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缓解顺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徐永红

关键词:中药泡洗, 甲钴胺, 口服环节, 顺铂神经毒性, 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缓解顺铂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因顺铂剂化疗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33例住院患者,观察组17例,采用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缓解神经毒性;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9.41%,明显低于对照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用药,效果明显,二者配合有助于患者康复。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0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气道护理体会

    总结了10例群体性特重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使用加长型气管切开套管、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湿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规范液体管理等护理措施。认为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型号的气管切开套管、加强机械通气管理、关注气道湿化、早期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规范液体管理等综合措施能提高特重烧伤患者气道护理质量。

    作者:程念开;沈蕾;张骏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大肠息肉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大肠息肉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完善大肠息肉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培养护士的协作精神。

    作者:谢新花;郑华珠;林蓉金;周慧;徐惠华;陈映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要声明

    作者:当代护士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液囊空肠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液囊空肠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导管,可以保证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8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导管应用及护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及临床护理方面等,认为此导管操作环节简单,护士易于掌握,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疾病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闻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对HIV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例HIV孕妇,在围手术期间进行了术前术后访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消毒隔离等护理干预。结果9例HIV感染的孕妇能主动地配合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未出现医源性感染。结论正确的护理有利于HIV感染的孕妇以健康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文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PICC换药时消除敷贴痕迹的方法

    临床上PICC穿刺的患者一般一周需要换药一次,但是由于敷贴贴在皮肤上的时间比较长,会留下难以消除的胶贴痕迹,用酒精或盐水棉签反复擦拭都很难消除。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又快又有效地去除胶贴痕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宇;陈凤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对哮喘患者近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对哮喘患者近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1 s呼吸气体的容积( 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自我健康关系、对刺激源反应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体化系统性护理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石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对调查后导致影响老年手术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进行干预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粘弹性绷带在ICU各管道中的应用

    ICU是集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不仅病情危重且患者身上的管道居多,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作为临床护士,必须要做到管理好这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责。护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者生命。本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将自粘弹性绷带应用在 ICU 各管道中,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斌;胡秀壬;钟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弹力绷带在导尿管固定中的应用

    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后气囊会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固定导尿管防止导管滑脱,但是,因治疗及护理患者需要在床上主动或被动翻身活动,多次反复移动患者身体,留置导尿管极易受到外力牵拉而脱出。因此,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可以预防意外脱管及拔管。且有报道尿管固定不牢,反复移动会增加尿道壁与膀胱壁的损伤机会,导致机械性炎性反应的发生。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我们使用弹力绷带双固定导尿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1]。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童医院特需留察输液区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童特需门诊留察输液区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科输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输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患者从就诊流程、环境介绍、输液过程的病情观察、疾病的健康宣教、婴儿喂养指导、心理支持等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实施前后的医嘱执行错误率及随机调查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两年来,与未实施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 P<0.05),医嘱执行错误率下降( P<0.05)。结论在儿童特需留察输液区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嘱执行错误率,更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其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作者:徐丽芳;莫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6年Ⅱ类继续教育学分答题卡(4)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急救与护理

    总结了28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及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认为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抢救关键,而严密观察病情,做到规律透析、合理饮食、控制血压等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顾红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胰岛素访谈工具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胰岛素访谈工具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期间首次遵医嘱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使用胰岛素访谈工具。比较两组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是否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情况以及对胰岛素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前两组是否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情况以及对胰岛素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接受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胰岛素访谈工具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知情况,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作者:舒婷;杨海燕;陈琳;温春苗;龚冬娥;邓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QCC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质圈的活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所设目标值为79.53%,从改进前的76.81%上升至82.26%,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QCC活动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满意度,同时也加强了成本控制。

    作者:付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总结了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不同部位穿刺的方法,包括患儿无特殊情况时宜为其选用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输液末梢循环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静脉穿刺,如颈静脉、腋静脉和股静脉等;认为当患儿患有某些特殊疾病不宜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时,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试用胸腹壁静脉留置针;而在抢救危重患儿时宜选择颈静脉、腋静脉、股静脉等近端部位穿刺,能为危重患儿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曾兆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在骨科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医护合作模式下湿性愈合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慢性伤口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及湿性愈合治疗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用碘伏纱条、酒精以及双氧水换药;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医护共同参与下运用湿性换药法行换药处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创面换药的次数、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度、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等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明显优于干性愈合,湿性愈合时新型敷料的临床运用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提前愈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值得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霞;王群;何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6年当代护士杂志社学术会议安排与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锻炼对缓解长期血透患者疲劳的影响

    目的:评估心理和体能锻炼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行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和体能锻炼指导,根据疲劳感测试量表计算干预前和干预一月后以及两月后两组患者的疲劳指数和疲劳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疲劳评分(4.85±0.22)分,干预一月后为(3.01±0.17)分和干预两月后为(3.03±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疲劳率为97%,一月后疲劳率为81.9%,两月后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透析前进行心理和体能锻炼有助于减轻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作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作者:韦彦芳;蒋慧;冯喜;韦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