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洁;来茜;王银斌;潘红阳;蒋能辉;余春风;徐如君;赵力;张伟
肾细胞癌是一组起源于不同节段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无论是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还是生物学行为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类经历了多次演进[1].
作者:赵明;滕晓东;孙柯;程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下调Wnt通路活性对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PC9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株)与PC9/AB2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株),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9与PC9/AB2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TOP Flash)分别检测PC9和PC9/AB2细胞株Wnt通路的转录活性.采用β-catenin序列特异的siRNA抑制PC9/AB2中Wnt通路的转录活性后,用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CCK8检测干预后细胞增殖情况.干扰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下游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下,PC9/AB2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明显增高(P<0.05).PC9/AB2细胞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C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0,P=0.000).TOP Flash结果显示,PC9/AB2细胞株中Wnt通路的转录活性高于PC9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08).抑制Wnt通路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对药物敏感性增强(P<0.05).下调Wnt通路活性后p-ERK1/2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他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抑制Wnt通路活性可部分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
作者:方霞;顾盼;周彩存;任胜祥;罗本芳;曾郁;吴运瑾;赵印敏;朱旭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调控正常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可塑性(cellular plasticity)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发生EMT的细胞可以失去上皮细胞的某些特性,如细胞间的黏附性、细胞极性、表达E-cadherin等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的特征,如细胞具备运动能力、侵袭能力、抗凋亡能力等.EMT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过程,多种信号都能够触发EMT过程,如生长因子、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缺氧等,各种能触发EMT过程的信号和转录因子构成了一个信息网络,其中Twist、ZEB1和Slug是直接或间接抑制E-cadherin表达和调节细胞抗凋亡及运动的3种重要转录因子.EMT与上皮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非常多,对于肿瘤浸润、转移以及对药物治疗的抗性等都有作用,但在淋巴造血肿瘤中研究很少.
作者: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女,56岁.绝经2年,阴道流血3个月余,于2012年8月20日收入院.B超提示子宫肌瘤,双附件区占位.妇科检查:子宫大小7 cm×5 cm×4 cm,双附件区触及直径6~7 cm包块.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前位,宫底部浆膜下见直径约2 cm结节,左侧阔韧带见大小6 cm×7 cm结节,左附件无异常.右侧输卵管系膜见大小约5 cm×5 cm包块,表面附着于输卵管,卵巢位于肿块后方,与肿块界限清楚,外观无异常.
作者:刘仁乔;张振寰;潘敏鸿;张智弘;范钦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Ⅸ(CAⅨ)、PAX2及PAX8在不同类型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155例不同类型肾肿瘤及4例远处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癌进行CAⅨ、PAX2及PAX8的表达检测.选取96例癌旁肾组织、8例透明细胞性肝癌和2例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作对照.结果 (1)CAⅨ在94.0%(63/67)的透明细胞性肾癌中表达,77.8% (49/63)呈弥漫强阳性,在乳头状肾细胞癌、集合管癌和肾盂尿路上皮癌有不同程度表达,均呈灶状阳性,而在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和癌旁肾组织均不表达.4例远处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癌均为弥漫性强表达,CAⅨ在透明细胞性肾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无关(均P>0.05).透明细胞性肝癌和透明细胞汗腺瘤呈灶状阳性.(2) PAX2在各种肾上皮性肿瘤以及透明细胞性肝癌和透明细胞汗腺瘤均有表达.(3) PAX8在各种肾上皮性肿瘤均高表达,肾盂尿路上皮癌低表达(4/10),而8例透明细胞性肝癌和2例透明细胞汗腺瘤均不表达.(4)CAⅨ对透明细胞性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AX2对肾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PAX8对肾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AⅨ是透明细胞性肾癌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免疫标志物,可用于透明细胞性肾癌与其他类型肾上皮性肿瘤以及其他非肾源性透明细胞肿瘤的鉴别.PAX2对肾肿瘤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PAX8对肾源性上皮性肿瘤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应用上述3种指标对肾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张伟;于文娟;夏岩;刘燕;刘小玲;庄洁;李玉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人前列腺腺体主要由3种细胞构成,即分泌细胞、基底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基底细胞约占前列腺细胞总数的10%左右,不具有分泌功能,被认为是前列腺的多潜能干细胞[1-2].前列腺不同分区基底细胞分布有所不同,前列腺周围区92%的腺体可见到典型的基底细胞,而在移行区仅为18%[3].光镜下基底细胞圆形,细胞小,细胞核大而不规则,细胞质少.免疫表型上高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和p63呈阳性表达,也可出现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高表达[4].
作者:王功伟;沈丹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16例膀胱PUC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染色观察,并进行随访和文献复习.结果 本组患者男15例,女1例;年龄40~85岁(平均64岁),60岁以上者11例.首发症状大多数表现为肉眼血尿(15例).组织学上,瘤细胞黏附性差,多弥漫排列,也可呈条索状、乳头状、巢团状或腺泡状,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深染,呈显著的浆细胞样,核分裂象易见.多数瘤组织侵及固有膜或肌层.12例伴有尿路上皮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16例患者组织中AE1/AE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CK18均为弥漫强阳性,CK20和uroplakinⅢ各9例阳性,p63和E-cadherin分别有11例和10例表达,癌胚抗原阳性12例,p53阳性13例,CD138阳性15例,Ki-67阳性指数5%~70%(平均30%).而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LCA)、κ、λ、S-100蛋白、HMB 45、MelanA、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结蛋白均阴性.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3例分别于术后3、27个月和5年死亡;2例复发,其中1例带瘤存活25个月,1例术后无瘤生存43个月;余8例术后7个月至10年健在.结论 PUC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罕见亚型.免疫组织化学CK7、CK20、p63和uroplakinⅢ阳性,波形蛋白和LCA阴性有助于其诊断.
作者:张伟;蒋艳霞;刘燕;于文娟;赵辉;李玉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iR-150-5p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即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11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和4个胰腺癌细胞系中miR-150-5p的表达,脂质体介导的化学合成miR-150-5p类似物转染PANC-1、MIA PaCa-2、BxPC-3和AsPC-1细胞系,并采用qRT-PCR法在PANC-1、MIAPaCa-2细胞系中检测转染效率;采用CCK-8检测miR-150-5p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在PANC-1和MIA PaCa-2中分别使用PI/FITC双染法和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50-5p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miR-150-5p在11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在4种细胞系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均P <0.05).转染miR-150-5p mimics可有效提高4种胰腺癌细胞中miR-150-5p RNA量(P<0.01).转染72 h后miR-150-5p可显著抑制AsPC-1、BxPC-3、MIA PaCa-2和PANC-1细胞生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50.7%、48.6%、30.8%和42.3%(P<0.01).与对照组比miR-150-5p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P<0.01).MIAPaCa-2中与对照组比miR-150-5p能够显著升高G1期细胞百分比(P<0.01),MIA PaCa-2和PANC-1中与对照组比miR-150-5p能够显著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均P<0.01).结论 miR-150-5p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150-5p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阻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孙洋;金香兰;张婷婷;贾从伟;陈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医疗领域中体现为不断发展的远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是通过快速的互联网连接和在专用设备的帮助下,使医师可以为在不同机构或地区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方法.
作者:关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长度约为200 kb,由28个外显子组成.EGFR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由细胞外的配体结合结构域、跨膜的疏水结构域以及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三个部分组成,在肿瘤的增殖、抑制凋亡、去分化、侵袭和转移、血管生成等关键特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李莎;张丽娟;胡海旭;徐春红;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全自动染色机已在各级医院病理科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目前已有较多使用自动染色机的报道,但使用冷冻切片自动染色机尚少见报道.我们在2012年8月引进英国赛默飞世尔LinistatTM直线型自动染色机,用于冷冻切片染色,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染液配制和浓度的调试,提高了冷冻切片制作效率和染色质量.
作者:胥维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ix1和Six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ix1和Six4在29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9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Six1、Six4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2.9%(213/292)和56.2%(164/29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3.2% (97/292)和32.5%(95/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检验结果显示Six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生存状态相关,其在死亡组患者的阳性率82.3% (130/158),明显高于生存组阳性率61.9%(83/134,P<0.05).Six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浸润深度越深其阳性率越高.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Six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P<0.05).Six1蛋白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51.9% (41/79)高于阳性组的43.7%(93/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79,P =0.043),其他临床参数与预后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Six1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ix1和Six4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Six1蛋白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临床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魏巧;郁玮玮;赵快乐;傅小龙;朱正飞;秦广琪;陈欢;张颛顼;顾燕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男性肿瘤,在男性致死性肿瘤中排第六位.2008年全世界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约899 000例,死亡病例约258 000例,其中72%的新发病例和5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1].亚洲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是低的,然而近年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以中国上海为例,前列腺癌发病率由1974-1977年的0.8人/(万人·年)上升到1998-2002年的6.9人/(万人·年)[2].不断上升的发病率使前列腺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高巍;滕梁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性,也是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转移已有很多研究,但仍没有产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成果.从结直肠癌经典形态学观察发现,肿瘤在浸润转移过程中存在形态学的可逆性变化,以后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结直肠癌细胞有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过程的存在[1-2],由此认为EMT在结直肠癌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淑珍;张红河;来茂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在欧洲已成为一种进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及预测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之一.我们同时应用DNA定量分析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进行筛查,对异常病例进一步用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部分异常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以探讨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萍萍;顾依群;王军;周秋立;王爱春;孙笑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羊水吸入和羊水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HE染色形态学的判断,同时结合临床经过及全身其他脏器改变作出诊断.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病理医师的形态观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羊水吸入和羊水栓塞发病迅猛,患者常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1].再者,由于各种原因,病理检查不能及时进行,导致组织自溶/使典型材料缺乏,或血管内皮和(或)肺泡上皮脱落干扰使形态学特征不典型,或由于栓塞于脏器小血管内的羊水成分数量较少,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临床常因缺少可供客观判断的标志物而导致医疗纠纷.我们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兔单抗标记技术,结合常规鼠单抗标记方法,旨在研究和筛选出特异性羊水角化细胞标志,为羊水吸入和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提供客观检测依据.
作者:王金洁;来茜;王银斌;潘红阳;蒋能辉;余春风;徐如君;赵力;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发生于泌尿道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3例发生于泌尿道的绒毛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大体改变、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EnVision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和总结.结果 3例均为中老年男性,均因血尿及黏液尿就诊.内镜显示例1为膀胱顶壁广基息肉样物,例2为输尿管下段实性占位,例3为肾盂菜花状肿物.镜下观察,例l显示纤细的乳头状结构和假复层柱状上皮,伴有丰富的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部分瘤细胞具有中度异型性;例2与例3为绒毛状腺瘤与低分化腺癌并存,肿瘤部分区域为绒毛状腺瘤,局灶绒毛相互搭连成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并与浸润性低分化腺癌相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例中肿瘤细胞均表达CK20、癌胚抗原、上皮细胞膜抗原及MUC-1,均不表达CDX-2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例2与例3中乳头状腺瘤与低分化腺癌成分的免疫表型一致,所不同的是在腺癌中p53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 泌尿道绒毛状腺瘤较为少见,可发生于膀胱、脐尿管、肾盂、输尿管及尿道等处,常伴发恶性肿瘤,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完整切除并充分取材,以防漏诊.
作者:殷舞;莫祥兰;温宗华;周祥祯;周敏燕;韦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对血尿患者而言是易获得且无创性的良好检查手段,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由于细胞学形态接近正常,同时因炎症或结石常会引起尿路上皮的细胞学不典型性,难与低级别癌区分,其敏感性偏低,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细胞异型较大,敏感性相对较高.多点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认为能增加尿液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尿路上皮癌发生染色体和基因改变是细胞学检测异常呈阳性的基础,很少研究涉及各级别尿路上皮癌染色体和基因改变的发生率和特征,我们同时检测细胞学和石蜡标本的肿瘤组织第3、7、17号染色体和9p21基因异常的发生,探讨其在脱落细胞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立;殷于磊;朱雄增;陈燕;卢晨;余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