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影响

罗莎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体位, 舒适度,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术前体位指导训练以及术中改良舒适体位),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手术体位,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头颈部后仰时间以及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大于对照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头颈部后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应用,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对未婚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婚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以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术中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是患者身心舒适、积极配合手术的保证;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许素娜;陈铭华;蔡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结了8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护理及转归,特别是临床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康复指导。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药、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饮食、用药、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调节,使该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尽量避免重症UC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浦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滋润膏(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104例在本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均接受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换药治疗)、对照组43例(均接受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的一般换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疗效明显优于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一般换药治疗。

    作者:徐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总结了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意外拔管、堵管、内出血等。认为及时对不安全因素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四川省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引起压力的相关因素,为管理者减轻手术室护士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人口学问卷、中国人亚健康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四川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85名手术室护士的一般情况、亚健康状况、工作压力源进行研究。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维度的均分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2.46±0.87)分、护理工作及专业问题为(2.23±0.82)分、环境及资源问题为(2.25±0.76)分、病人护理问题为(2.20±0.70)分、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为(1.86±0.79)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引起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结论手术室护士承受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方式缓解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作者:白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护理

    复杂先心病一直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点,术后的护理特别是在ICU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重则患者死亡。复杂先心病中心脏合并多种畸形会给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带来严重的挑战。本科于近期收治1例罕见复杂的先心病患者,其特点是镜面右位心、左室双出口合并室缺、房缺、三尖瓣关闭不全,迄今尚未见类似病例的国内文献报道。本科成功完成该例患者左室双出口根治、室缺修补、房缺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反复,现将其护理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雯薰;雷立;徐鹏;胡腾;朱学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例幼儿指尖离断的术后护理

    幼儿指尖离断为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事故,由于患儿年龄小,护理难度大,故掌握好良好的护理方法对于再植的成功非常重要。本院收治了2例幼儿指尖离断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董雨青;田献;潘希贵;管同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用单盲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从入院开始,迟不超过24 h进行功能再学习方法(MRP)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0、20、30天康复训练后,2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更明显,两组的患肢肌力、身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方;陈芳;陈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5例毒蜘蛛蜇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本院35例毒蜘蛛蜇伤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毒蜘蛛蜇伤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迅速清除体内毒素,及时应用解毒剂、处理并发症,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孟娟;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合并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护理

    颅锁骨发育不全又名遗传性颅锁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膜性骨骨化不全,尤其是颅顶骨与锁骨发育障碍性疾病[1]。国外1765年Morand首例报道,近年国内亦见少数病例报告,常为遗传性发育障碍,半数以上有家族史[2]。致病基因已证实称“RUNX2位”,在第6染色体P21上,控制成骨细胞特殊转录因子基因突变,影响范围包括头骨骨化慢,骨缝密合极慢,可能到4岁才慢慢骨化一直到成年还未完成,发生率约1/1000000[3]。肺炎伴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合并颅、锁骨发育不全更增加了治疗护理的难度,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则可有效地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罗荣琼;李秀春;夏佳;唐艳;刘青青;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小儿肾移植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肾移植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的肾移植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而且比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更能有效地治疗肾衰。成功移植一只肾能够提供比透析多10倍的功能。移植患者与透析患者相比,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的质量更高。大多数患者比透析时感觉更好,更有体力。对尿毒症患儿来说,成功的移植能改进甚至完全纠正骨骼发育迟缓、性成熟障碍、认知和心理功能损害,更是摆脱了长期透析带来的痛苦[1]。但由于儿童肾移植与成人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所以护理的要求和内容也有所不同。2013年4月本科收治1例尿毒症患儿并顺利实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周凤霞;刘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3年3月至11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及手术时间、功能锻炼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住院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和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和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对老年骨折的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吕云霞;罗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室的抢救及护理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医护之间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Ⅲ期临床药物试验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药物试验管理规范进行处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依从性,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送医到村模式对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送医到村的工作模式对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参与率的影响。方法将不同乡镇的应检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送医到村工作模式,对照组采用原来的工作模式。比较两组对象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宫颈癌筛查率。结果观察组的应检对象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宫颈癌筛查参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送医到村模式能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美伶;雷国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塑料便盆防刮伤的技巧

    众所周知,塑料便盆有着经济实惠、使用简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在医院患者当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常常由于患者过于肥胖、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患者家属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过多例患者被刮伤事件。市场上防刮伤的新型便盆较少见,购买困难或价格较贵。因此,笔者根据临床护理经验,采用患者内裤为便盆“穿”上自制保护套(如图所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杰梅;朱紫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结了ICU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影响这些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认为针对ICU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可以促进病体的康复。

    作者:赵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