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侯红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 PCI术, 抗凝治疗
摘要:总结了39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饮食、药物管理。认为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做好宣教与指导,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化疗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皮疹出现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脱发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化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巨凤;沈峰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指导及宣教、术后病情观察、饮食以及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认为手术期间的精细护理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特重度烧伤患者在ICU的管理

    总结了1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在ICU的管理,主要包括良好的医疗环境,连续动态系统的高质量救治,规范化、目标化管理,镇静镇痛管理及心理护理。认为良好的ICU管理可以提高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

    作者:孙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共5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每日疼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每日疼痛次数减少(P<0.01),疼痛时间缩短(P<0.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82.8±3.9)分。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腹痛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于晓莉;秦雅莉;刘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便携式吸痰车的制作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装置由中心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吸痰护理盘两个分散独立体组成,存在许多弊端,护士抢救患者吸痰时,物品不能一次性到位,工作效率低,费力费时,摆放混乱。为方便抢救患者,减少吸痰用物往返取放的时间,本科于2013年10月自行研制便携式吸痰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雪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惠尔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康惠尔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选用康惠尔12 cm×12 cm泡沫敷料(渗液吸收贴)为气管切开换药的敷料,对照组以普通无菌纱布代替。结果实验组切口处皮肤红肿、渗血渗液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换药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泡沫敷料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处渗血渗液、皮肤红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换药间隔时间延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沈亚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惠尔敷料外用对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惠尔敷料外用对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有压疮的住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再合理选择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康惠尔泡沫敷料、康惠尔银离子敷料、康惠尔清创胶。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选用传统无菌纱布敷料。比较两组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康惠尔敷料对于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尹晓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率的实践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通过组建“清清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订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结果活动前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χ2=44.298,P<0.001;活动后,由体位不正确或更换体位的时间不正确、鼻饲方法不正确、留置深度不合适、胃管位置变更引起误吸发生率降低,圈员素质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的管理,不仅降低误吸发生率,且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作者:龚放华;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边远山区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边远山区的应用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试点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实验组,普通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切实提升了住院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董群凤;刘凌燕;陈天燕;郭发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50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服用抗结核药物、加强营养支持、进行深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持续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出院后定期随访,并进行功能锻炼。认为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对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治愈起重要作用。

    作者:蔡正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n=42)在此基础上使用面罩给氧治疗,观察组(n=45)在此基础上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6.2%)(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发绀消失时间,气促、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君君;蔡照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预付挂号费”模式在出院复诊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了“预付挂号费”模式在出院复诊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方法为患者在出院时,通过医生工作站为患者预约挂号,患者凭打印的预约申请单在离院前完成号费的缴付并取到复查当日号票。认为这一模式大化地方便了患者,确实缩短了候诊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护理

    总结了9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痛、避免急性期劳力、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的实践探索

    目的:研究提升护理质量及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并探讨管理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0名患者以及在本院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后,对80名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知识测试,另外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年间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P=0.000明显表明了改进前后的差异。(2)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总体评价、护理人员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全方位照顾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施改进措施之后,不良事件的上报例数及发生数量大幅度降低,而上报及时率提高。结论通过改进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不良事件也得到控制和改善,因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黎;张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胸腔镜下微创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10例胸腔镜下食管断端吻合及食管气管瘘修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访视,物品、仪器及器械准备;术中患儿的体位摆放、保暖、输液、病情观察、胃管管理;术后交接班和仪器的保养工作。认为认真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刘小艳;姜定湘;韩晓燕;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穿刺部位对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ICU患者不同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住院的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2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6.67%。股静脉穿刺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股静脉穿刺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早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 ICU患者股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发生感染时间更早;可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艳;吴桂琴;吴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加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02)。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

    作者:罗长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量化考核在门诊输液应用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门诊静脉输液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制定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综合素质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具体细则。结果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自2008年12月实施量化考核至2013年底,本所门诊输液量为182366人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8.5%,患者表扬信增加了14倍,受各项奖励共51人次,受各项处罚共11人次)。结论量化考核是一种有依有据、公平公正、高效高能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祝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总结了58例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体会,包括电话随访、开展造口患者联谊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林渲果;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PDCA循环进行压疮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压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护理部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压疮质量管理,建立了压疮质量管理小组,修订了管理流程,重视了管理上关键的薄弱环节。结果医院压疮的漏报率、瞒报率以及院内压疮发生例数在逐年下降,而压疮的治愈率也在逐步提高。结论本院将PDCA循环应用于压疮质量管理中,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