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燕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两组间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主观幸福感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有所提高,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相关知识宣教对肠造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欲行直肠癌肠造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相关知识的讲解.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焦虑值.结果 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1.18±3.15)分,低于对照组的(50.54±3.90)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张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模式,提高传染病专科护士专业能力,试图找到更好的培养护士能力的佳教学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传染病肝病科室护士20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提供护理部常规理论培训和科室常规业务培训;观察组在前者之上提供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形式,对传染病专科护士专业能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专科以外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全面护理能力、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疾病预见性、学习主动性、护患沟通能力方面,观察组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教学有助于提高传染病专科护士专业能力,改善护理质量,使优质护理服务往更广方向发展.
作者:马艳琳;牛小霞;徐碧海;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采取有效的过程质量监控,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处于佳控制状态.方法 将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中,通过建立护理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设置质量安全园地、进行标准化床旁交班、强化不良事件根源管理、采取个体与体系追踪法进行护理过程质量控制,分析整理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和实施持续改进.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局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由以前的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三种质量分析方法增加至六种,对QCC、追踪法、失效模式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加,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2014年不良事件发生率4.6%,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3.2%,下降1.4%,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重病合格率、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病人满意率等五项护理质量结局指标与2014年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实现压疮零发生,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 过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儿童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能实现护理质量稳步提升,确保病人安全,是一种优质的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谢鑑辉;李枝国;丁川中;刘新;熊亮;熊华;朱丽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同伴教育法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体会,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内容,严格时间管理,注重流程质量控制,重视实习目标管理.结果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临床教学满意度提高.结论 同伴教育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到了持续改进.
作者:廖力慧;袁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SAQLI生活质量评分、血肌酐、体重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评分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AQLI评分、血肌酐两组均较前改善,体重较前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魏国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月以前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016年7月及以后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PLP各项评分、CLDQ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微信健康促进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并顺应时代发展,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盼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方法 通过自制动静脉内瘘渗血因素评估表,分析内瘘渗血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改进内瘘止血方法,建立标准化流程,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渗血率.结果 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渗血率由9.6%下降为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降低了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率,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使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止血操作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张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ortmann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干预面神经麻痹,能够显著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脏血供,在冠心病治疗手段中占有重要位置. 临床上主要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但因其危害较重,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配合处理. 2017年2月20日本科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9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程管理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程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华;唐晓英;祝艳;吴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利于患者血管的保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护理方面的难点和思考,研究报导PICC置管患者穿着传统病员服主要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护士为肘上PICC置管的患者维护、评估置管情况,或患者自我观察导管情况时,均需要将上卷、下拉袖口,繁琐、暴露面积大,尤其冬季,患者容易受凉,如需频繁观察或使用PICC置管,患者不愿意配合,耗费时间、护理难度增加而且存在牵拉脱管和观察不到位的风险. ( 2)静脉输液时输液管道只能从袖口进出,不方便管道固定,且输液管道隐藏在衣袖内部分较长,容易受压打折. (3)不能体现疾病特征. (4)不能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因此我们用双向耐高温塑料软拉链对传统病员服做了改进,设计了一款新型PICC置管病员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作者:缪云仙;杨晓娟;董泽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及抗医疗风险的能力.方法 2016年6月-12月本科共抽查270份在架护理病历进行了严格的质控,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 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组织护士学习并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护理文书的检查力度,对护理文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护士,督促其改进.结论 护理文书书写与护理操作同等重要,要重视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以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者:黄翔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0名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平均水平为(31.82±8.41)、抑郁平均水平为(51.03±9.14)、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75.00±15.57),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能被自变量(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解释28.3%,进一步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B能被一般人口学因素、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联合解释59.1%的变异.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现状并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方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属联合助产士全程陪产对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适龄足月初产妇100例,按产妇的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分娩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家属联合助产士陪产.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 h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家属及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100名产妇及新生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全程陪产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全程陪产模式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雅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野战卫勤训练中女护士的主要适应问题,以帮助女护士更好地适应野战卫勤训练,并期望为相关部门的野战卫勤训练提供启示.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名参加野战卫勤训练的女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结果 野战卫勤训练中女护士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适应状况、训练适应状况、心理适应状况3个方面.艰苦的野外生活环境、高强度长时间的野战训练、孤独感及归属感的缺乏等能给野战卫勤训练中女护士造成不适.结论 野战卫勤训练中应加强对女护士的野外生存能力、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帮助女护士更好地适应野战卫勤训练.
作者:朱小霞;石亚娜;席惠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此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保障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方法 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建立专科敏感指标、应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深化推进优质护理、规范院感监控、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危重患者护理指导单应用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分析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定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并完善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质控结果、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引用风险管理方法,强化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临床工作质量及效率.
作者:周芸;覃桂荣;刘素娥;凌静;徐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作用.方法 以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别及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由活动前的153.80 min降到了活动后87.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刘静;保金涛;王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行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行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人照护模式,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人照护模式应用于行动脉灌注化疗术恶性肿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2种鼻塞固定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鼻塞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对照组采取厂家配置固定帽的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塞脱落、鼻部及额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鼻塞脱出6/57(10.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5/56(2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1/57(1.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56(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M自粘绷带高举平抬法固定鼻塞,具有鼻塞不易脱落,不易引起皮肤损伤,维持稳定的气道压力,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齐彩云;杨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