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炜
目的:探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使用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家庭病床科32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25处)和对照组16例(22处)。对照组采用碘伏加珍珠末进行治疗,观察组局部消毒后将复方京万红药膏及红霉素软膏均匀涂于疮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72.7%(χ2=5.000,P=0.025)。结论采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治疗压疮,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彩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分层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将ICU患者分为I、II、III级监测。运用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的方法,对ICU患护进行管理并考核。结果结合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后,不良事件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分级监测结合护士分层使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患护比,使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
作者:窦方燕;董云春;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35例,出院后每周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脊髓损伤相关知识知晓率及ADL评分情况。结果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ADL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院外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医护之间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指导及宣教、术后病情观察、饮食以及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认为手术期间的精细护理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婚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以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术中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是患者身心舒适、积极配合手术的保证;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许素娜;陈铭华;蔡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本院35例毒蜘蛛蜇伤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毒蜘蛛蜇伤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迅速清除体内毒素,及时应用解毒剂、处理并发症,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孟娟;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宫底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中药排气汤口服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组产后72 h宫高低于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产妇术后排尿、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温水足浴联合按摩可明显促进肛门排气,而中药排气汤口服可较好促进子宫复原。
作者:陈燕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对H7N9流感季节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H7N9流感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实践率达82%。结论护士基本掌握H7N9流感知识和防护措施,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预防和面对H7N9。
作者:林灵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9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在ICU的管理,主要包括良好的医疗环境,连续动态系统的高质量救治,规范化、目标化管理,镇静镇痛管理及心理护理。认为良好的ICU管理可以提高特重度烧伤患者救治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
作者:孙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了将JCI国际标准应用于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体会。主要包括将国际JCI标准导入护理管理中,切实落实患者有效身份识别;做好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病区日常药品和高危药品的管理;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感染措施。认为JCI标准的全面贯彻落实可以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医疗差错,能提供人性化、优质和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彭湘粤;黎晓静;李雯;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青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因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放线菌、螺旋体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效果好、见效快,且价格低廉,因此作为基层医院应用较广泛。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中国药典明确规定[1],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高可达5%~10%;青霉素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皮肤过敏试验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即出现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呈闪电式的反应;迟发型过敏性反应指少数病人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使用青霉素24~48 h后发生的过敏性反应[2]。速发型过敏反应易被大家重视,而迟发型过敏性反应则易被忽略。2010年12月5日本院收治1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5d后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9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痛、避免急性期劳力、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和局部过敏性皮炎等6个方面。PICC在临床使用中,优点很多,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是临床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邱昊;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本科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的53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提出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要分别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实施规范化护理,同时注重患者饮食指导,尊重患者主诉,耐心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
作者:张艳枚;刘燕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器械、物品及手术间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配合及其他注意事项。认为精心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关节镜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是保证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威;董剑云;唐桂琴;曹静静;宋丹丹;张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本院做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30例)在同一治疗程序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知识掌握程度、遵医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认知能力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良好率、自我管理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率及遵医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翔燕;袁桂菊;李海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1例湿性愈合疗法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处理步骤为清洗、涂药、覆盖敷料。认为将湿性愈合理论运用在液体渗漏导致的组织损伤中,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液体渗漏致组织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立华;刘辉霞;曹敏;苏雨霞;袁崤琴;刘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6例腹腔镜前庭粘膜上提阴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会阴皮肤准备、阴道模型准备、术后体位、阴道渗血、渗液的观察,尤其注意预防感染并控制下床时间,并做好阴道护理,指导其正确使用阴道模具。认为应重视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兰;李向利;钞海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