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颌患者术后自制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白萍;姜莹;康晓伟

关键词:正颌外科手术, 自制负压引流管, 护理
摘要:总结了正颌患者术后自制负压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包括在护理过程中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妥善固定,观察与记录,严格无菌操作及管周皮肤的护理等.认为正颌患者术后自制负压引流管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患者面部肿胀、防止感染、降低疼痛感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体验式教学在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探索

    目的 探索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40名低年资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即分组培训,每组护士自行设计病例,设置场景进行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等角色的体验,分享角色体验的感受和自我评价,终由带教老师指导点评改进.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低年资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和综合满意度追踪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士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护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有助于护士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施银;焦维娟;王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作用.方法 以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别及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由活动前的153.80 min降到了活动后87.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刘静;保金涛;王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9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程管理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程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500 m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华;唐晓英;祝艳;吴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中施行舒适护理的方式及有效性评定

    目的 评定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施行方式及有效性.方法 将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接受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评分、术中生命指标(心率和血压)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105.26±6.35)分,术中高心率为(86.52±6.39)次/min,高血压为(114.25±4.36)mmHg,术后疼痛评分为(3.12±1.05)分,两组比较,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高值、术中血压高值、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手术患者提供手术室舒适护理可稳定其生命指标,提高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效果可观.

    作者:侯琳;查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简易呼吸器面罩固定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和研究使用简易呼吸器时用面罩固定带固定面罩与传统使用简易呼吸器时用手固定面罩,在需要紧急改善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需用简易呼吸器紧急改善通气的患者,按入住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在气道开放后,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期间,观察组用面罩固定带固定面罩进行通气,对照组用手固定面罩进行通气,观察两组SpO2开始上升所需时间,上升达目标值(≥95%)所需时间;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经口气管插管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两组SpO2开始上升所需时间,上升达目标值(≥95%)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简易呼吸器时用面罩固定带固定面罩,能够在患者需要紧急通气的情况下迅速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芝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例心电图引导定位下经左上腔静脉置入P ICC导管的分析与体会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技术在肿瘤化疗、全肠外营养等患者中应用广泛. PICC穿刺技术作为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一种有创操作,其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放置尤为重要,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血管解剖学变异等原因而发生导管异位率高达3.7%-4.0%[1]. 在正位过程中,由于反复的调整可能存在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局部感染,甚至发生淋巴漏等问题. 目前,观察导管尖端位置有X线定位技术和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2]. 国内有文献报道[3] ,使用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操作简单,对于ECG已出现特征性P波的患者,可不必行X线胸片即可确认导管已到达上腔静脉( SVC). 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是一种常见的体循环静脉畸形,在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ECG实时定位可及早发现异常.

    作者:张静;陈初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分析,制定骨科护理路径,将80例骨科患者根据单日和双日入院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常规性护理[1],实验组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对骨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和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日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进了护患沟通,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陶粉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术后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新的临床研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运动康复的有效作用机制、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康复及联合其它治疗方法的有益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等方面的进展.

    作者:洪惠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0名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平均水平为(31.82±8.41)、抑郁平均水平为(51.03±9.14)、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75.00±15.57),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能被自变量(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解释28.3%,进一步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B能被一般人口学因素、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联合解释59.1%的变异.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乳腺癌患者自我感受现状并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方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初期患者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方法 对10例血液透析初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定性资料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对透析存在较多心理顾虑,表现为家庭生活层面、社交层面、经济层面、职业层面及医疗层面的担忧.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包括分散注意力、倾诉、自我安慰及发泄.患者的需求体验包括透析相关知识、饮食相关知识、心理安慰、日常生活指导.结论 护士应根据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的情绪状况及需求体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作者:李伟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向耐高温塑料软拉链在PICC置管病员服中的设计与应用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利于患者血管的保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护理方面的难点和思考,研究报导PICC置管患者穿着传统病员服主要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护士为肘上PICC置管的患者维护、评估置管情况,或患者自我观察导管情况时,均需要将上卷、下拉袖口,繁琐、暴露面积大,尤其冬季,患者容易受凉,如需频繁观察或使用PICC置管,患者不愿意配合,耗费时间、护理难度增加而且存在牵拉脱管和观察不到位的风险. ( 2)静脉输液时输液管道只能从袖口进出,不方便管道固定,且输液管道隐藏在衣袖内部分较长,容易受压打折. (3)不能体现疾病特征. (4)不能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因此我们用双向耐高温塑料软拉链对传统病员服做了改进,设计了一款新型PICC置管病员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作者:缪云仙;杨晓娟;董泽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肿瘤患者P 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对本科2012-2015年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58例的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13例,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经临床观察总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所引起的多数并发症都可预防与处理,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重视,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作者:吴金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实验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出院后延伸护理采用传统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一年内遵医行为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及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瘤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延伸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能使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膀胱癌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根据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秀梅;罗葆华;李瑾;周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配合眼周穴位按摩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眼球按摩配合眼周穴位按摩护理效果.方法 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各25例,均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眼球按摩配合眼周穴位按摩.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明显增高,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球按摩配合眼周穴位按摩可明显增高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明显降低眼压,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俞密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2月至7月收治的88例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检查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图像检查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检查图像总体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冠脉造影患者检查的心理压力,提高检查图像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黄晓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过程管理在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过程管理方法在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受伤前、出院时、出院1月后和出院3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和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法).结果 两组骨折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低于受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提供过程管理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血液净化肾病血管通路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究对血液净化肾病血管通路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应用效果,为在临床中开展综合护理提供实践意义.方法 选取本科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利用SF-36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SF-36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0%;观察组满意度较常规组均明显提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140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70例.常规护理组按常规给予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种植牙自我维护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种植护理满意度及种植牙自我维护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的护理满意度及种植牙自我维护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张淑芳;刘晓芬;陈润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SAQLI生活质量评分、血肌酐、体重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评分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AQLI评分、血肌酐两组均较前改善,体重较前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魏国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