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放华;杨燕妮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的人格特征及差异,为医学院校、医院对实习护生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进行相关培训、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三甲医院实习的9所大专、本科院校的全体实习护生,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作比较。结果实习护生较20~29岁年龄段的全国常模更外向、情绪更稳定;大专实习护生较本科实习护生更善于掩饰;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外向;在性别、是否喜欢和愿意从事护理行业方面实习护生的人格特征无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可根据实习护生人格特征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
作者:彭雪茹;戴婵;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畸胎引产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了入院前的心理护理、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前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后的心理护理、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和产褥期的心理护理。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在畸胎引产患者身心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统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能量摄入的影响。方法以内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实验组在常规营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系统营养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测量血糖、调查患者能量摄入情况。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血糖和每日摄入总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营养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每日摄入总能量,降低患者血糖。
作者:张友玲;丁小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活动方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表现,监测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肢体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踝上5 cm、髌下10 cm肢体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髌上10 cm肢体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张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注射用兰索拉唑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是碱性化合物,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溶于碱,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出现变色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娟;杨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提升护理质量及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并探讨管理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0名患者以及在本院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后,对80名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知识测试,另外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年间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P=0.000明显表明了改进前后的差异。(2)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总体评价、护理人员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全方位照顾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施改进措施之后,不良事件的上报例数及发生数量大幅度降低,而上报及时率提高。结论通过改进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不良事件也得到控制和改善,因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黎;张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加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02)。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
作者:罗长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8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护理及转归,特别是临床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康复指导。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药、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饮食、用药、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调节,使该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尽量避免重症UC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浦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国内外急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急诊预检分诊、急诊监护室及留观室以及急诊患者陪检转运中的应用现况,认为该评分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但目前存在佳触发值不统一、研究样本量小等不足。希望后期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形成资源共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作者:王钰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用单盲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从入院开始,迟不超过24 h进行功能再学习方法(MRP)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0、20、30天康复训练后,2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更明显,两组的患肢肌力、身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方;陈芳;陈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腹腔镜手术脐孔清洁消毒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脐孔皮肤清洁的现状及重要性、脐孔皮肤清洁方法、碘伏的作用及脐孔清洁消毒护理展望。认为寻求一种简单、经济、可行的腹腔镜手术脐孔清洁消毒措施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孙晓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术前体位指导训练以及术中改良舒适体位),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手术体位,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头颈部后仰时间以及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大于对照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头颈部后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应用,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罗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分析了10例高龄患者疝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原因有:心理因素、年龄因素、麻醉药物、睡眠紊乱、低氧血症等。主要措施有: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用药指针、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低氧血症。认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EVl、FEVl%预测值、FEVl/FV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改善其肺功能,还能减轻抑郁及焦虑情绪,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肠息肉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围术期实施循征护理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转变,循证护理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郝灵芝;宋莹;张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ICU青年男护士临床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7月至今招收的9名应届毕业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进行录音和笔录,整理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ICU青年男护士临床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情绪、缺乏社会认同感、工作环境的压力、职业对比落差及角色冲突。结论根据心理问题提出的对策有:扩大男护士队伍、加强职业思想教育;提高男护士社会地位;加强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训;发挥男护士在ICU工作的优势;提高男护士的自我认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作者:张晓英;张琴;潘明华;范叶君;周艳;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电监护是所有危重症患者监护的方法之一,然而血氧饱和度探头经常因患者的穿衣、活动时被取下,而易被摔坏,过去本科采用普通绷带固定血氧探头,但此法若松紧不适宜易导致血流不畅、出现勒痕,自2013年2月至今本科采用耐乐固固定血氧探头,共固定150人次,取得良好的效果,耐乐固是自粘弹性绷带具有粘度适中、固定可靠,有一定防水作用,能够有效保护心电监护血氧探头,延长其使用寿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武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PMN)起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临床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07%~0.17%[1-3]。原发于椎管内的黑色素瘤(ISPMN)则更罕见。ISPMN好发于脊神经根附近,多为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根痛常为初表现。由于高位颈椎椎管内有脊髓和延髓的延续部分,与呼吸、心跳中枢具有密切联系,且此类疾病的病程往往很长,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颈2~3椎管内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现将该病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本院血液净化科近四年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成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净化管理、组织管理,强化质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制订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措施等。认为通过规范化管理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雪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1例湿性愈合疗法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处理步骤为清洗、涂药、覆盖敷料。认为将湿性愈合理论运用在液体渗漏导致的组织损伤中,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液体渗漏致组织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立华;刘辉霞;曹敏;苏雨霞;袁崤琴;刘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