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跃荣
总结本院血液净化科近四年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成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净化管理、组织管理,强化质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制订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措施等。认为通过规范化管理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雪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婚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以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术中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是患者身心舒适、积极配合手术的保证;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许素娜;陈铭华;蔡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佳。
作者:陆梅;周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29例共行46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穿刺部位观察,尿量、肾功能监测及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可评估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指导患者术后护理,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董云;林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31例行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分体式髌骨爪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固定牢固,对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98例行PICC的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40 ml生理盐水浸泡导管20 min,实验组采用40 ml肝素钠加入5 mg地塞米松和8万IU庆大霉素浸泡导管20 min。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入后7 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PICC前使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可以降低PICC置入后短期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缓PICC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超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急诊严重鼻出血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提高微创治疗成功率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术前评估,术中有效配合,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穿刺侧下肢观察和处理及饮食护理。认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有效的心理疏导是急诊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法对桡动脉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400次,采用负压穿刺法;对照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380次,采用常规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法优于常规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蒲跃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效果,为提高此类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疾病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研究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过程中,可显著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患儿治疗费用较少,减轻了家庭经济及心理负担,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且有利于提高患儿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庆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的免疫系统,导致CD4+T细胞减少,严重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HIV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HIV感染时,患者手术风险要高于正常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康复十分重要;另外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体液传播,较为隐蔽,围手术期患者会有大量体液暴露,对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1、2]。国内对HIV感染患者膀胱癌手术护理的报道较少,现就本科收治的1例合并HI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园园;康福霞;张小亚;林春丽;徐惠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和运动对糖耐量受损孕妇母婴的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产前糖筛查结果异常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对照组不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能够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控制血糖,达到改善孕妇预后,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肠息肉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围术期实施循征护理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转变,循证护理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郝灵芝;宋莹;张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04例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行血透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完善相关检查、签署插管同意书及其他,术后一般护理、伤口的观察及处理、导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健康教育。认为良好的护理是颈内中心静脉留置成功的关键,双腔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血管通路方法。
作者:郑淑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烧伤滋润膏(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104例在本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均接受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换药治疗)、对照组43例(均接受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的一般换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疗效明显优于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一般换药治疗。
作者:徐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58例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体会,包括电话随访、开展造口患者联谊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林渲果;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近年来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并认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病率。而未来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将着重于预防给药方案,包括抗菌药选择、给药剂量和疗程、适用人群等及新益生菌制剂的研究等。随着对肠道菌群及益生菌制剂研究的深入,相应药物及疾病的研究会有更新的观点。
作者:林翠琴;吴嘉诚;涂惠敏;武丽丽;宋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宫底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中药排气汤口服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组产后72 h宫高低于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产妇术后排尿、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温水足浴联合按摩可明显促进肛门排气,而中药排气汤口服可较好促进子宫复原。
作者:陈燕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