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防治进展

林翠琴;吴嘉诚;涂惠敏;武丽丽;宋杰

关键词:婴幼儿, 抗生素, 腹泻, 防治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并认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病率。而未来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将着重于预防给药方案,包括抗菌药选择、给药剂量和疗程、适用人群等及新益生菌制剂的研究等。随着对肠道菌群及益生菌制剂研究的深入,相应药物及疾病的研究会有更新的观点。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结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结肠息肉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围术期实施循征护理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与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转变,循证护理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郝灵芝;宋莹;张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了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主要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入院后急救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院前急救护理包括适度结扎肢体、患肢制动、迅速排出毒液及尽快送医院治疗,入院后的急救护理包括清洗伤口、鉴别毒蛇种类、排出毒液及局部封闭,其他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伤肢及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毒蛇咬伤早期及时正确的救治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润萍;李惠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迟发型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青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因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放线菌、螺旋体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效果好、见效快,且价格低廉,因此作为基层医院应用较广泛。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中国药典明确规定[1],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高可达5%~10%;青霉素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皮肤过敏试验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即出现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呈闪电式的反应;迟发型过敏性反应指少数病人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使用青霉素24~48 h后发生的过敏性反应[2]。速发型过敏反应易被大家重视,而迟发型过敏性反应则易被忽略。2010年12月5日本院收治1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5d后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Ⅲ期临床药物试验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药物试验管理规范进行处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对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依从性,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危重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在全院重症监护室和抢救室的危重患者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在29个科室实施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质控总分提高(P<0.05)。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余丽君;王亚娥;邢麟;杨文华;王晓燕;杨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防治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并认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降低其发病率。而未来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将着重于预防给药方案,包括抗菌药选择、给药剂量和疗程、适用人群等及新益生菌制剂的研究等。随着对肠道菌群及益生菌制剂研究的深入,相应药物及疾病的研究会有更新的观点。

    作者:林翠琴;吴嘉诚;涂惠敏;武丽丽;宋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43例血透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引起血透患者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感到不幸;(2)担心疾病的预后;(3)自我价值感下降;(4)经济负担重。结论针对研究结果医护人员要关注血透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指导,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茅松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滋润膏(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2年104例在本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均接受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换药治疗)、对照组43例(均接受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的一般换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的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O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疗效明显优于雷佛奴尔液纱布湿敷一般换药治疗。

    作者:徐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便携式吸痰车的制作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装置由中心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吸痰护理盘两个分散独立体组成,存在许多弊端,护士抢救患者吸痰时,物品不能一次性到位,工作效率低,费力费时,摆放混乱。为方便抢救患者,减少吸痰用物往返取放的时间,本科于2013年10月自行研制便携式吸痰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雪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例幼儿指尖离断的术后护理

    幼儿指尖离断为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事故,由于患儿年龄小,护理难度大,故掌握好良好的护理方法对于再植的成功非常重要。本院收治了2例幼儿指尖离断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董雨青;田献;潘希贵;管同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兰索拉唑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是碱性化合物,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溶于碱,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出现变色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娟;杨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患者疝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了10例高龄患者疝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原因有:心理因素、年龄因素、麻醉药物、睡眠紊乱、低氧血症等。主要措施有: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用药指针、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低氧血症。认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术后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预付挂号费”模式在出院复诊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了“预付挂号费”模式在出院复诊患者中的应用。主要方法为患者在出院时,通过医生工作站为患者预约挂号,患者凭打印的预约申请单在离院前完成号费的缴付并取到复查当日号票。认为这一模式大化地方便了患者,确实缩短了候诊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四川省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引起压力的相关因素,为管理者减轻手术室护士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人口学问卷、中国人亚健康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四川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85名手术室护士的一般情况、亚健康状况、工作压力源进行研究。结果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维度的均分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2.46±0.87)分、护理工作及专业问题为(2.23±0.82)分、环境及资源问题为(2.25±0.76)分、病人护理问题为(2.20±0.70)分、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为(1.86±0.79)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引起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结论手术室护士承受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方式缓解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作者:白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的实践探索

    目的:研究提升护理质量及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并探讨管理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0名患者以及在本院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措施前后,对80名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知识测试,另外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年间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后,P=0.000明显表明了改进前后的差异。(2)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总体评价、护理人员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全方位照顾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施改进措施之后,不良事件的上报例数及发生数量大幅度降低,而上报及时率提高。结论通过改进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护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不良事件也得到控制和改善,因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黎;张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在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患儿撤机后的应用

    总结了60例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术后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辅助治疗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NPPV的应用及固定方法,病情监测,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NPPV辅助治疗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患儿的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早期脱机成功率,并减轻NPPV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媛;田甫翠;杨小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98例行PICC的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40 ml生理盐水浸泡导管20 min,实验组采用40 ml肝素钠加入5 mg地塞米松和8万IU庆大霉素浸泡导管20 min。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入后7 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PICC前使用地塞米松联合肝素钠、庆大霉素浸泡PICC导管可以降低PICC置入后短期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缓PICC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超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

    总结了5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器械、物品及手术间准备,术中巡回护士配合,器械护士配合及其他注意事项。认为精心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关节镜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是保证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威;董剑云;唐桂琴;曹静静;宋丹丹;张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用单盲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从入院开始,迟不超过24 h进行功能再学习方法(MRP)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0、20、30天康复训练后,2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更明显,两组的患肢肌力、身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方;陈芳;陈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