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琴;张艺彬;姜莹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用单盲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从入院开始,迟不超过24 h进行功能再学习方法(MRP)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0、20、30天康复训练后,2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更明显,两组的患肢肌力、身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方;陈芳;陈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本院247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相关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导尿操作等。总结了相应护理措施,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等。认为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使尿路感染率降至低程度。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分析了10例高龄患者疝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原因有:心理因素、年龄因素、麻醉药物、睡眠紊乱、低氧血症等。主要措施有: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用药指针、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低氧血症。认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畸胎引产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了入院前的心理护理、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前的心理护理、引产术后的心理护理、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和产褥期的心理护理。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在畸胎引产患者身心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和局部过敏性皮炎等6个方面。PICC在临床使用中,优点很多,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是临床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邱昊;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为完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表对67名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收集档案资料、计算离职率。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综合满意程度为65%、有离职意愿为73%、离职率40%。结论管理者要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发挥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将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离职率调查评估制度化、长期化。
作者:陈初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在本院做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30例)在同一治疗程序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知识掌握程度、遵医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认知能力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良好率、自我管理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率及遵医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翔燕;袁桂菊;李海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康惠尔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选用康惠尔12 cm×12 cm泡沫敷料(渗液吸收贴)为气管切开换药的敷料,对照组以普通无菌纱布代替。结果实验组切口处皮肤红肿、渗血渗液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换药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泡沫敷料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处渗血渗液、皮肤红肿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换药间隔时间延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沈亚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使用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家庭病床科32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25处)和对照组16例(22处)。对照组采用碘伏加珍珠末进行治疗,观察组局部消毒后将复方京万红药膏及红霉素软膏均匀涂于疮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72.7%(χ2=5.000,P=0.025)。结论采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治疗压疮,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彩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器械、物品及手术间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配合及其他注意事项。认为精心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关节镜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是保证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威;董剑云;唐桂琴;曹静静;宋丹丹;张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未使用过血糖仪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视频宣教与传统常规模式宣教,比较两组宣教方式的效果。结果视频宣教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频宣教模式较传统常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受试患者监测血糖能力,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琳;邓世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20例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在下肢远端皮瓣修复创面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使皮瓣区域血管蒂悬空。认为该种方法可有效地预防下肢远端皮瓣术后皮瓣或血管蒂容易受压的问题,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及增加术肢的舒适度。
作者:梁丽芬;黎丕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DCA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持续氧疗中氧管脱管率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持续氧疗患者输氧过程采用计划-实施-检查-质量改进方法。结果从2013年3月~2013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使氧管脱管率≤2.0%,改进有效。结论 PDCA循环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完成,使工作有规律地运行;能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杨丹;徐玉兰;韩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化疗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皮疹出现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脱发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化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巨凤;沈峰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分层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将ICU患者分为I、II、III级监测。运用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的方法,对ICU患护进行管理并考核。结果结合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后,不良事件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分级监测结合护士分层使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患护比,使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
作者:窦方燕;董云春;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敷料外用对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有压疮的住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再合理选择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康惠尔泡沫敷料、康惠尔银离子敷料、康惠尔清创胶。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选用传统无菌纱布敷料。比较两组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结论康惠尔敷料对于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尹晓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8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护理及转归,特别是临床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康复指导。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药、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饮食、用药、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调节,使该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尽量避免重症UC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浦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