血糖≥7.8 mmol/L者做正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并对诊断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及GDM给予早期治疗,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 gGCT阳性率为10.65%,GIGT及GDM发病率分别为3.80%及3.48%.经早诊断、早治疗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围产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早期50 g GCT筛查,并对GIGT、GDM进行早治疗,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重点监测,减少了母儿的病死率.

    作者:郭华峰;朱景霞;刘瑞敏;张向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分析

    我院儿科采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1996年1月~2003年11月收住我科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8 d,早产儿19例,足月儿11例.硬肿分度: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1.5 d,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硬肿分度: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作者:耿秀娟;李海永;巩德强;孟宪芳;王晓静;蒋宝凤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3省27个县(市)剖宫产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婴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沈艳辉;李竹;陈新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雌三醇栓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雌激素与抗病原微生物中药保妇康栓合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雌三醇栓与保妇康栓各1粒,每晚睡前阴道内放置,7 d后每周1次,连用2个月.结果:临床近期治愈率为100.0%,对子宫内膜无明显影响,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升高.结论:雌三醇与保妇康栓联合应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效果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刘慧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

    我院从1997年1月~2003年12月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5.8%、42.5%、43.5%、51.4%、62.7%、69.4%、74.2%,7年来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作者:王玉梅;朴莲子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浅析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中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组人群,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VLBWI抢救成功率有较大的提高,预防并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可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淑娟;姜秀文 刊期: 2004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