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颈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蒋丽

关键词:椎管肿瘤, 黑色素瘤, 术后护理
摘要: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PMN)起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临床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07%~0.17%[1-3]。原发于椎管内的黑色素瘤(ISPMN)则更罕见。ISPMN好发于脊神经根附近,多为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根痛常为初表现。由于高位颈椎椎管内有脊髓和延髓的延续部分,与呼吸、心跳中枢具有密切联系,且此类疾病的病程往往很长,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颈2~3椎管内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现将该病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信息支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将个性化信息支持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5月~12月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信息支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的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信息支持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刘海燕;龚凤翔;邓爱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为完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表对67名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收集档案资料、计算离职率。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综合满意程度为65%、有离职意愿为73%、离职率40%。结论管理者要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发挥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将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离职率调查评估制度化、长期化。

    作者:陈初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护理

    复杂先心病一直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点,术后的护理特别是在ICU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重则患者死亡。复杂先心病中心脏合并多种畸形会给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带来严重的挑战。本科于近期收治1例罕见复杂的先心病患者,其特点是镜面右位心、左室双出口合并室缺、房缺、三尖瓣关闭不全,迄今尚未见类似病例的国内文献报道。本科成功完成该例患者左室双出口根治、室缺修补、房缺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反复,现将其护理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雯薰;雷立;徐鹏;胡腾;朱学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分层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将ICU患者分为I、II、III级监测。运用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的方法,对ICU患护进行管理并考核。结果结合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后,不良事件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分级监测结合护士分层使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患护比,使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

    作者:窦方燕;董云春;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体内携带金属物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的手术配合

    本院于2013年2月23日收治了1例腰部及右上臂部带有金属内固定物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并拟行胆囊切除术。此类手术公认的手术方式为在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C术), LC术是公认的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一种经典的微创治疗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较大疤痕,切口感染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1],故此患者坚决要求行LC术;此类手术必须使用高频电刀方可完成,但患者在使用高频电刀时会因携带或接触金属物体而产生严重的高频辐射现象从而导致灼伤患者。为避免高频电刀灼伤患者,常规会采用超声刀或双极电凝,因本院无超声刀,此手术也不宜使用双极电凝。为满足患者的要求,避免术中因使用高频电刀而导致灼伤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科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灼伤患者并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手术任务,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梦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激励机制在稳定合同制护理队伍中的应用

    探讨了激励机制在减少合同制护士离职率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包括薪酬制度、岗位设置、层级管理、职称晋升、政治待遇等。认为对合同制护士实施激励机制,能极大稳定合同制护士队伍,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解决护理管理难题。

    作者:李小宁;王力;许雅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视频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未使用过血糖仪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视频宣教与传统常规模式宣教,比较两组宣教方式的效果。结果视频宣教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频宣教模式较传统常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受试患者监测血糖能力,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琳;邓世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本院247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相关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导尿操作等。总结了相应护理措施,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等。认为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使尿路感染率降至低程度。

    作者: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结了31例行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分体式髌骨爪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固定牢固,对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饮食控制和运动对糖耐量受损孕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和运动对糖耐量受损孕妇母婴的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产前糖筛查结果异常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对照组不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研究组孕妇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能够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控制血糖,达到改善孕妇预后,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室的抢救及护理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医护之间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le忆s术后会阴开放切口的护理改进

    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会阴切口的处理临床上通常采用切口缝合的方法,但仍有患者采取开放切口。由于会阴部位置的特殊性,术后切口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延长。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给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 min。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坐浴时下肢用力,容易造成切口开裂、疼痛,很容易疲劳,患者经常提前结束坐浴,另外还需要家属帮助擦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科针对此问题对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先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合并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护理

    颅锁骨发育不全又名遗传性颅锁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膜性骨骨化不全,尤其是颅顶骨与锁骨发育障碍性疾病[1]。国外1765年Morand首例报道,近年国内亦见少数病例报告,常为遗传性发育障碍,半数以上有家族史[2]。致病基因已证实称“RUNX2位”,在第6染色体P21上,控制成骨细胞特殊转录因子基因突变,影响范围包括头骨骨化慢,骨缝密合极慢,可能到4岁才慢慢骨化一直到成年还未完成,发生率约1/1000000[3]。肺炎伴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合并颅、锁骨发育不全更增加了治疗护理的难度,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则可有效地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罗荣琼;李秀春;夏佳;唐艳;刘青青;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构建体会

    总结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构建体会。主要包括在团队护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价值观念,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开展团队技能训练,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等措施。认为通过团队精神培养有利于促进护士个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刘玉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与推广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品管圈督导小组,宣传学习,组织培训,逐步试点,全院推广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让护士从中享受到品质改善的成就感,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办法,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与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双轨制管理新模式,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杨芳;何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总结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1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后创面出血的共12例,发生率为1.04%。包括术后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包块摘除术后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或再手术止血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死亡。认为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等,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江世芳;王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玻璃体切割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心理护理

    总结了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患者心理反应、帮助患者理解术前谈话、关注患者经济问题及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健康教育等。认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可以更加乐观、积极、有效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对手术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压疮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总结了医院的压疮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压疮二级监控管理体系,压疮管理知识培训,强化护士临床操作技能以及院内发生压疮的评估及处理。认为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高危患者的预防治疗及护士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丁劲;李向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小儿肾移植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肾移植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的肾移植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而且比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更能有效地治疗肾衰。成功移植一只肾能够提供比透析多10倍的功能。移植患者与透析患者相比,所受的限制更少,生活的质量更高。大多数患者比透析时感觉更好,更有体力。对尿毒症患儿来说,成功的移植能改进甚至完全纠正骨骼发育迟缓、性成熟障碍、认知和心理功能损害,更是摆脱了长期透析带来的痛苦[1]。但由于儿童肾移植与成人在解剖、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所以护理的要求和内容也有所不同。2013年4月本科收治1例尿毒症患儿并顺利实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周凤霞;刘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新建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原因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某新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54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为中度水平,影响护士工作压力的前五位因素包括:培训、会议多,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资福利低,社会地位不认可,护士人力不足等。非术科明显低于术科(t=4.33,P<0.01),压力值分别为(89.00±6.26)、(143.48±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学历与大专及以下学历压力值分别为(130.48±11.45)、(224.93±16.58),学历高者压力低于学历低者(t=4.8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建医院护士存在较大压力,并受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护士人员现状及临床需要特点,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培训,根据工作状况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增加病区辅助人员;多关注低学历护士,并进一步探讨其压力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钟宇芳;骆春朵;唐春苑;王饶萍;许红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