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观察

巨凤;沈峰平

关键词:晚期胃癌, 化疗,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皮疹出现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脱发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化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科门诊换药室巧用刀片拆线

    拆线是外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一部分,传统方法是使用线剪,但由于剪刀尖端较厚,需将线结提起,使埋在皮肤中的缝线露出一部分才能剪断缝线,患者疼痛感较强。有些手指、面部的伤口缝线细小,针间距短,也给拆线增加了困难。而且本院换药室所有器械均为纸塑单包装,消毒成本高,加之剪刀损毁率高,使用一小段时间后即出现刃口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补充新器械则增加科室支出。使用手术刀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岳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饮食控制和运动对糖耐量受损孕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和运动对糖耐量受损孕妇母婴的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产前糖筛查结果异常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对照组不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能够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控制血糖,达到改善孕妇预后,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宫底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中药排气汤口服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组产后72 h宫高低于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产妇术后排尿、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温水足浴联合按摩可明显促进肛门排气,而中药排气汤口服可较好促进子宫复原。

    作者:陈燕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构建体会

    总结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构建体会。主要包括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认为通过团队精神培养有利于促进护士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刘玉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总结了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意外拔管、堵管、内出血等。认为及时对不安全因素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姜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行为控制对预防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

    目的:观察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手术室22名工勤人员在行为控制前后职业暴露次数和暴露方式的统计,分析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结果行为控制前工勤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100%,采取行为控制后职业暴露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暴露方式中,行为控制对锐器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控制对黏膜的职业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控制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对手术室工勤人员的伤害,可以作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方法在临床使用。

    作者:林华;王聪娟;袁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原因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某新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54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为中度水平,影响护士工作压力的前五位因素包括:培训、会议多,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资福利低,社会地位不认可,护士人力不足等。非术科明显低于术科(t=4.33,P<0.01),压力值分别为(89.00±6.26)、(143.48±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学历与大专及以下学历压力值分别为(130.48±11.45)、(224.93±16.58),学历高者压力低于学历低者(t=4.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建医院护士存在较大压力,并受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护士人员现状及临床需要特点,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培训,根据工作状况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增加病区辅助人员;多关注低学历护士,并进一步探讨其压力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钟宇芳;骆春朵;唐春苑;王饶萍;许红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1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后创面出血的共12例,发生率为1.04%。包括术后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包块摘除术后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或再手术止血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死亡。认为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等,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江世芳;王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健康教育路径探讨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氩气刀治疗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氩气刀治疗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行氩气刀治疗中,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督促护士履行职责和减少护理差错,推动责任制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成姚;林代琼;李长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结了50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对冠心病患者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认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韦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纳吸棉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巧用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出血为其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是护理观察的重点[1]。传统手术方法是扁桃体切除术后,经结扎及压迫止血,扁桃体窝暴露于外表,术后白膜脱落、进食不慎擦伤创面引发的出血风险较大[2]。去年本科发生扁桃体术后24 h、1周出血病例各2例,其中1例因出血量大,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本科2013年1月至10月对本科20例患者采用纳吸棉填塞扁桃体窝并缝合止血方法。该手术止血方法效果好,以上20例患者中未出现1例术后出血。

    作者:江建琴;张艺彬;姜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系统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能量摄入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能量摄入的影响。方法以内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实验组在常规营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系统营养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测量血糖、调查患者能量摄入情况。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血糖和每日摄入总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营养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每日摄入总能量,降低患者血糖。

    作者:张友玲;丁小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综述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和局部过敏性皮炎等6个方面。PICC在临床使用中,优点很多,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是临床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邱昊;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迟发型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青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因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放线菌、螺旋体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效果好、见效快,且价格低廉,因此作为基层医院应用较广泛。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中国药典明确规定[1],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高可达5%~10%;青霉素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皮肤过敏试验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即出现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呈闪电式的反应;迟发型过敏性反应指少数病人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使用青霉素24~48 h后发生的过敏性反应[2]。速发型过敏反应易被大家重视,而迟发型过敏性反应则易被忽略。2010年12月5日本院收治1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5d后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结了39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饮食、药物管理。认为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做好宣教与指导,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了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主要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入院后急救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院前急救护理包括适度结扎肢体、患肢制动、迅速排出毒液及尽快送医院治疗,入院后的急救护理包括清洗伤口、鉴别毒蛇种类、排出毒液及局部封闭,其他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伤肢及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毒蛇咬伤早期及时正确的救治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润萍;李惠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3例胸腔积液患者内科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结了本科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或治疗的53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提出胸腔镜围手术期护理要分别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实施规范化护理,同时注重患者饮食指导,尊重患者主诉,耐心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

    作者:张艳枚;刘燕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对社区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5例出院后仍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及定期复查,于出院当天及出院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87.9%优于对照组的65.6%(χ2=4.53,P<0.05),干预组患者误吸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的25.0%(χ2=4.86,P<0.05),干预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8.8%(χ2=4.76,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俊平;马清华;崔俊晔;王凤艳;杜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