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龚凤翔;邓爱辉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对实习护生预防针刺伤的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3月护理实习生318人。其中2012年7月~2013年3月156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理论培训方法预防针刺伤。2013年7月~2014年3月162人为观察组,在常规的岗前培训基础上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的案例演练。比较分析两组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方法的正确率。结果对照组针刺伤发生率37.2%,观察组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方法的正确率为89%,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景教学模式的干预对预防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手术室22名工勤人员在行为控制前后职业暴露次数和暴露方式的统计,分析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结果行为控制前工勤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100%,采取行为控制后职业暴露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暴露方式中,行为控制对锐器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控制对黏膜的职业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控制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对手术室工勤人员的伤害,可以作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方法在临床使用。
作者:林华;王聪娟;袁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佳。
作者:陆梅;周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注射用兰索拉唑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是碱性化合物,其水溶液不稳定,易溶于碱,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时,出现变色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娟;杨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院于2013年2月23日收治了1例腰部及右上臂部带有金属内固定物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并拟行胆囊切除术。此类手术公认的手术方式为在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C术), LC术是公认的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一种经典的微创治疗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较大疤痕,切口感染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1],故此患者坚决要求行LC术;此类手术必须使用高频电刀方可完成,但患者在使用高频电刀时会因携带或接触金属物体而产生严重的高频辐射现象从而导致灼伤患者。为避免高频电刀灼伤患者,常规会采用超声刀或双极电凝,因本院无超声刀,此手术也不宜使用双极电凝。为满足患者的要求,避免术中因使用高频电刀而导致灼伤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科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灼伤患者并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手术任务,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梦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通过组建“清清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订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结果活动前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χ2=44.298,P<0.001;活动后,由体位不正确或更换体位的时间不正确、鼻饲方法不正确、留置深度不合适、胃管位置变更引起误吸发生率降低,圈员素质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的管理,不仅降低误吸发生率,且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作者:龚放华;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宫底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中药排气汤口服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组产后72 h宫高低于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产妇术后排尿、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温水足浴联合按摩可明显促进肛门排气,而中药排气汤口服可较好促进子宫复原。
作者:陈燕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活动方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表现,监测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肢体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踝上5 cm、髌下10 cm肢体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髌上10 cm肢体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张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电监护是所有危重症患者监护的方法之一,然而血氧饱和度探头经常因患者的穿衣、活动时被取下,而易被摔坏,过去本科采用普通绷带固定血氧探头,但此法若松紧不适宜易导致血流不畅、出现勒痕,自2013年2月至今本科采用耐乐固固定血氧探头,共固定150人次,取得良好的效果,耐乐固是自粘弹性绷带具有粘度适中、固定可靠,有一定防水作用,能够有效保护心电监护血氧探头,延长其使用寿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武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的免疫系统,导致CD4+T细胞减少,严重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HIV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HIV感染时,患者手术风险要高于正常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康复十分重要;另外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体液传播,较为隐蔽,围手术期患者会有大量体液暴露,对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1、2]。国内对HIV感染患者膀胱癌手术护理的报道较少,现就本科收治的1例合并HI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的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园园;康福霞;张小亚;林春丽;徐惠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60例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术后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辅助治疗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NPPV的应用及固定方法,病情监测,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NPPV辅助治疗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患儿的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早期脱机成功率,并减轻NPPV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沈媛;田甫翠;杨小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主要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入院后急救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院前急救护理包括适度结扎肢体、患肢制动、迅速排出毒液及尽快送医院治疗,入院后的急救护理包括清洗伤口、鉴别毒蛇种类、排出毒液及局部封闭,其他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伤肢及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毒蛇咬伤早期及时正确的救治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润萍;李惠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6例腹腔镜前庭粘膜上提阴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会阴皮肤准备、阴道模型准备、术后体位、阴道渗血、渗液的观察,尤其注意预防感染并控制下床时间,并做好阴道护理,指导其正确使用阴道模具。认为应重视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兰;李向利;钞海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本院19例泌尿外科手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切口情况、应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术、执行无菌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认为采用注射器低负压持续吸引处理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患者心理反应、帮助患者理解术前谈话、关注患者经济问题及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健康教育等。认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可以更加乐观、积极、有效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对手术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为完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相关情况调查表对67名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收集档案资料、计算离职率。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综合满意程度为65%、有离职意愿为73%、离职率40%。结论管理者要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发挥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将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离职率调查评估制度化、长期化。
作者:陈初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和局部过敏性皮炎等6个方面。PICC在临床使用中,优点很多,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是临床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邱昊;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拆线是外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一部分,传统方法是使用线剪,但由于剪刀尖端较厚,需将线结提起,使埋在皮肤中的缝线露出一部分才能剪断缝线,患者疼痛感较强。有些手指、面部的伤口缝线细小,针间距短,也给拆线增加了困难。而且本院换药室所有器械均为纸塑单包装,消毒成本高,加之剪刀损毁率高,使用一小段时间后即出现刃口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补充新器械则增加科室支出。使用手术刀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岳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给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减少给药错误发生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护理系统上报的37例给药错误,对给药错误类别、发生原因、护士资历、时间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临床护士给药错误前三位分别是给药对象错误、剂量错误、药物错误。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则、工作频繁被打断以致注意力分散和工作人员沟通不足。护士资历是影响给药错误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高。临床护士给药错误容易发生在8:00~16:00时段和16:00~0:00时段。结论护理部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病区护士长应根据护士特点和患者需求进行弹性排班。
作者:胡细玲;凌聪;邓珊珊;单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