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灵萍
总结了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指导及宣教、术后病情观察、饮食以及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认为手术期间的精细护理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腹腔镜手术脐孔清洁消毒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脐孔皮肤清洁的现状及重要性、脐孔皮肤清洁方法、碘伏的作用及脐孔清洁消毒护理展望。认为寻求一种简单、经济、可行的腹腔镜手术脐孔清洁消毒措施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孙晓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国内外急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急诊预检分诊、急诊监护室及留观室以及急诊患者陪检转运中的应用现况,认为该评分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但目前存在佳触发值不统一、研究样本量小等不足。希望后期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形成资源共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作者:王钰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0例胸腔镜下食管断端吻合及食管气管瘘修补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访视,物品、仪器及器械准备;术中患儿的体位摆放、保暖、输液、病情观察、胃管管理;术后交接班和仪器的保养工作。认为认真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刘小艳;姜定湘;韩晓燕;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给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减少给药错误发生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护理系统上报的37例给药错误,对给药错误类别、发生原因、护士资历、时间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临床护士给药错误前三位分别是给药对象错误、剂量错误、药物错误。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则、工作频繁被打断以致注意力分散和工作人员沟通不足。护士资历是影响给药错误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高。临床护士给药错误容易发生在8:00~16:00时段和16:00~0:00时段。结论护理部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病区护士长应根据护士特点和患者需求进行弹性排班。
作者:胡细玲;凌聪;邓珊珊;单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畸胎引产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了入院前的心理护理、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前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后的心理护理、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和产褥期的心理护理。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在畸胎引产患者身心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为完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表对67名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收集档案资料、计算离职率。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综合满意程度为65%、有离职意愿为73%、离职率40%。结论管理者要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发挥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将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离职率调查评估制度化、长期化。
作者:陈初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包括情感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照顾者健康因素等。认为研究我国癌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构架及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展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拆线是外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一部分,传统方法是使用线剪,但由于剪刀尖端较厚,需将线结提起,使埋在皮肤中的缝线露出一部分才能剪断缝线,患者疼痛感较强。有些手指、面部的伤口缝线细小,针间距短,也给拆线增加了困难。而且本院换药室所有器械均为纸塑单包装,消毒成本高,加之剪刀损毁率高,使用一小段时间后即出现刃口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补充新器械则增加科室支出。使用手术刀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岳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导致其供血区域大面积梗塞,而导致严重的临床症候群,通常起病急,症状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除精心治疗外,护理也很重要,现将本科收治的个案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使用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家庭病床科32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25处)和对照组16例(22处)。对照组采用碘伏加珍珠末进行治疗,观察组局部消毒后将复方京万红药膏及红霉素软膏均匀涂于疮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72.7%(χ2=5.000,P=0.025)。结论采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治疗压疮,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彩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共5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患儿护理前后的每日疼痛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每日疼痛次数减少(P<0.01),疼痛时间缩短(P<0.01),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82.8±3.9)分。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腹痛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于晓莉;秦雅莉;刘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分层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将ICU患者分为I、II、III级监测。运用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的方法,对ICU患护进行管理并考核。结果结合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后,不良事件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分级监测结合护士分层使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患护比,使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
作者:窦方燕;董云春;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注射用兰索拉唑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是碱性化合物,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溶于碱,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出现变色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娟;杨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近年来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并认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病率。而未来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将着重于预防给药方案,包括抗菌药选择、给药剂量和疗程、适用人群等及新益生菌制剂的研究等。随着对肠道菌群及益生菌制剂研究的深入,相应药物及疾病的研究会有更新的观点。
作者:林翠琴;吴嘉诚;涂惠敏;武丽丽;宋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20例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在下肢远端皮瓣修复创面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使皮瓣区域血管蒂悬空。认为该种方法可有效地预防下肢远端皮瓣术后皮瓣或血管蒂容易受压的问题,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及增加术肢的舒适度。
作者:梁丽芬;黎丕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佳。
作者:陆梅;周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构建体会。主要包括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认为通过团队精神培养有利于促进护士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刘玉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会阴切口的处理临床上通常采用切口缝合的方法,但仍有患者采取开放切口。由于会阴部位置的特殊性,术后切口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给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 min。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坐浴时下肢用力,容易造成切口开裂、疼痛,很容易疲劳,患者经常提前结束坐浴,另外还需要家属帮助擦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科针对此问题对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先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原因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某新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54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为中度水平,影响护士工作压力的前五位因素包括:培训、会议多,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资福利低,社会地位不认可,护士人力不足等。非术科明显低于术科(t=4.33,P<0.01),压力值分别为(89.00±6.26)、(143.48±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学历与大专及以下学历压力值分别为(130.48±11.45)、(224.93±16.58),学历高者压力低于学历低者(t=4.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建医院护士存在较大压力,并受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护士人员现状及临床需要特点,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培训,根据工作状况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增加病区辅助人员;多关注低学历护士,并进一步探讨其压力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钟宇芳;骆春朵;唐春苑;王饶萍;许红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