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玲;丁小敏
总结了5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器械、物品及手术间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配合及其他注意事项。认为精心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关节镜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是保证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威;董剑云;唐桂琴;曹静静;宋丹丹;张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术前体位指导训练以及术中改良舒适体位),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手术体位,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头颈部后仰时间以及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患者舒适度大于对照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头颈部后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应用,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头颈部疼痛、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罗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医护之间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0例胸腔镜下食管断端吻合及食管气管瘘修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访视,物品、仪器及器械准备;术中患儿的体位摆放、保暖、输液、病情观察、胃管管理;术后交接班和仪器的保养工作。认为认真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刘小艳;姜定湘;韩晓燕;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指导及宣教、术后病情观察、饮食以及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认为手术期间的精细护理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DCA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持续氧疗中氧管脱管率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持续氧疗患者输氧过程采用计划-实施-检查-质量改进方法。结果从2013年3月~2013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使氧管脱管率≤2.0%,改进有效。结论 PDCA循环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完成,使工作有规律地运行;能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杨丹;徐玉兰;韩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98例行PICC的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40 ml生理盐水浸泡导管20 min,实验组采用40 ml肝素钠加入5 mg地塞米松和8万IU庆大霉素浸泡导管20 min。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入后7 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PICC前使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可以降低PICC置入后短期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缓PICC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超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敷料外用对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有压疮的住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再合理选择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康惠尔泡沫敷料、康惠尔银离子敷料、康惠尔清创胶。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选用传统无菌纱布敷料。比较两组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康惠尔敷料对于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尹晓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众所周知,塑料便盆有着经济实惠、使用简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在医院患者当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常常由于患者过于肥胖、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患者家属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过多例患者被刮伤事件。市场上防刮伤的新型便盆较少见,购买困难或价格较贵。因此,笔者根据临床护理经验,采用患者内裤为便盆“穿”上自制保护套(如图所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杰梅;朱紫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1例湿性愈合疗法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处理步骤为清洗、涂药、覆盖敷料。认为将湿性愈合理论运用在液体渗漏导致的组织损伤中,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液体渗漏致组织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立华;刘辉霞;曹敏;苏雨霞;袁崤琴;刘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会阴切口的处理临床上通常采用切口缝合的方法,但仍有患者采取开放切口。由于会阴部位置的特殊性,术后切口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给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 min。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坐浴时下肢用力,容易造成切口开裂、疼痛,很容易疲劳,患者经常提前结束坐浴,另外还需要家属帮助擦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科针对此问题对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先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婚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以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术中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是患者身心舒适、积极配合手术的保证;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许素娜;陈铭华;蔡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n=42)在此基础上使用面罩给氧治疗,观察组(n=45)在此基础上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6.2%)(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发绀消失时间,气促、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君君;蔡照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肾移植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的肾移植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而且比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更能有效地治疗肾衰。成功移植一只肾能够提供比透析多10倍的功能。移植患者与透析患者相比,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的质量更高。大多数患者比透析时感觉更好,更有体力。对尿毒症患儿来说,成功的移植能改进甚至完全纠正骨骼发育迟缓、性成熟障碍、认知和心理功能损害,更是摆脱了长期透析带来的痛苦[1]。但由于儿童肾移植与成人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所以护理的要求和内容也有所不同。2013年4月本科收治1例尿毒症患儿并顺利实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周凤霞;刘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EVl、FEVl%预测值、FEVl/FV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改善其肺功能,还能减轻抑郁及焦虑情绪,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9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痛、避免急性期劳力、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导致其供血区域大面积梗塞,而导致严重的临床症候群,通常起病急,症状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除精心治疗外,护理也很重要,现将本科收治的个案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8例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体会,包括电话随访、开展造口患者联谊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林渲果;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