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彦芳;蒋慧;冯喜;韦慧芳
自2007年7月德州市成立“120”调度指挥中心以来,本院也同时设有专职接警人员,负责完成指令性院前急救任务。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近8年接警的经验和沟通技巧,主要包括“120”接警人员的五大角色功能,提升了为患者健康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为“120”接警人员是院前急救流程中不可缺少重要角色,充分地发挥了其在紧急医疗援救体系中的独特又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杜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实施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个体化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后第2 w末接受SF-36测评其生活质量水平,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肺癌放疗患者,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蔚;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过程中,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进行吸氧,对照组直接使用人工鼻进行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aCO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PaO2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的过程中,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的使用能减轻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
作者:钟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导乐陪伴分娩不仅是产时服务的一项适宜技术,也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对导乐陪伴分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该技术可以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支持和帮助。导乐陪伴分娩既能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又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对保障母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C+CIK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较一般治疗好,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平波;冯明;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包括部位的选定方法、穿刺操作流程、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以及穿刺过程及其前后的护理干预要点,为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操作水平与成功率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李改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对调查后导致影响老年手术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进行干预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50例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器械的准备,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管线管理及密切的术中观察,器械护士实施严格的物品清点和无菌操作,并根据手术进展密切配合手术。认为默契的配合和科学的管理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能与手术配合技巧,能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作者:李霞;江小红;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8例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三个症状评分除恶心呕吐评分外、六个单项评分除经济困难评分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秀云;李静;张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维和女队员在特殊环境执行特殊军事任务时的心理障碍、导致焦虑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定,将维和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初期、中期、末期发放问卷12份,现场作答及时收回,回收率为100%。结果统计问卷发现初期轻度焦虑3人(25%),中度焦虑2人(16.7%);中期共计7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包括轻度焦虑2人(16.7%),中度焦虑4人(33.3%),重度焦虑1人(8.3%);末期焦虑人数出现回落,轻度焦虑2人(16.7%),中度焦虑1人(8.3%)。结论整个维和期女队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任务的执行,需及时分析焦虑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影响,增加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李嘉华;李杨;韩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当代护士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患者拒签口腔修复知情同意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0例口腔修复科拒签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主要拒签原因。结果口腔修复拒签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担心修复不成功;担心费用过高;担心医生逃避责任。结论拒签修复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普遍存在各种心理压力因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主要的拒签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
作者:陈润元;刘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缓解顺铂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因顺铂剂化疗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33例住院患者,观察组17例,采用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缓解神经毒性;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9.41%,明显低于对照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洗联合甲钴胺口服用药,效果明显,二者配合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徐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需要进行各种管道的留置,而在留置过程中被无意拔除的情况,其中包括患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拔管,也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拔管[1]。它的危险性仅次于导管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护理人员护理难度及医疗成本,而且增加患者痛苦、造成患者局部损伤,甚至可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2]。同时频繁的置管也会加重机体机械损伤,增加感染机会,从而使院内感染率上升[3]。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 Bundles of Care),简称集束护理,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某种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4]。本科收冶1例晚期肝癌合并大量腹水的患者,患病一直间断采用留置腹腔引流管定期释放腹水,曾在上海、江西等多家医院出现反复非计划性拔管二十余次,留置短5天,长10天。本次通过集束护理的方法成功防止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为患者成功留置一月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撤机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肌无力、药物和营养、原发病控制不力、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撤机时机选择不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常瑶;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用于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72例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患者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配合能否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胃内病变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治疗成功率达100%;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4.17%,未见穿孔发生;术后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有效护理,能明显减少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Waterlow计分表对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应用Waterlow 计分表作为评估工具,通过对新入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结果2014年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上报率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1)。结论 Waterlow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防压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
作者:陈川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气管切开术后常规在系带板与皮肤之间放置开口纱布垫,且每4~6 h伤口护理需更换纱布垫。常规是采用8 cm ×10 cm纱布块从中间剪开3/5开口制成纱布垫。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黏稠,不易吸出,灰尘、异物等直接落入呼吸道,通常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纱布,此方法仍有多种弊端,其不足之处因过去是一字型开口,而气管切开导管管径约1.0 cm,行伤口换药时,导致纱块外缘留有缝隙,通常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纱布,为避免此缺陷,本科将纱布块进行改良制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芒;谢岩;杨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大肠息肉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完善大肠息肉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培养护士的协作精神。
作者:谢新花;郑华珠;林蓉金;周慧;徐惠华;陈映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